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爱心圆梦大学培养“希望之星”

30.10.2014  18:48

  中新云南新闻网10月28日电 (马骞)从单纯资金资助到全方位资助,捐资方以导师形式参与受益人学习生活,使公益项目更接近受益人……28日,资助方与11名品学兼优却面临严重经济压力的“希望之星”代表共同分享学习和奋斗经验,这是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开展以来资助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基层推荐、实地家访等形式,选定品学兼优、家庭面临严重经济压力的21名优秀学子获2014“希望之星”培养计划奖学金,他们分别来自于玉溪、曲靖、红河、迪庆等12个州(市)。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每一个受助孩子都开展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和访问工作,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和特殊困难可能难以正常完成大学学业。

  “获得资助后,每一个受助孩子大学期间在品学兼优的情况下,大学期间将获得每人40000元的资助,基本可以解决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云南青基会理事长沈光鑫介绍,今年受资助的21名大学新生第一学期每人按13000元标准给予资助,其余资助款将在今后的几个学年按每学年发放。

  资助方代表昆明亮创电子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谢永强、云南中建博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唯一和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和生活的经验。“作为捐助企业,我们愿意通过对特困家庭的孩子进行全方位的资助中,从而实现对一个困难家庭及其子女改变现状的成功帮助,并希望每一个受助孩子都能成为一个青少年励志成长的成功案例去影响、带动、回报给更多后来的困境青少年,实现共同成长。”

  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景绚也动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真情、感受温暖、以不懈的意志和毅力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同时握住今天接受的这颗爱心种子,不要把感恩当作包袱,要当成学习和生活的助推剂,要懂得去担当热爱、欣赏、赞美、建设祖国的责任,以满腔的热忱来回报社会。”

  毕业于普洱市西盟一中的佤族学生岩坎生刚刚考入云南民族大学,10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带他远嫁山东,读完初中后,因为没有户口,只好回到西盟,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就读西盟一中。周末没钱回家,就在学校食堂卸煤块,每天能挣个四五十块钱,有时生活窘迫,就帮食堂打饭、收拾饭桌、打扫卫生,每次可以换到一顿免费饭菜。“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爱心传递。”其他受助学生也纷纷分享了自己艰辛的求学历程,并诚挚地表示对资助方的感谢。

  自2006年以来,云南青基会开展的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累计筹款1.57亿元人民币,帮助48696名大学新生圆梦大学。在此基础上,今年云南青基会启动了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希望之星”培养计划,旨在充分激励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践行云南精神,使公益项目更接近受益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