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0001号建议的答复

02.06.2019  13:00

李治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要扎实的建议》(第0001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如何找准切入点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具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一、工作开展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有效监督下,省农业厅农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努力走好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之路。

(一)细化落实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出台了《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云发〔2018〕1号),明确了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配合省发改委等部门编制了《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云南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13项农业农村改革任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面积10973.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8.6%。全省农垦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在全国35个垦区中排名第9位。农业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二)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兴旺。建立了省长担任组长的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机构和厅局牵头负责的推进机制。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大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重大文件,按照“一大两新”的发展思路,即“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细化“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项具体措施,重点打造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八大重点产业,成功组织开展2018年度“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新增绿色食品428个、有机食品665个。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108.21 亿元、增加值达2552.78亿元,同比均增6.3%。其中,八大重点产业农业产值、综合产值分别增长10.7%、15.5%,占整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达64.1亿元,连续两年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漾濞核桃、文山三七、华坪芒果、槟郎江水牛、宾川柑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核心推动力的作用日趋显现。

(三)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制定出台《云南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加强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苗种5261万尾;推进渔业健康养殖,麒麟区创建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通过农业农村部现场考核。编制印发《全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指导意见》《云南省化肥减量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云南省农药减量增效指导意见(2018—2020年)》《2018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1%。全省化肥使用量230.77万吨、降0.5%,农药使用商品量4.78万吨、减0.6%,粮食综合平均单产297.12公斤/亩、较上年增0.8%,实现农民肥药投入减量增效。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思茅区和芒市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业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5个。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新路子不断拓宽。

(四)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出台14份相关配套文件,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到人到事到时,20多个县(市、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集中整治工作。全省129个县均已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任务,禁养区内确需关闭或搬迁的4968家养殖场户均完成关闭或搬迁。建设完善1227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装备,为8118户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占农业农村部下达配套任务总数75.43%。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88.37%,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25.74万座。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国家级和省级品牌近100余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91家;建设特色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向全国推荐46个休闲农业特色景点,22个赏花景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完成4个农业生产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佤族新米节、峨山摸鱼节、蒙自石榴节3个活动纳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逐步变得更美更宜居。

(五)加强市场对接,共享发展成果。2018年全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33亿元、同比增8%;全省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54户、达448户,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6户、达30户。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9%;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11: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全省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覆盖面稳步扩大,龙头企业带贫能力有所提升。组织迪庆州、怒江州7个深度贫困县的13家农业企业,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专场活动共展出40余种特色优质农产品,现场签约5亿多元。全省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769元,同比增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省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优质资源利用低效,农业产业不强,农产品多而少优;产业组织化程度不够,精深加工能力不强,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主体素质偏低,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结合度偏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快转变思想,认真履职统筹抓“三农”职责,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

(一)强化规划引领示范。积极主动履行牵头统筹职能,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利、交通、住建、环境保护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乡村规划编制委员会,强化指导监督考核激励,高质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完善“多规合一”的编制方法体系,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农户建设等,强调多规合一,衔接好原有规划与新规划的关系,推进不同类型村庄规划编制。创新规划理念,放大规划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乡(镇)村庄规划管控基本覆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协同推进。

(二)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突出各地比较优势,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要巩固提升云南烟叶等传统优势产业,下大力气把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大产业。支持各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突出、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优势产业遴选20个县开展“一县一业”试点,每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补助资金,连补三年。重视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支持发展特色手工业、家庭农场、手工坊等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特色产业。

(三)有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省市县分级推进的原则,培育农业“小巨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中扶持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争到2020年全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0000个以上,家庭农场达9000个以上。支持培育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完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为重点,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市场、节点市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70%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网络营销。

(四)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园区打造成集聚各种要素、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创建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同时要大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打破行政区域,选择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势产区或主要加工及集散地,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做到优势特色产业都有省级加工示范园。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农家乐等精品。开展“云南最美村庄”评选,全省讲评出1000个“五星级”最美村庄。

(五)推进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加快培育一批富有云南特色的滇系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基础性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全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00个以上,评定认定云南知名农产品名牌500个以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50个以上。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云品出滇”行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决打好坚决打赢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健全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组建产业技术团队,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精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5万人。鼓励支持各类返乡人员到农村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县、农村创业创新乡、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

(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到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深入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和德厚水库、阿岗水库、车马碧水库、柴石滩水库灌区、麻栗坝灌区等重点水网工程,建好山区“小水网”。推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村内道路,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发展“三农”现代社会化服务业。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保、养老等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省农业农村厅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联系人及电话:王彬  ,0871-6311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