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妇联召开十届五次执委会

16.02.2015  17:11

      2015年2月13日,云南省妇联十届五次执委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4年全省妇联工作情况,对全省各级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青妇工作会议的要求作出部署。省妇联十届常委、执委和列席人员,以及省妇联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约130余人参加会议。     


      省委副书记仇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来全省妇联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全国妇联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联系和服务妇女这条工作生命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妇女,大力实施巾帼建功、巾帼维权、巾帼关爱、巾帼成才、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巾帼志愿服务六项行动,思想引领有力有效,服务妇女有板有眼,维护权益有质有量,弘扬新风有声有色,自身建设有章有法,团结凝聚广大妇女弘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仇和副书记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新常态、依法治国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为妇联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牢改革思维,践行法治精神,坚持妇女运动正确方向、发挥妇女组织独特作用,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一要定准前进航向,坚定跟着党走的政治自觉。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担当责任,在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明确方向,在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中改进提高,在宣传中国梦中坚定信念,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正确方向。二要凝聚巾帼力量,提升围绕大局的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妇女争当跨越发展的推动者、创业创新的先行者、深化改革的支持者、法治精神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富民强滇、同步小康贡献力量。三要发挥独特作用,增强引领新风的参与自觉。推进家庭建设共享幸福,投身社区服务共创文明,参与社会治理共促和谐,让妇女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四要践行法治精神,保持服务妇女的高度自觉。真情服务,依法维权,拓展职能,让广大妇女更多更实地受益,让妇联真正成为妇女群众平时看得到、关键时刻想得到、遇到困难找得到的“温暖之家”。
      仇和副书记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力所能及地为妇联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和改进组织设置、活动方式、作风建设,不断扩大妇联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面,把“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心中。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省妇联和红梅主席代表常委会所作的题为《适应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贡献巾帼力量》的工作报告。会议强调,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正式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周年。全省各级妇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青妇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根据“1126”的工作思路(即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把握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这一工作生命线,着力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贯彻实施两项工作,继续深化“巾帼建功”“巾帼维权”“巾帼关爱”“巾帼成才”“巾帼志愿服务”和“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六大行动),把今年作为全省妇联“依法履职年”,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妇联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二要以参与全面推进法治云南建设为重点,依法履行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三要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着力点,引领广大妇女为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作贡献;四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推进具有妇联特色的家庭工作;五要以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不断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省妇联十届执委会有关人事事项。

                                                                                                                                                                                        (省妇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