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

28.03.2022  12:16

发布会现场

1月21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2022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 彭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继续召开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本系列的收官发布。今天的发布会将由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介绍我省民生保障方面所作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先生;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霏先生;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卫星先生;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五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榆坚: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各位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各大媒体和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简要的介绍过去一年全省人社系统的相关情况。

第一,就业数量与质量齐增,群众饭碗越端越牢。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政治,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家庭,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我们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全局工作的首位,着力“稳规模、提质量、兜底线”。

稳规模”主要是稳定全省就业大盘,以就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我们从3个方面着力:①稳定市场主体,通过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年累计为单位和个人减轻22.64亿元缴费负担;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力度,全年审核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8亿元,既稳住了企业、又保住了岗位。②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10余份政策文件,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③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29.63亿元、增幅17.23%;对27个脱贫重点帮扶县每县倾斜投入400万元,对25个边境县给予“二次疫情影响地区”补助2000万元,强化资金支持。去年,全系统按照“上半年尽快转,下半年全力保”的思路,抢先机、送岗位、促就业,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90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37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创新高,达到1558.19万人,比2020年多42.67万人。创业扶持工作在担保贷款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扶持创业8.5万人(含小微企业176户),发放贷款153.66亿元,实现了逆向成功。

提质量”就是以增加务工收入为导向,努力提升就业层次、改善就业结构。在就业大盘稳定后,立即部署开展“稳岗促增收行动”“收入增百计划”,健全岗位监测、收入调查、余缺调剂机制,帮助劳动力转移到产业更发达的地方、到收入更高的行业、到工作更稳定的岗位。去年,全省转移到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386.4万人、同比增加39.62万人,平均月薪比省内多700元;全省调剂就业18.35万人,大多是低收入、务工不稳定的人员;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4024元,同比增长10.1%,与全国平均收入差距收窄了116元。此外,劳务品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共有“丘北纺织工”“巍山乡厨”“鹤庆银匠”等劳务品牌50多个,5个品牌入围全国100强,2个品牌荣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4.96万人。

兜底线”主要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是民生工作的底线。针对大学生就业,我们以“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为抓手,“一对一”联系服务,全省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截至去年底已实现就业6.09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8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针对脱贫人口,我们建立了“一平台、三机制”找工作、找培训服务事项,探索在502个脱贫行政村建立监测点,动态监测,跟踪帮扶。全省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32.76万人次,转移就业322.44万人、同比增加4.25万人。着力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就业帮扶,帮助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61.01万人。持续做好残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帮扶工作,及时帮助2017户“零就业家庭”就业,做到了动态清零。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我们坚持以制度改革为引领,以保发放为底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参保覆盖持续扩大。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等举措,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199.66万人,同比增长48.14万人;工伤参保541.91万人,同比增长43.1万人;失业参保329.80万人,同比增长22.41万人,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特别是去年一举完成300.79万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推进123.91万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参保,参保率达90.8%,破解了1999年以来全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不清楚、养老保障不落实的难题。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连续17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3142元,同比增长4.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40.49元,同比增长17.89%;失业保险金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连续16年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基金安全更加巩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准备接轨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实行以省级调剂金为核心的省级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资金划转任务500亿元,累计记账收益合计85.45亿元。2021年继续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并划转首笔委托资金105亿元。自受托运营以来,养老保险基金权益年均投资收益率6.43%。目前,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狠抓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修订出台10个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贯通8个系列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下放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权限,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打破了人才工作的“梗阻”,拓宽了人才发展的路子。

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全省7.7万余人取得职称资格,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0.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9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0万人;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云南代表团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三,被表彰为“突出贡献单位”。特别是创新出台了《关于实施“技能云南”行动的意见》,通过“十个一批”强化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包括实施马兰花计划、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制计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壮大计划等;通过“六个一万”量身培养急需人才,包括乡村振兴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电商人才、数字化人才等。去年,我们还充实完善了818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将21个新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累计投入技能培训资金13.55亿元,培训107.04万人次,帮助他们实现“一技促就业”。

人才服务作出新探索。我们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本级和16个州市的“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探索高层次人才分类服务制度,推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落实,有效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

第四,劳动关系基础更加扎实,劳动权益保障越来越好。我们把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作为底线任务,扭住关键节点,强化全链条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基础工作方面,新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制定24条保障措施,填补了制度空白,全省大约70万从业人员受益。向社会公开发布2021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及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创新推广“电子劳动合同”,持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社会营造了创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根治欠薪方面,我们健全完善欠薪问题发现、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等8项长效机制,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加强源头防范。在近期开展的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中,我们组织省、州、县三级集中联合接访活动,及时化解欠薪问题1919件,清欠3953名农民工工资3511.21万元。

在调解仲裁方面,我们推行案件“快立、快调、快处、快结”,2021年全省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1万件,涉及金额10.12亿元,全省仲裁结案率为97.93%,调解成功率为75.03%,走在全国前列。

第五,人社服务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我们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检验标准,大力优化人社服务。

积极推进“补短板”建设,聚焦公共服务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协调争取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5亿元,用于207个乡镇基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全省乡镇平台覆盖率达到80%。

持续深化简政便民,省本级人社权责事项从原来的169项精简到70项,取消60余项证明材料事项,免予提交纸质申报材料事项占比84%,承诺件办理时限压缩8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2%,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54%,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不断满足群众需求,针对部分群众“办事找不到门”的问题,采集8800多个人社服务网点上线高德地图,每个网点都有名称、有图片、有地址、可定位。针对利企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的问题,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比如,推出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主动筛查符合条件的企业,企业不用申请就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在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人社服务点设立了“双语窗口”。针对老龄、残疾等人群,在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先锋队”上门服务等,让群众享受更温馨的服务。

我们的努力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我厅连续3年在民营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评议中名列前茅,在2020年省政府开展的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位列省直部门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的工作也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我们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初步谋划了21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关乎民生。概括起来主要是6个方面:

一是以稳岗增收为导向,提升就业工作质效。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收入增百计划”和“就地就近就业行动”为重点,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着力推动就业增收,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二是以守护权益为底线,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实施扩面增效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推动5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一步优化参保结构;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三是以支撑发展为着眼,做活人才人事工作。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技能云南’破冰起航”行动,办好第一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抓实“两支队伍”建设,补齐重点领域、重要行业人才短板。四是以治欠保支为重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抓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根治欠薪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欠薪违法行为监测、预警、处置工作,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政府救助平台和502个脱贫行政村监测点作用,加强跟踪管理、动态监测,“一户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帮助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六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扎实推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努力让群众办事更省心、更暖心。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衷心期待大家今后继续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推动全省民生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彭斌:

非常感谢杨榆坚厅长的发布。下面,请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霏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霏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云霏: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云南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1年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和2022年教育重点工作。

关于2021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21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省教育系统聚焦“强党建、促公平、提质量、抓保障”主线,狠抓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党的领导得到新强化,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举办3期“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组织全省大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举办高校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62万名高校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一批师生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三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在高校加强一流党建创建,在中小学开展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在民办高校实施党建积分制管理。教育系统41个党组织、52名党员荣获全国、全省“两优一先”。四是持续净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切实抓好巡视整改、以案促改、“一把手”监督专项整治和正风肃纪等工作。

第二方面,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保障受教育权利的资源更加充分。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改扩建230所幼儿园,新增学位4.1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超额完成惠民实事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做好控辍保学,运用政府救助平台、在校学生动态管理系统等4个系统,对学生入学情况实行每天在线监管,强化“互联网+控辍保学”,持续实现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三是加快推动普通高中扩容,解决21.64万个学位缺口问题,化解56人以上大班额2141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1379个。四是拓宽入学渠道,完成2.67万人高职扩招任务,国家、地方和高校各类专项计划录取考生1.35万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30万人以上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第三方面,教育质量有了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支撑能力更加增强。

一是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双减”,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迅速印发我省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提出“双减”“双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两大重点任务,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主要监测指标达到100%,压减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6.24%,高于全国平均压减率4个百分点。二是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出台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试点建设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综合高中87所,在校生1.8万人。启动省级“双高”建设计划,遴选出5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个专业群。大力推进“1+X”证书试点,128所职业院校7.2万余名学生参加试点。三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云南大学通过首轮全国“双一流”建设评估,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双一流”创建稳步推进。全省高校新增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全面推进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全省32所本科高校、1607个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启动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计划,努力增加国际、国内一流专业,减少国内平均水平以下专业。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率达83.64%。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平稳推进高考加分改革,持续推动中考改革落地,面向初中学校教师和招考人员开展中考体育、美育考试专项培训,探索劳动教育综合评价,督促指导州市完善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实施办法。五是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40所高校帮扶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县,面向脱贫人口劳动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六是服务“三个定位”建设,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成功举办“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

第四方面,教育保障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2020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1661.97亿元,同比增长11.62%。2021年,下达各类生均经费、公用经费补助等保障性经费135亿元;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资金26.8亿元。投入资助资金142.62亿元,惠及学生1036.3万人次。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省委、省政府继续奖励500名优秀乡村教师,每人奖金10万元。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培训2000人。三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三年行动计划达标工作,强化校园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实现春季、秋季学期平稳有序开学。指导有关地区和学校迅速处置涉校疫情,全面开展校园疫情防控风险隐患起底式排查整改工作。

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

2022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用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用风清气正环境育人,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持续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品牌,推动本硕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1项改革: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2个行动: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1+1+N”双一流建设行动;1个提升: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促成部省、省校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四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强职业院校“双高”“双优”引领,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五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继续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创新实施高中教师编制“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六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典型引路,加大支持力度,先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七是稳步深化教育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规范治理“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持续做好“双减”工作。

同时,我们将做好校园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维护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局面,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彭斌:

非常感谢王云霏厅长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卫星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卫星发布新闻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卫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省民政民生保障工作情况。2021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争先进,各项民政民生保障工作成效明显。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严格落实参照“单人户”施保、刚性支出扣减、“救助渐退”等措施。拓展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3项业务上线“政府救助平台”,去年全省民政部门共受理通过群众困难救助申请7.85万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救助。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开展居住地申办救助、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低保城乡统筹发展、开展服务类救助等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低保审核确认、特困人员认定程序,适度扩大低保和临时救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将城市低保省级指导标准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60元、较上年提高3%,农村低保省级指导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770元、比上年提高6%,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省级指导标准提高到月人均858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全省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59亿元,惠及73.65万残疾人。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救助各类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1.4万人次。在全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提前下达2022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亿元。

二、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

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加强城镇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务实举措,养老服务政策更加完善。下达资金6.67亿元,实施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惠老阳光工程”,集中开展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行动、县级失能照护设施补短板行动、护理型床位建设行动、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和服务质量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了一批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年幸福食堂”,组织养老服务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实现县级失能照护机构全覆盖,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100%,新增护理型床位1.47万张,全省养老总床位达到18万张,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改善。省级补助8000万元发放高龄老人补贴,惠及94万多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全省划定的火葬区和少数民族生态安葬区覆盖全省总人口的84.46%。深入开展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早婚人数持续保持“零增长”。

三、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健全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体系,全省0.9万名孤儿、1.7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年满18周岁的在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继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集中供养儿童和散居孤儿补助省级指导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980元和1280元,列西部省区第1位、第2位。加强基层儿童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700余名、村(居)儿童主任1.4万余名。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省、州、县三级全覆盖,依托12345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统筹做好全省36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四、坚持战疫情和保民生两手抓,有力服务全省抗疫大局

强化民政服务机构管理,分类有序推进全省民政系统疫苗接种“应接尽接”,保持了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零感染”。指导各地村(社区)持续做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全力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临时救助9.1万人次。立足职能、积极争取、广泛动员,共筹措民政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11.19亿元,彰显了民政工作扶危济困、汇聚爱心的大爱精神。

今年的工作也已经列出一系列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会推动民政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就这介绍么多,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云南民政事业发展的关注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帮助省民政厅工作。谢谢大家!

彭斌:

非常感谢卫星厅长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女士发布新闻。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发布新闻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杨洋: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对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云南卫生健康事业所给予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云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疫情防控取得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流行,我省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持续恶化,疫情、战情、警情叠加,境外疫情输入、境外回流人员涌入、病毒变异、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各种风险不断冲击边境疫情防线,云南成为全国“外防输入”的主战场、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主阵地。云南极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王沪宁、孙春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亲自指挥、亲自调度,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和应急处置。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驻守边关、全面动员、艰苦作战,成功处置了瑞丽、陇川以及呈贡、安宁、景洪等多起疫情,从去年以来我们总共发生69起疫情,全部实现“动态清零”。坚持“战疫情、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一体推进,协助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省级支持德宏州瑞丽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民排忧解难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有效化解舆情风险。全面做好打硬仗准备,省委、省政府投资88亿元实施了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全省疫情防控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为应对德尔塔毒株,去年5月份根据疫情形势又投资10亿元实施了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再提升”工程,边境地区防控能力实现从有到强。全省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58.7万人份,救治总床位13348张,累计接收隔离境外入境人员42.23万人,救治病例2142例,3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9.16%,多个重要的指标都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疫情防控实现输入病例零病亡、本土疫情未外传、航空输入零扩散,取得了国内国外两大战场、边境内地两线作战的重大胜利,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

二、坚持创新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我们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构建分级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与北京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大肿瘤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激发合作动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呼吸、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建设3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115个分中心,20个县级公立综合医院、25个县级中医医院实现提质达标,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创建完成率分别达到93%、85%、80%、91.47%和89.92%,各大中心的达标率、创建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我们新建400家慢病管理中心,9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有效守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巩固达标,救治36种大病脱贫患者20.78万人,救治率达98.99%,健康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三、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健康云南建设结出硕果累累。我们持续深入推进以“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历史性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云岭大地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健康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1%。启动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艾滋病防治继续保持“3个90%”的全国第一水平,完成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消除认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全面实现,肺结核9项指标全面达标。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制约影响全省人民预期寿命主要因素的干预措施逐步形成,人均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全国最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修订《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和管理指南,全省医养结合床位达到3.8万张,923家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在12.09/10万、3.76‰的良好水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拓展。

四、坚持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卫生健康辐射南亚东南亚迈出坚实步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落实见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积极支持帮助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向缅甸、老挝等国家派出多支中国援外防控专家组,援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缅、老、越3个国家22个边境县建立了重大传染病境外联防联控试点区域,建成“澜湄流域重大虫媒传染病大数据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面向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开展“光明行”“爱心行”等民心工程,在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红河、德宏3个片区组建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联盟,启动实施中国东盟“10+1”中老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项目,面向南亚东南亚健康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2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红利释放期和势能迸发期。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正在召开的省两会精神,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坚持为国守门,盯紧“动态清零”目标,加强口岸、隔离、救治等能力建设,强化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快速安全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二是坚持培优固本,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分中心,持续开展基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和县级“五大中心”建设,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坚持医防融合,加快健康云南建设,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启动健康县城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四是坚持服务大局,写好“一老一小”两篇文章,实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老年医学科建设,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最后,衷心希望新闻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支持云南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春节将至,也借此机会提前祝大家春节愉快、阖家欢乐!谢谢!

彭斌:

非常感谢杨洋主任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杨厅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的双重影响,云南今年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有哪些有效的举措?谢谢。

杨榆坚: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关注和提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特别是我省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至关重要,关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关乎千万家庭生计、幸福生活,关乎全省就业局势稳定、社会大局稳定。受当前疫情多点传播、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我们将巩固深化近年来抓这项工作的经验做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所谓“”,就是要努力稳定转移就业规模,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在1500万人以上;所谓“”,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让广大农民工兄弟有更多获得感。具体来讲:

”的主要措施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我们于2021年12月22日在全省部署启动了这项工作,旨在抢抓一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窗口期”“黄金期”,尽锐出战、全力冲刺,推动农村劳动力应转尽转、能转快转。主要分三个阶段:春节前,突出一个“”字,重点任务是稳岗留工,尽可能把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稳在企业、留在当地。从春节到3月15日,围绕一个“”字,大规模、成批次、有组织、高质量地转移输出,抢占先机、争夺岗位。从3月16日至4月10日,做实一个“”字,持续查缺补漏,精准服务、帮扶就业,对岗位质量不高的,加大调剂力度,提升就业质量。

期间,将组织“四大”活动:一是开展外出务工“大稳岗”,利用奖补政策、激励措施等稳岗留工,发动3.6万名人社部门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走访慰问、解难纾困、留岗动员工作,同时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人的保障力度,让留守者安心、外出务工者放心。二是开展返乡人员“大监测”,形成务工清单、春节返乡及返岗人员清单、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返乡回流清单,做到信息准确、目标精准。三是开展岗位信息“大推送”,发动基层人社干部、村组干部、农村劳动力信息员等力量“面对面”送岗到家、送岗到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送岗位信息。四是开展转移就业大输出,春节一过我们将组织“务工专车”“务工专列”“务工包机”,仍然实行组织化的一站式转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尤其是劳务经济人、人力资源机构参与,能转尽转,能转快转,努力实现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其中,省外转移不少于380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不少于100万人,主要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收入,要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岗位调剂,组织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到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去就业。争取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结束,基本达到“”的预期。

”的主要措施是开展农民工“收入增百计划”。重点抓好“转、调、稳、培、创”五项工作:“”,就是扩大省外转移规模,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强化定向输出,确保转移到省外的农村劳动力达到380万人以上。“”,就是加强岗位调剂力度,组织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就业。目前,省内县外务工人均月收入3754元,县内务工人均月收入3200元左右,通过调剂可以增加500多元的收入。“”,就是努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我们将持续扩大优质岗位储备,主动向短期务工人群推介岗位,努力使全省务工时间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数量稳定在1000万人以上。“”,就是抓培训、强技能,紧贴产业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就是继续做好创业工作,加大政策扶持、简化创业手续、优化创业服务,帮助更多有经验、有闯劲的农村劳动力创业致富。

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下,一定能够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包就业,一定能够使广大农民工兄弟实现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谢谢。

新华网记者:

请问卫星厅长,在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卫星: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要,编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工作。

去年以来,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全省16个州(市)、26个县(市、区)、29个乡镇(街道)聚焦居住地申办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低保城乡统筹发展、开展服务类救助等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合理提高各项救助标准,改善民生保障水平,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省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高位推动救助工作开展、救助资源统筹整合使用。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和《云南省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推动“政府救助平台”中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事项上线使用,方便困难群众随时随地提出申请。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统筹城乡、分层分级、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定期更新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措施,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136.72万已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有力巩固了兜底脱贫成果。全省全年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25亿元,300.4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67.76万人次得到临时救助,13.42万人得到特困供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下一步,我们既要做好让困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将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为契机,抓好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一是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力争在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各项救助制度统筹协调联动上取得新进展,在推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救助差距上取得新成效。二是总结梳理试点工作成效,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申请减流程、减材料、压时限,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和暖心的服务。三是综合采取智能分析、综合评估、实地排查等措施,加强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和动态监测,切实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我就作以上简要的回答。

云南日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省教育厅王云霏厅长,自“双减”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就引发了社会强烈期待。我省在推进“双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王云霏:

谢谢这位云南日报的记者朋友。“双减”工作是去年以来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这项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十分关切。对于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这项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加强联动,省教育厅把这项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上“双管齐下”,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上“双向发力”,全力推进“双减”工作。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我们从政策层面,对学生作业的时长和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让学校把作业管理得更精细,让教师把作业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方式,从源头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达到100%。从监测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良好。

二是课后服务受到普遍欢迎。我们从课后服务方式、内容、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统筹,指导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防止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以及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发展空间,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有效破解了“放学早、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目前,全省1210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98.95%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96.59%的教师和8242名校外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三是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我们组织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行动,切实抓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强化收费监管。通过国家监管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严格规范培训行为,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日常巡查,对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将违规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让违规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目前,全省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96.24%,“营转非”登记和资金监管机构比例达100%。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们组织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抓实作业、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展“以学为主”的教研活动,着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我们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完成两期“万名校长培训计划”,持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我们利用信息化为教育质量赋能,广泛开展在线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等教学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健提升。国家监测平台问卷调查显示,我省97.49%的学生、97.67%的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表示满意。

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特别是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以及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其中媒体朋友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这里,向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我们将保持态度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坚决打赢“双减”持久战。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省卫生健康委的杨主任。春节将至,云南省将如何精准抓好疫情防控,从而真正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的要求,确保我省人民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春节,谢谢。

杨洋:

感谢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朋友对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关注。

当前与云南相邻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的疫情仍然处在一个高位状态,缅甸已经发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临近春节,国内病例呈现多点、散发、频发态势,同时德尔塔毒株持续蔓延,这为我省疫情防控形势带来了双重压力。既要应对德尔塔毒株,又要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既要防国内输入,更要防境外输入。目前,我们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春节将至,景区、商场、机场、车站等将是人员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整个疫情防控压力还会持续增大。

为此,今天上午,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专门召开省应对疫情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春节期间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也建立了每天研判疫情形势、每周进行一次全省调度的工作机制,同时,全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保持了整整两年每天24小时值守。近期,已经派出8个督导组,到全省各地就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目的就是为了压实责任,确保全省人民度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为此,我们要守住三条底线:一是守住不发生疫情外传的底线;二是守住不发生社区规模化传播的底线;三是不发生隔离点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底线。

为了守住这三条底线的目标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了不同措施:

第一、防输入方面。首先,对云南来说首要任务就是防陆路边境的输入。陆路边境线的管控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从陆路口岸边境输入。这项工作是持之以恒的,我们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已经守了整整两年,也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为云南制作了很多小视频,也为云南做了很多宣传,很多视频都在全国引起了非常高度的关注。其次,是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相关规定对空中陆地守住边境线,对检出阳性超过5例的航班都要采取熔断措施,截至目前已经熔断了10个国际航班。同时,对仍在执飞的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和14天的集中隔离措施。最后,是严防输出。来自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的入滇人员一律实行追踪管理,不漏一人。每次信息推送,国内其他地方发生疫情,只要推送到云南不漏一人全部纳入管控,对来自高风险(红码)地区的人员实行集中隔离14天,来自中风险(黄码)地区的人员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和2次核酸检测。这里我要特别向大家说明和报告,为了应对检测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进入云南,我们已经实施了一项措施,就是云南所有检出的阳性病例,都要在24小时之内送到省疾控中心,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比对,确保第一时间新毒株输入云南时,我们能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第二、防反弹方面。主要落实四方责任,这里特别感谢记者朋友们、媒体朋友们对四方责任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宣传,今天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从个人来讲每个公民都要树立自己是第一健康责任人的理念,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减少聚会聚餐,每个人都要遵守,不能麻痹大意;从部门和单位来讲,落实扫码、测温、消毒通风,尽量视频会议,把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从社区来讲要倡导红事缓办、白事减办、宴会不办这些新风尚,加强社区的网格化管控。在政府层面和各级指挥部,我们要做到建立起多点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目的是把疫情控制在最早的时间、最小的范围和最少的人群。

第三、防外传方面。对云南来说牢固树立为国守边、守土为国,坚决守住疫情不外传是各级指挥部的政治责任,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采取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把疫情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外传。这方面我们总结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六个立即、一个及时”,也就是立即隔离观察、立即封闭管理、立即核酸检测、立即流调溯源,立即派遣工作组、立即上报信息和及时实事求是的发布信息。这样做使我省在整整两年时间里把疫情牢牢控制在边境一带,没有向省内内地传播,更没有向国内其他地区传播,我们在69条传播链上有17条链只发现了一个人,就是只有最早发病的这个人,没有传染给第二个人,这也是我们在防外传“六个立即、一个及时”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总之,当前我省疫情防控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危险是叠加的,边境和内地两线作战的严峻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下,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

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民生政策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的发布会涉及的领域都是社会最关心、媒体最聚焦的民生领域,可以说是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万家,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够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生情怀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项重要内容,积极传递惠及民生的政策声音,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好声音。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来源:宣传处

活力昆明再受瞩目
来源: 昆明日报   一座城市的发展,政府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3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局
昆明机场国际航班提升至每周30班
将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来源:政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近期新冠疫供销合作社
昆明市多方着力确保开学平安
来源: 昆明日报   2月13日,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