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洋芋“变形”升值记

18.01.2016  11:57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如今,随着云南师范大学组建马铃薯学院,以提升马铃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马铃薯再次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云南省不仅是马铃薯种植大省,还有国内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几天来,都市时报记者追寻了云南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的深加工之路。

   起步 30年前昆明开始涉足马铃薯深加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吹响改革号角。一名旅美学者看到油炸土豆片在美国流行后,给时任中国相关部门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国发展土豆片生产,解决国内农村马铃薯过剩问题。这封信,引起相关部门领导人的重视,批示由当时的农业部牵头引进美国11条热控油炸薯条生产线,并分配给了包括湖北在内的国内11个马铃薯主产区生产土豆片。

  但是,云南没有分到土豆片深加工的生产线设备。当时的农垦部门在意识到云南也是马铃薯的主产区后,从美国引进了4条热控油炸薯条生产线,分配给云南、天津、东北等地的4个农垦系统单位。当时,这条全自动生产线的引进价为32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130多万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天价。

  1985年,云南农垦局在昆明海埂路上建了土豆片生产厂,厂名为昆明联谊食品厂。两年后,昆明开始生产土豆片。厂方调研发现,在国内,麻辣味是最为广泛和主要的一种口味,于是决定生产麻辣味土豆片。自此,土豆片在昆明问世。作为当时云南唯一一家工业化生产土豆片的厂,有60多名职工的联谊食品厂已开始涉足土豆片深加工。

   土豆片生产出来一度卖不出去

  尽管当时人们看好土豆深加工的发展前景,但没有料到的是,土豆片根本卖不出去,“联谊”牌土豆片也不例外。“只生产了几天的土豆片,但几个月都卖不完。”该厂开工3年,大量土豆片积压在厂里。联谊食品厂的老职工回忆,当时,国内土豆片加工厂基本都处于停产状态。

  该厂原厂长彭玉东退休已有16年。据他回忆,刚到该厂时,工厂烟囱基本处于不冒烟状态,积压的土豆片连仓库都装不下。土豆片卖不出去,厂里连年亏损,拖欠贷款160多万元,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彭玉东回忆,当时拿不出一分钱启动资金。为了能贷款,他把一家银行支行的行长请到厂里考察,向行长提出贷款申请。行长考察后说:“食品厂能不能搞好,我没多大的信心,但如果不支持你们的话,先期的100多万元贷款我们也收不回来。给你们贷点款,恐怕还有点希望。”这时,工厂才贷到款得以恢复生产。

   从上街让人免费吃到排队等货

  为了将厂发展好,彭玉东开始抓管理。“厂里规定,在生产区域内禁止吸烟,违反者罚款50元一次。我烟瘾大,有一次去生产车间找车间主任谈事,一不留神吸着烟到了禁烟区。值班人员看到后,委婉地告诉我不用交罚款。听到这话,我主动交了50元罚款。此后,厂里再没有人违反过规定。

  “当时调集了行政、生产岗位的职工充实到销售人员的队伍中,他们每天用自行车拖着土豆片到昆明的大街小巷、学校门口摆摊,让人免费品尝土豆片。”彭玉东回忆,1989年,他和一名生产科长带着“联谊”土豆片,到当年的郑州糖酒交易会上推介。他们交不起交易会的摊位费,就在门外摆起地摊推介土豆片。晚上没钱住旅社,两人就在郑州市的一座铁路桥下将就待一晚。

  1989年,形势好转。土豆片开始供不应求,销售商经常夜半三更到厂门口排队等着拉货。即使每天24小时不分昼夜地生产土豆片,每辆货车最多只能拿到50件货。

  此外,该厂土豆片商标更名为“天使”牌,厂名也改为昆明天使食品总厂。1995年和1997年,厂里先后从东北购回两套闲置多年的土豆片进口生产线,并开发出五六种口味的土豆片。同时,在云南昭通、贵州六盘水、西安等地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天使”牌土豆片。如今,昆明天使食品总厂早已改名为云南天使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书记兼总经理易智说,考虑到未来的发展,2012年该厂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宣威市,并建设了8条先进的生产线。目前,公司已生产出10种口味的土豆片,年生产土豆片700吨左右,马铃薯用料近4000吨。

   发展 淀粉产量一度居全国第一

  之后,云南的马铃薯深加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98年,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也开始涉足土豆片深加工,成为云南省另一家举足轻重的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给外来投资企业多方面优惠

  而在当时,云南省的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主要有4个薯片厂和两个主要的大型淀粉厂,如云南润凯淀粉公司(已关闭)和云南昭阳威力淀粉公司。有资料表明,2007年8月-2008年4月,润凯淀粉公司生产马铃薯淀粉1.98万吨,居全国第一。昭阳威力淀粉公司生产淀粉9000吨,居全国第三。这两家公司的产量占全国马铃薯淀粉产量的15%,而子弟和天使两个厂家的产量占到全国的21%,在国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如此,省内很多地方把马铃薯深加工业作为引资重点。如2010年,东川区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在盈江、剑川、巧家等地政府网站上,挂着马铃薯深加工的招商项目,引进企业对马铃薯深加工。上述三地的县政府有关部门称,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少则四五万亩,多的时候达10多万亩,马铃薯年产量从数十万吨到100万吨不等。当地马铃薯的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的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产品

  马铃薯是重要农作物,除了食用和饲料用途外,可以深加工成淀粉、全粉、薯片、薯泥、薯条等休闲食品,加工后的升值潜力很大。有人做过统计,1公斤马铃薯加工成薯条,可以增值15倍;加工成马铃薯精粉,可以增值19.7倍。马铃薯产业的高附加值主要就体现在加工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深加工率是唯一出路。

  业内人士称,云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和深加工。在科研方面,云南省不仅建立了专门从事马铃薯研究的科研机构,还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共同组建了“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等,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与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冷冻马铃薯产品、脱水马铃薯产品的研发并取得进展。

   专家说法深加工将是马铃薯主粮化 发展的必然趋势

  易智说,从全国来看,云南省的马铃薯产量虽不是最大的,但也名列前茅。特别是云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这是其他地区没有的,这也保证了云南一年四季都可以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而且马铃薯作为深加工原料,尤其适合休闲食品的开发。因此,云南马铃薯的休闲食品开发方面前景还非常广阔。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德亮对云南省的马铃薯做过调研。张教授说,目前云南省内从事马铃薯深加工的企业,主要以生产土豆片为主,譬如天使、子弟土豆片等,“以润凯为例,它的倒闭不是深加工存在问题,而是近几年鲜薯价格高,原料价格随之增高,企业处于亏本状态。从整体加工角度看,马铃薯加工成本高,深加工成淀粉没有优势,这是加工企业无法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

  张教授说,国家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现在马铃薯实际上仍被老百姓当成蔬菜用,还不是主粮。作为主粮,最起码要像米饭、面条、米线那样作为主粮吃,才称得上真正的主粮。据称,中国农科院在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方面,会组织团队创造新工艺,改善口感,以实现马铃薯的主粮化。

  张教授说:“基于马铃薯主粮战略化的大背景,马铃薯深加工的前景一片光明。马铃薯将会成为除了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粮食补贴。主粮化战略还会给马铃薯的发展带来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深加工能稳定马铃薯的价格,避免大起大落。现在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大概一千多万亩,未来几年,马铃薯深加工发展可能会有所突破,深加工也将是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都市时报记者 杨旭 实习生 汤莉蕊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