云南省委省政府兑现承诺 让独龙族走进现代文明
熊熊篝火映红人们欢乐的笑脸
10月19日,独龙江下了今秋第一场雪。
对雪,独龙江人有一种特殊的印象。以前,飘落秋天的第一片雪花,是又要封山半年的“鸡毛信”。
今年大不同,独龙江人开始笑看雪花。
早在今年年初,独龙江畔就传递着两大喜讯: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即将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深情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4月,高黎贡山隧道贯通,年底将正式通车,终结独龙江一年中有半年与世隔离的历史,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巩固提升任务完成,独龙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独龙江乡发生的巨变,记载了党和政府对独龙江乡、对独龙族群众深切关怀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光辉,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11月3日,省委书记李纪恒第5次进到独龙江,这次他和代省长陈豪一起从高黎贡山隧道穿过。6.68公里长的隧道代替了22公里简易公路;十多分钟的穿越代替了两个多小时的艰险跋涉。他欣慰地告诉大家:以前每一次来独龙江,我都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带着更沉重的心情离开。那时候,如果有人来问我,独龙江是什么地方?我会十分忧伤地告诉他,那是贫穷落后的地方;现在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会骄傲地告诉他,这是人间天堂独龙江!
“独龙江,看起来是一个‘童话’;干起来是一个‘神话’;说起来是一段‘佳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童志云用“三话”勾画了独龙江乡、独龙族5年越千年的沧桑巨变。
这是一个“童话”
93%的森林覆盖率,点缀于青山绿水的建筑,原始森林下的草果、重楼、独龙牛,构成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绿色独龙江,穿梭在古老苍茫的大山深处,像一条流动的翡翠。
独龙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和跨境而居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族族名,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才得以确定下来的。
独龙江乡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全乡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4000多人。
独龙江美,独龙江奇,独龙江神秘,是外界对这里的美好印象。
独龙江苦,独龙江难,独龙江封闭,才是独龙人生产生活的真实。
巴坡村拉王夺小组的碧秀琴告诉记者,她在贡山县一中读书的时候,因为路的原因,一年只能在夏天回一次家。出来就难回去、回去就出不来,这是当地群众多年的困境。
1999年9月9日,县城到当时乡政府所在地巴坡村的96公里简易公路建成通车后,开车仍需要1整天时间,同时还要经受半年大雪封山的煎熬。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一直十分牵挂独龙族同胞的发展问题,多次作出指示。近年来,温家宝、李克强两任总理都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独龙江扶贫攻坚工作的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独龙族的脱贫致富、独龙江乡的发展高度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11月3日,李纪恒再次来到他一直牵挂的独龙江。“老县长”、怒江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德荣告诉记者,这是李纪恒第5次进独龙江、第6次进贡山。
为了实地调研,寻找帮扶对策,2007年11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纪恒赴贡山县调研,不顾大雪纷飞,路途艰险,前往独龙江乡,行至三分之二路程,终因积雪太深,几辆越野车爆了9条轮胎,被迫折返。
2009年10月,李纪恒邀请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入独龙江,现场召开独龙江帮扶专题会议,首次提出对独龙江乡和独龙族实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扶贫战略思路,研究部署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形成了省委《专题会议纪要》,明确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可持续发展。
2010年1月,李纪恒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省、州、县各级责任,正式印发独龙江帮扶规划,下发《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他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关系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关系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2011年10月,牵挂着独龙族兄弟的李纪恒想再进独龙江,但却被雨季的塌方、滚石阻止了前行的车轮。在紧张施工的高黎贡山隧道口,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脚踏实地,狠抓推进,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独龙族兄弟姐妹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如今,随着独龙江公路升级换代的标志性工程——高黎贡山隧道贯通,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车程缩减至2个多小时。
如今,从邻近西藏的北端迪政当村委会,顺独龙江南下,是90多公里新建柏油路、水泥硬板路,直达中缅边境的钦兰当自然村。迪政当、龙元、献九当、孔当、巴坡、马库6个村委会的25个集中安置点,就镶嵌在路旁的青山绿水间。远处的丙中洛乡小查腊安置点,则是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中的第26个安置点,同样成为怒江新景观。
“现在村里就有好几个小商店,啥东西都有。”在献九当村前往迪政当村的柏油路上,记者遇到两位80多岁的纹面老人——怒占花和格林那松。“原来住木板房,冬天冷得很,现在的新房子又大又暖和,没想过这辈子能有这么好的房子住!”
乡卫生院医技楼、马库国门小学、独龙族博物馆,纷纷成为独龙江的标志性建筑;银行ATM机24小时服务,4G网络覆盖集中安置点;新建的综合菜市场货源充足;30余名孤寡老人在敬老院安享晚年;孩童们笑脸在漂亮的幼儿园、学校里幸福绽放……
这是一个“神话”
投资11亿多元建成六大工程、74个子项目,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创造了一个精准扶贫的“神话”
独龙族的祖先在其创世史诗里留给族人很多神话、预言,但没有预见今日的神奇变迁。
按照《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74个子项目全面展开,省级30多个部门合力攻坚、上海市对口帮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建设大战迅速展开、全面打响;两年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发力。
为了一个乡脱贫,省里专门成立统筹协调小组,规格之高,创新纪录。
州、县“一把手”分别担任独龙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5年派遣州、县帮扶工作队员百余人次,决心之大,创新纪录。
5年投入11亿多元,人均投入20多万元,力度之大,创新纪录。
一个“直过”民族,整族农民人均纯收入4年增长1.44倍,增幅之大,创新纪录……
走进龙元一组集中安置点孔春强家,4个房间1个客厅,沙发、茶几、电视机、电扇等家具、家电齐全。5年前,村里的绝大部分人住的还是茅草房、木头房、篱笆房。
龙元村党支部书记江建华描述了这个村570多人生产生活的惊人变化:路,以前进村只有人马驿道,2012年通了柏油路后,开车进来的人多了起来;电,以前每家有个水冲发电机,不够一个电视机和3支灯泡用,如今很多村民用上了电磁炉、洗衣机、彩电;产业,人均两亩草果,户均一亩重楼,2013年草果人均收入达到800元。
最北边的迪政当村委会雄当小组,5年前村民的全部家产仅值五六千元,如今政府帮建盖的房子就值20多万元。
上海市援建的5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之一的普卡旺村,每户多出两间客房,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家家爆满。
独龙江已经形成了北部种重楼、南部草果香、江边独龙牛、房前独龙鸡、满眼是公园,事业发展与产业建设双轮驱动的崭新格局,为独龙江、独龙族站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介绍,201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05万元,比2009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2236元,比2009年增长144%。
最令独龙人自豪的是,全乡森林覆盖率仍保持93%。
这是一段“佳话”
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全面帮扶,合力攻坚,事业产业建设双轮驱动,谱写了一段扶贫“佳话”
5年决战是佳话。
5年来,一支支建设铁军奋力拼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年3月,高黎贡山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岩爆事故,3名工人遇难;2013年7月,正在清理巴坡路段滑坡塌方的一台挖掘机连人带机械掉进独龙江,至今渺无踪影。
5年来,百余人次帮扶工作队队员始终坚持“封山不封思想、封山不封责任、封山不封工作、封山不封学习、封山不封联系、封山不封情感”,倾力倾心帮扶。今年2月20日,帮扶工作队队员赵福元、余振军在督导工作途中遭遇滚石,一人遇难一人重伤;今年28岁的帮扶队员、傈僳族小伙余秋尚,4年来写下了30多万字的帮扶笔记。
5年来,独龙族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8.6万个工日,备沙备料、修桥铺路,努力建设新家园。
5年寒来暑往,面对大雪封山、降雨量大、雪崩、泥石流、漫漫山道时断时续、建材运输险情不断、有效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困难,从工作队员到施工人员,不畏艰险愈战愈勇。
5年扶贫攻坚探索,形成了“科学规划、落到项目,完善机制、靠实责任,集团帮扶、合力攻坚,群众主体、激发动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独龙江经验”。
“独龙江跨越发展的蓝图基本实现了,我们完成了党和政府委托的重任。”看着帮扶工程圆满收官,怒江州委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队队长吴国庆难掩激动,不停地用手机拍照留念。
“民族团结一家亲,独龙江帮扶工作有结点,但友谊不收场。”上海市民宗委主任赵卫星在独龙江告诉记者,下一步,上海市将通过人员交往、人才培训、一对一资助等方式,把对独龙江的友谊传下去。
面对5年巨变,“老县长”高德荣感慨万千:“独龙族一步登天了!独龙人民永远感谢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