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努力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
从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老照片和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云南边境集市上古丝路农耕文明最后的余晖。但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却有另外的解读:当时保山等地的市场已经有了明显的功能区划,进出口商品贸易、原始加工贸易和金融、物流、服务产业链构成了西南边陲开放型经济的雏形。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中国与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各国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将使云南的对外开放迈上一个新的层面。”省外办国际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金诚说。
从大通道到桥头堡再到辐射中心,经过点、线、面的衔接,以开放型经济为支撑,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云南,正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再造跨越发展的新辉煌。
厚积薄发
320国道的终点,全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边境贸易区于2000年诞生在“孔雀之乡”瑞丽。
政策和通道优势带动了瑞丽对外贸易的强劲发展。但是,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本地加工、销售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到20%,当地商务工作者不禁感叹:“守着这么好的通道,吃的却只是‘过手米线’。没有开放型的产业作支撑,通道优势无法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随着试验区建设的推进,瑞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家电、机械电子、农机、生活日用品等产品的出口加工,打造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逐渐成型的多元化产业正在重构瑞丽的口岸经济格局。“德宏制造”、“瑞丽制造”的产品逐渐成为德宏州进出口商品主角;单一的通道经济也正向着集外贸、物流、加工、仓储、旅游、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口岸经济转变。
瑞丽试验区的发展,正是云南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抢抓时机、敢为人先、深化开放的一个缩影。目前,云南省已有河口、瑞丽、畹町和临沧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昆明、曲靖、杨林、蒙自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及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等多种类型的开放型经济园区。在此基础上先行先试,我省不断加快探索建立中老磨憨—磨丁、中越河口—老街、中缅瑞丽—木姐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及老挝万象赛色塔境外经贸合作区。同时,依托各类园区,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了4条经济走廊和数个经济合作聚集区的雏形。另外,云南正不断提升南博会、昆交会和边交会等展会、论坛举办水平,探索出具有云南特色的沿边开放新模式,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搭建平台,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