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妇联评选推荐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候选人主要事迹公示
根据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妇厅字〔2014〕58号)要求,云南省妇联认真组织开展了评选推荐工作。按照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评选条件,经过各级妇联和有关单位的评选和推荐,省妇联党组审核同意,现将我省评选推荐出的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红旗手(集体)候选人主要事迹向社会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此公示自2014年12月20日始,为期7天。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于2014年12月27日前邮寄省妇联宣传部(直接送达的以送达日期为准,邮寄的以邮戳为准。地址:昆明市西坝路33号,邮编:650032,联系电话:0871-63995528)。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2014年12月19日
云南省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候选人主要事迹
柳清菊
柳清菊,女,1966年10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云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柳清菊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长期从事环境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军工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等在内的20余项课题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高性能复合无机抗菌材料、新型有毒有害气体传感材料与器件等的理论设计、合成制备、机理研究及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综合性的创新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16项专利获得授权,有3项成果正在向产业化推进;获得了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教学奖励和荣誉称号。被遴选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是新材料技术领域27位主题专家中唯一的女性;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被选拔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6年获全国第三届巾帼发明家新秀奖,2010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1年获“云南十大女杰” 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云南省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候选人主要事迹
一、杨文惠
杨文惠,女,1962年6月生,彝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昆明市妇联党组书记、市妇联主席。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能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注重党性修养的学习和锻炼,能做到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谨记各项工作纪律,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维护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该同志在工作期间,主持编著了《昆明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昆明市人口发展规划》等书籍并撰写发表了《昆明市人口城镇化进程及愿景》等多篇理论文章,为我市人口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该同志勇于探索、重视创新,所倡导的“四同”工作法,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昆明市也因此被云南省人口计生委授予“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光荣称号。在担任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期间,该同志提出了许多关注民情,服务民生的提案和建议被政府采纳实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该同志能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多次带头向灾区、贫困地区、希望小学和困难职工捐款,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心系灾区、心系群众”的优秀品质。该同志曾多次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个人”、“全国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先进个人”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二、赵声跃
赵声跃,女,1968年6月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昭通市昭阳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文渊社区支书。作为文渊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赵声跃,在工作上,创新性地提出“一个宗旨”强服务,“两个关注”保平安,“三化管理”促和谐,“四助活动”暖民心,“五大机制”建家园的“文渊社区12345工作法”,为社区居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该社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社区,因此,她将民族团结创建机制引入单位、宗教场所、学校、企业、门店;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等评选活动。构建社区管理“家庭化、爱心化、慈善化”模式。吸收了800多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了让困难的居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她组织开展党员和困难群众“一帮一”就近结对帮扶活动。提出建立辖区住户人才库。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作为社区24小时服务电话,着力打造“5分钟服务圈”,随时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勇于担当责任,为困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建立党员公开承诺、党员联系贫困户、每周一次的“社区书记、主任恳谈会”、“社区大事通报会”,每月20日召开一次“党群民情联席会”,并在每个居民小组建立党建责任区、民情服务区,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让社区居民形成了一个共识:有困难,就找社区。使社区居民办事可以小事不出院门,大事不出社区的最佳状态。2010年被昭通市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1年被中共昭通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2年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被昭阳区人民政府授予“最美母亲”称号。
三、樊志勇
樊志勇,女,1984年8月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常务副会长。樊志勇以“民族刺绣品开发项目”带动广大彝族妇女参与生产加工,注册了民族品牌“纳苏”,对彝族刺绣进行统一开发、营销。樊志勇带动全州各县市126名刺绣妇女直接参与生产,辐射刺绣妇女300多名以上间接参与生产,带领农村刺绣妇女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31000元。把中国传统民族刺绣推向国际,努力践行心中的中国梦。从2009年至今,樊志勇义务对全州8个市县的21个点进行主题为《传承、创新、创造、创意——打造彝绣精品》的讲座培训,让纯朴勤劳的农家妇女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知识,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樊志勇和她的公司为云南省民族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安置下岗职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和促进创业、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家庭稳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为探索彝族刺绣产品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樊志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树立了新的典型和榜样。她是新时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青年代表。2010年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表彰,2010年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表彰,2011年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城市贸易三等奖”,2011年荣获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一等奖。
四、陆永艾
陆永艾,女,1968年1月生,壮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文山市开化街道永通社区党委书记。陆永艾1988年进入文山县开化镇振华社区工作,成为一名计生宣传员。由于工作能力突出,2002年永通社区成立,陆永艾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帮助残疾妇女就业创业一直是陆永艾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她结合实际,引导辖区内残疾妇女从事按摩行业工作;在社区设立了5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协调配备13种康复器械,为辖区96名残疾人提供了固定的康复训练场所。在辖区内的恒鑫药店组建社区“爱心药店”,向困难居民发放了200张“爱心购药卡”,凡持有“爱心购药卡”的社区居民,不仅可以享受免费测量血压等诊疗服务,还可以直接享受药价10%的优惠,对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由“爱心药店”送药上门。此外,社区还与阳光植物油加工厂联合开展“爱心超市”创建活动,向辖区200户生活困难居民发放“爱心购物卡”。为帮助失地农民销售自制苗族服饰,陆永艾跟三鑫商贸城的商家联系,由商家提供门面并优惠租金20%,现三鑫商贸城已打造出了苗族服饰一条街的特色品牌。永通社区引进企业创办了“七都娱乐城”,安排就业45人,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通过盘活下沙坝综合市场和“七都娱乐城”,使南桥经管小组2007年集体收入达3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40余万元,人均分红从2006年的1300元增加到1500 元,60岁以上老人月补助从200元增加到300 元。在陆永艾的带领下,永通社区党总支于2005年被开化镇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党总支部,2006 年被中共云南省委评为“优秀党总支部”,她本人于2012年1月被评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
五、常加凤
常加凤,女,1953年1月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现任南涧县凤祥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常加凤凭着一股不怕输的闯劲、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精神,从一无所有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公司董事长,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敢想敢干、不怕吃苦的新时期巾帼之歌。从农家女变身“女汉子”,1986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漫湾电站开工。她瞄准机遇贷款300元在家里开了个小食堂。面对漫湾电站公路石头用量很大的商机,她又带领20多人,在离家1公里处开办石场,不服输的她抡起18磅的大锤打石头,打炮眼、装雷管、填炸药无一不是亲自动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头开采出来了,而且供不应求,还为村里解决了30多人就业问题。受她诚实经营和闯劲韧劲影响,省公路公司大胆把一段土石方工程承包给她。她把全部精力放在工程施工上,如期按质按量完工,并被评为优良工程。从此常加凤组建了 “凤祥施工队”,成为南涧县第一个女工头,从农家女转变为站在推土机、装载机上指挥的“女汉子”。从“女汉子”华丽转身成为“董事长”。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敏锐的常加凤看准车辆检测、检修和驾驶技术培训的商机,于2009年12月组建了南涧县凤祥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目前公司吸纳就业人员50多人。如今62岁、战胜癌症病魔的常加凤依然充满创业激情,她常说:一个女人一定要敢想敢干,不怕吃苦,只要有机遇,我还能做更多的事。2014年常加凤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六、蒋成芹
蒋成芹,女,1967年8月生,汉族,大学本科在读,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蒋成芹自1988年8月分配到芒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做出了优异的成绩。积极开展儿科保健业务,为芒市有效控制新生儿死亡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创全面到位的家庭保健服务,为保健院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筛查“两个”高危人群(高危儿童和高危孕产妇)进行立案追踪管理,有效降低了芒市的“两个”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建立健全了芒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网络,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规范了研发直报母婴传播服药治疗方案,截止2014年11月,在芒市妇幼保健院管理治疗的HIV阳性孕妇产活婴儿有329人,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收治成人艾滋病病人300多人,病人服药依从性很好,恢复健康后,能很好的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收治14岁以下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9人,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按时随访服药,减少住院时间,为家庭减轻负担。撰写了《潞西市1998年—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影响因素现况研究》、《HPV Prevalence and Cervicai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mong HIV-infected Women in yunnan province,China:A pilot Study》等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妇幼保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BMC Neuroscience及SCI收录,并多次获奖。参与编写了《儿童及青少的HIV感染者社会心理关怀参考手册》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暴露婴幼儿喂养教程》。她热心为贫困患者送饭和送衣物、支付医疗费用;照料无家属陪同的艾滋病感染者,有时背送危重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急诊治疗;在自己家中接待和照顾不能按时回家和遗孤艾滋病感染者;支持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11月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中国优秀医师”,2011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2008-2010年云南省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个人”,2011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被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儿童保健医生”。
七、李红
李红,女,1960年8月生,回族,在职研究生,现任云南省地方税务局规费处处长。李红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历经办公室、税政、稽查、规费等多岗位锻炼,1998年调整至规费管理处担任副处长、处长。到任后,一切工作“百废待兴”,可谓“受命于危难”。她带领处内同志,开始了摸石头过河的创业探索。为不断完善征收工作,从1个费种到9个费种,从“代征”到“五费统征,从报表设计到流程制定,从制度建设到法治建设,从税银一体化管理到“费入横联”,规费工作的每一次飞跃都倾注着她无数个不眠夜的汗水和努力。如她带领团队联合省政府研究室共同进行“五费统征”调研,最终改变了我省多头征收“五费”的现状,解决了缴费人多头缴费的问题。在建立了10余个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她和团队历经3年时间通过了9个环节的严格审核,最终2007年省人大颁布了《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云南成为全国第二家社保费征收立法的省份。《条例》的颁布为确保我省社保费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09年,云南省政府又将工会经费交由地税代收,2011、2012年地税系统又先后接过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价格调节基金的代收重任。正是这种坚韧和执着,努力和奉献,规费工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了从制度管理到法治化建设的飞跃,实现了从规范化管理到科学化管理的飞跃。目前,云南地税规费工作实现了“税费征管一体化、部门信息共享化、数据传递电子化、流程运行科学化、业务管理规范化、缴费形式多元化、服务提升优质化、资金运转安全化”的八化管理,缴费人可以网上申报缴费、批量扣费缴费、银行端查询缴费、大厅实时下账缴费、POS机刷卡缴费等5种多元化缴费方式。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规费征管模式也由此初步成型。在全省地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规费累计收入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李红同志带领的团队在17年的征费历程中,12次在全国社保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深受国家税务总局信任和各兄弟省市好评。财政部曾以简报形式专题介绍云南征费经验,中央电视台就云南地税的征费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制作了8分钟的《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专题新闻并在央视新闻频道午间新闻栏目进行宣传。省地税局被云南省政府评为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她所在的处室4次被评为省局机关一级处室,2次被授予“工人先锋号”,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代收工会经费先进个人;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八、马关燕
马关燕,女,1980年9月生,汉族,中专学历,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铅厂熔炼车间喷枪维修工。马关燕同志15年坚守在同一岗位,她无怨无悔。岗位可以平凡,但人生不可庸碌,性别无法选择但技术可以学习。她勤学苦练,先后取得了《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证》、《氩弧焊手工操作证》、《焊工高级操作证》,在多年的焊工作业中,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公认的生产骨干,创下了“万米焊缝无缺陷,工作无差错”的佳绩。2005年,凭着娴熟的焊接技能以及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被调入艾萨炉喷枪班,成为喷枪班唯一的一名女员工,她不仅具有女性认真、细致、耐心的优点,同时还带着坚韧、执着、不服输的闯劲。工作之余,总和大家交流“怎样提高喷枪焊接质量”的话题,总是率先把大家积累的经验付诸行动。在她潜心研究“怎样提高喷枪焊接质量,延长喷枪使用寿命”的问题。她多方查阅资料,反复实践,努力探索稳定焊接电弧,减少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以及提高焊缝质量的方法。在9年多的喷枪维修工作中,她多方查阅资料,反复实践,努力探索稳定焊接电弧,减少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以及提高焊缝质量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及不懈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方法,大大提高了喷枪的焊接质量,延长了喷枪的使用寿命,将喷枪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不足100小时延长到了现在的150小时左右,极大地提高了艾萨炉的作业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艾萨炉的正常运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13年获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技能大赛“2013年电焊工技能比武状元”,2014年4月荣获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4年9月荣获云南省首届滇中城市经济圈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焊工技术能手称号(是比赛中焊工组唯一的女选手),2014年11月作为唯一的女选手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九、任秀婷
任秀婷,女,1978年1月生,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昆明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任秀婷始终立足岗位,认真履职,热情快乐的为群众服务,为官兵服务。先后组织开展了昆明市家庭消防趣味运动会、中小学生火灾逃生计划制作竞赛、千名村官进红门等宣传活动。组织招募消防志愿者5万余人,开展了“关爱弱势群体.消防志愿者在行动”、“抗旱防火.消防志愿者在行动”等系列消防志愿者活动。创办昆明消防手机报、消防微博,发送消防提示信息50余万条。担任云南消防教育馆负责人兼讲解员的10年时间里,共向10万余名群众传授了消防安全常识。指导各县(市)区建立消防教育基地21个,外开放接待教育来访群众20万人(次)。深入昆明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师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讲授消防逃生自救常识课500多次。在中央、国家级媒体播发消防新闻800余条、在省市级媒体播发消防新闻4500余条。组织开展了“清剿火患.新闻媒体千里行”活动,带领记者深入18个县(市)区采访报道,深入商场、工厂、酒店等单位曝光消防违法行为和重大火灾隐患。 她是官兵喜爱的思想政治教员,自学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组建了支队心理咨询服务队,定期为官兵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组建了“火凤凰”警营文化俱乐部,成立了女干部读书会,倡导女干部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任秀婷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3次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消防宣传先进个人,2012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优秀“四会”教员,2013年被公安部部消防局评为全国优秀女警官, 2014年在全国消防部队政治教员比武中获第二名,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2012年在全省消防部队政治工作比武中获第一名,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十佳优秀一级政治教导员”,2010年被云南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消防卫士”。
云南省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候选单位主要事迹
一、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正阳女子岗
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正阳女子岗,现有干警5人,其中女性5人。“正阳女子岗”(2011年7月前隶属隆阳分局交警大队,名称为正阳岗)自2011年11月成立以来,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和新时期人民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以“善洲精神”为镜,以“充满活力、微笑执法、真情为民”为宗旨,以打造“保山第一岗”为目标,深入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平凡的三尺岗台上,不负党委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用信心、恒心、爱心谱写出玫瑰绽放般的优美旋律,在泪水、汗水、雨水中叠印出红绿灯下四方平安和谐幸福,展现了新时期保山公安交警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三年来,她们三年如一日护送86岁李奶奶过马路,现场帮助群众1万多次,走进学校关心贫困学生10人次,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5人次,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5人次,走进福利院和关爱学校6人次,救助资金5000元。工作中,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10多条,创新思路措施4个;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近4500多起,教育劝导行人5万多人次;共开展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150多次,讲授交通安全宣传课100多次。1999年被授予“保山市青年文明号”,2013年被评为保山市公安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2014年被云南省妇联、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社会福利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社会福利院,现有职工61人,其中女性44人。“全心服务,爱如雨露”是西双版纳州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写照,全院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秉承“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四心工作理念,全身心投入养、治、教工作,切实担起了“父母”及“子女”的养育职责。近年来该院大力弘扬社会福利行业新风,不断引导和激励女职工爱岗敬业、建功立业,促进了全州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一是落实管理,多渠道培养人才。除了让职工在岗位上锻炼成才外,每年都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培训,促进员工培训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发挥作用;通过组织女职工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等活动,使大家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内不断强化员工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对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二是无私奉献,展现巾帼风采。面对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州社会福利院女职工没有丝毫嫌弃,以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孤残儿童心中,她们是慈祥的母亲。送到福利院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弃婴,在女职工精心呵护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到母爱。自2012年新院投入使用以来共收养孤残儿童、托管儿童、流浪未成年人43人,为了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妈妈们”按孩子的年龄、病情制定适合孩子的喂养方法、治疗方案和护理要求,经常交流护理经验、喂养孩子心得,提升服务水平。“妈妈们”把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视院内的孤儿如己出,与孩子们同吃同住,24小时在身边悉心照顾,真情交融,爱心传递,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母爱。虽然他们被亲生妈妈遗弃了,但是生活在州社会福利院,他们得到了44个妈妈的关爱,是44个妈妈的“宝”。在老人面前,她们是孝顺的女儿。入院老年人很多因缺乏关爱的孤寂生活使他们形成种种怪异的性格,工作人员时时要耐心劝解,精心照料,为他们整理内务,洗脸梳头,一项项琐碎的工作,女职工都以极大的耐心日复一日的做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想尽办法为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注重与老人的心灵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开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积极搭建了工作人员与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女职工们以她们特殊的工作方式和特有的个性,践行着平凡、朴实的服务承诺,争创佳绩,演绎着现代女性的职业风采,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努力,踏实工作,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13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敬老文明号”,2014年3月被评为“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
三、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妇委会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妇委会,现有干部职工101人,其中女性101人。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妇委会从行政到一线岗位都活跃着妇女同胞的敬业的身影。她们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栽培遗产保护管理战线精神树。一是建好“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桥梁;二是建好为妇女同胞提供贴心服务的桥梁,传递“娘家人”的温暖;三是鼓励动员女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提升、专业技术培训。她们关爱社会、扬善崇德,绽放弘扬美德魅力隽永民族花。一是完善自我、内外兼修。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商务政务礼仪培训,妇女健康知识讲座,每年安排妇女关爱体检,鼓励参与各类健身体育及舞蹈赛事。二是关注社会、热心公益。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多次开展了以节能减排、美化环境、禁毒防艾宣传等为重点的服务活动。三是关爱家庭、传承文化。女职工们在家庭生活中树立良好家风、敬老亲子、使用母语交流,积极参与传统民俗活动。古城管理局妇委会101名女职工用纳西族妇女特有的勤劳和朴实,将耐心、细心、爱心投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携手同行,让爱发光。2011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2013年被省总工会命名为首云岭职工人才工程示范单位,201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安康杯”优秀班组称号。
四、临沧市人民医院
临沧市人民医院,现有职工1355人,其中女性988人。临沧市人民医院敢于担当,勇挑医院管理重担促发展。全院有处级以上女领导3名,中层女干部56名,她们在领导岗位、管理岗位和业务骨干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胆管理,挑起了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优质护理和科室管理的重任,一年又一年的创造新的佳绩。她们积极上进,日常教育促综合素质提升。建立健全员工素质教育机制,促进员工素质教育工作常态化。2014年1—11月,先后组织集中学习43场次、4200人次,送出去参加学习、培训、进修共253批次、432人。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专题知识讲座21场次、2520人次。开展员工法律法规政策培训1场次。她们开展人文关怀,维权工作拉近员工距离。组织开展18——49岁已婚女职工中单独夫妇信息核查工作,共有95对夫妻符合生育二胎生育政策。以电子大屏、医院网站、院报等形式,加大“反家暴.促和谐”倡议书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女职工安康保险、困难职工调查和帮扶工作。共有321名女职工参加了安康保险,慰问75名困难职工、60000元。她们热心诚心,以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真情奉献,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和人民群众,深受患者和群众的爱戴和好评,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急诊医学科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优先诊疗、优先抢救和优先处置服务;产科制作粉红色圆形新生儿及家属身份识别卡,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及家属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儿科采用彩色卡通图案的健康教育卡片,基数和偶数床位用不同颜色的摆药箩,为新入院及门诊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为患儿减轻重复穿刺痛苦;中医科为每位出院患者制作一张“科室亲情联系卡”,上面附有住院期间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护士长姓名和联系电话,方便患者出院后康复咨询。…..这一系列创新服务方式,赢得了社会和患者的好评。2013年3月5日,骨科56床患者及其家属为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感谢,在患者平安健康出院之际,患者家属写了平生第一首歌《感谢您,白衣天使》……。她们争分夺秒,院前急救敲响胜利的生命战鼓。急救中心以“随时备战,反应迅捷”的管理理念,注重日常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截止2014年11月30日,先后开展应急技能培训5期、497人次,共出车3382次,救治病人3291人次,共行驶332737公里,为全市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19次。她们创先争优,技能比武树品牌效应。年内举办全市性比武大赛1场次,共有11支代表队、33名队员参赛。组织参加云南省急救技能大赛,团体获得三等奖。组织2014年“云岭职工跨越发展”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共480人参赛。她们心系基层,卫生下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卫生下乡服务活动8场次,急救技能培训4场次,诊疗患者2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5000余份,为群众解决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在 “10.7”景谷地震中,及时组建医疗救援专家组连夜赶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活动,先后深入芒费村那拐村民小组、芒练小组一社等村寨搜救伤员,并积极组织开展灾区群众心理疏导工作。2012年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被表彰为“云南五一巾帼标兵岗”。
五、云南锡业股份公司冶炼分公司动力车间30t软水站
云锡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动力车间30t软水站班组是一支由19名女职工组成的“娘子军”。软水站实行24小时生产制度,为确保冶炼分公司四台余热锅炉、6000kW电站等重要设备的除盐水、软水供给,以及水质分析和化验工作,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谱写了一曲曲奉献者之歌。“牵一发而动全身”,软水站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冶炼分公司的整个生产流程运行,倘若软水站供水不足,锅炉、氧气站、煤气站、汽机等辅助设备无法开动,顶吹炉富氧熔炼停止、烟化炉停炉、精炼停产,整个锡冶炼工艺流程面临瘫痪……。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源水质量不稳定,需要添加工业盐供源水钠离子交换时,她们就一起搬运每袋重50千克的工业盐,用瓢一勺一勺舀进盐液罐。遇到设备堵塞,就算是寒冬黑夜,姐妹们都不顾刺骨的冷水,一遍一遍的冲刷流程内件,确保软水供应充足。遇到全厂停产检修时,她们兵分两路,一半姐妹负责坚守岗位,保证生产,一半姐妹则负责把停下的设备认真检修、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开产后的正常平稳运行。每天工作完成后,腰酸背痛、两臂发麻,坐下休息时屁股深疼,可她们,从不言一句苦,不言一声累,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多年来,班组成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有好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她们一起分享,有生活上的不愉快或是工作上的不顺心,她们会坐在一起为彼此排忧解难……在班组里,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幸福和大家庭的爱。多年来,她们时时刻刻都信心百倍,以良好的风貌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奋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正如绽放在企业里的19朵铿锵玫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2009年—2010年获云锡控股公司“云锡巾帼奖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获云锡控股公司“云锡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示范岗”称号。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77208部队67分队女子地震救援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77208部队67分队女子地震救援队,现有队员38人,其中女性38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女子地震救援队,自2013年12月10日组建以来,先后出色完成了“8·03”鲁甸、“10·07”景谷抗震救灾任务,累计挖掘遗体4具,搬运遗体3具,走访灾区群众1120余户,统计险情及各类需求480余(类)条,装卸搬运物资10余吨,搭建救灾帐篷140余顶,参与搭建板房80余间,组织灾区96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防震自救知识讲座和演练。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女子救援队闻令而动,连夜行程90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她们同男队员一样,手提肩扛身背10余斤救援装备器材,冒着余震、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奔袭20余公里,历时2个多小时抵达震中龙头山镇。不顾长途奔袭的疲劳,当即展开地毯式搜索排查,帮助受灾群众抢救财产、搬运遗体、搭建帐篷,连续奋战30余小时。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开设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一对一帮助心理疏导,免费发放地震防灾避险读本及宣传海报,消除灾区群众对地震恐惧心理,增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意识,提高防震能力。“10·07”景谷抗震救灾中,她们更显娴熟,受领任务坚决果断,完成任务干脆利落。挨家挨户嘘寒问暖统计灾情,提供医疗救助和心理疏导;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灾区中小学生进行防震自救知识讲座和演练。两次救灾,队员们用顽强的作风、优异的表现赢得了灾区群众和军地领导的一致认可。2012年所在分队被四总部表彰为“彝良抗震救灾先进单位”,2014年获云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