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新美彩云南 ——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跨越发展纪实
春风先到彩云南!
滇南的基诺山上,春茶已经开采,生机勃发的茶园里回响着基诺族姑娘的采茶歌;滇西北的丽江、香格里拉万物复苏,游客们流连忘返。
2月24日,云岭大地又迎来“大场面”:怒江机场进场路(试验段)、曲靖沾益至昆明寻甸高速公路、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工程新松换流站等11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一齐开建。
而3个月前,备受关注的中老中泰铁路分别开工,这条“泛亚铁路”接入中国的“焊点”,就在云南。
当前, 云南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跨越发展的总要求和三大战略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担子更重、干事更实、吏治更严、民生更暖,正可谓“新风新美彩云南”。
担子更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西双版纳边境小城勐腊县,火得有点突然:2015年7月,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一个多月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又获签署。坐拥两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桂冠”,勐腊“很抢手”。
说突然也不突然,勐腊的背后,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布局和战略地位的凸显。
云南省委主要领导说,作为欠发达地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与单纯的“赶超”不同,既不能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温温吞吞地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另辟蹊径,实现超常规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云南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云南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行顶层谋划设计,编制了昆明—瑞丽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开放云南如箭在弦,承担起更重要责任。
一年多来,云南开放发展的步履坚实: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建、从昆明出发的中欧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对开、首个综合保税区在红河州蒙自市封关运行、云南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作为云南省会,昆明市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争当全国区域性铁路枢纽和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枢纽。昆明还明确了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人才、技术和产业转移。
干事更实—— 用汗水书写沉甸甸的答卷
2015年12月25日,一批媒体记者沿线采访麻柳湾至昭通的高速公路通车仪式,晚上近八点还没吃饭。建设指挥部领导却提出来,希望接着座谈,指挥部党总支书记刘家顺道出原委:修了一辈子路,麻昭高速公路最难,通车后他就退休了,想和记者们再多聊一聊。
云南高速公路南北大通道规划建设了18年,如今才贯通,就是因为麻昭高速等路段施工难度太大,线路纵贯乌蒙山区,桥隧比高达50%多,是云南在建高速公路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难度最艰巨、地质情况最复杂的。
一路如此,一省又何尝不如此?面对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工业生产和财税增收形势严峻,房地产市场低迷的重大挑战,云南推出稳增长的27条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紧锣密鼓落地。目前,云南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划出了一道“微笑曲线”。
云南省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仍面临瓶颈。物流成本高是制约云南发展最大的因素之一。省里立足长远打基础,于2015年启动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年大会战。计划5年内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和互联网“五网”基础设施项目565项,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通过几年会战,云南省“七出省五出境”公路通道、“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和“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基本建成,初步建立起支撑跨越发展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络。
“五网”建设铆足劲,生态建设一刻也不放松。云南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云南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启动建设500个美丽乡村。
吏治更严——刮骨疗毒重构政治生态
一段时间以来,云南成了腐败案件高发的重灾区。人们不禁追问:严重腐败案件,对云南的政治生态造成哪些影响?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省委的回答掷地有声:要“刮骨疗毒”反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重构云南政治生态!
2015年,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万余件(次),处置线索1万余件,同比增长四成多;立案5000余件,同比增长两成多,其中,厅级干部55件,县处级干部27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809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64亿元。同时,狠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一年来共查处相关问题近600起,处理近千人。
2015年,云南在全省2.5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省内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云南以严禁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严禁插手土地征用、严禁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禁违规使用扶贫救灾和社保资金、严禁领导干部收受“红包”、严禁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等“六个严禁”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突破,扎扎实实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云南跨越发展是场“大考”,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理解、不到位。“大家要从资源依赖、政府依赖和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从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得失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势而为,脚踏实地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新路子”,云南省委领导谆谆告诫各级干部。
云南从严治理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省1/4的县级“一把手”被调整,能者上、庸者下,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筑牢组织保障。
民生更暖——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搬新家喽!”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的乡亲们新年前搬入新居。目前,昭通市鲁甸6.5级地震受灾的4县区已有近30万人搬新家。会泽县境内灾区民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与此同时,景谷地震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已全部完工。
让民生更暖,云南一手抓实灾区恢复重建,一手主攻贫困人口脱贫等民生短板。
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云南还有57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居全国第二位;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人口还有120万人;全省有88个贫困县,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占了4个。
“确保574万贫困老乡如期脱贫,没有退路!”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云南扶贫脱贫瞄准靶心。目前,全省干部动员起来遍访贫困村贫困户,57万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对完不成脱贫摘帽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严肃问责,就地免职!”云南省委强化督查落实,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逢提必下”制度作为硬杠杠来执行。对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张旗鼓表彰并提拔重用。
作为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云南干部不懂民族工作就难言称职。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学生助学补助,向8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聚居的395个村78万人提供农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并对高中和大学在读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将边疆民族地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城乡低保,对边境沿线2.4万户守土固边群众按照每户1000元的标准发放专项补助……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的理解很朴素:“就是‘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人民日报记者 张帆 徐元锋
(原载《人民日报》3月27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