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博会首设刺绣馆 高价绣品引关注

08.08.2015  15:03

  中新财经昆明8月7日电 (胡远航 杨谨语)堪称云南民族文化大集的云南文博会7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此次文博会首设刺绣布艺专馆,不少绣品开价动辄破万,引来人们关注。

  本届云南文博会为期5天,设有珠宝玉石馆、文化旅游馆、当代艺术馆、动漫馆、综合馆、刺绣布艺馆等七大展馆。其中,刺绣布艺馆是首次设立,云集了彝族、苗族、回族、哈尼族、白族、汉族等众多民族的刺绣工艺品,绣片、花边、服饰、玩偶等应有尽有,堪称民族刺绣大观园。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传统工艺渐渐流失及老绣品收藏逐渐升温,手工刺绣品特别是老绣品的价格在不断攀升。展览现场,手工刺绣的婴儿背被标价普遍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全手工刺绣服装开价动辄破万,部分精品级别的绣品售价更是突破50万元。

  如此“天价”,有人吓跑有人追。望着1780元的标价,昆明市民郝女士辗转三趟,也没能狠心拿下她相中了的婴儿背被。“这个价格对普通收入的市民而言太高了,”郝女士说。而隔壁展位,白族非遗传承人赵怀珠的总价为5000元的两件布扎作品早已被人收入囊中。

  苗族绣娘张言妹告诉记者,精品刺绣价值不菲,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她所制作的苗族衣服最高售价曾卖到50.6万元,可以承受如此高价的大多是藏家或公司收购。

  “刺绣材料成本并不高,但劳动量巨大,且刺绣不易学,更难精,绣娘从拜师学艺到自立门户至少需要十年的修习。”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琼美坦诚,“开价低了,连生活费都挣不回来;高了,又怕无人问津,违背了刺绣市场化的初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民族手工绣品的价格总体在不断攀升,但整个行业却依然停留在“小、土、散”的阶段。同是民族刺绣,命运也各不相同。以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刺绣为例,石林彝族的刺绣已远销海内外,年出口额超7000万元,而有些民族的刺绣却陷入了传承困境。

  “老绣品卖出高价固然引人关注,但民族刺绣行业的发展靠的还是新产品。”业内人士罗丽萍表示,民族刺绣要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与时尚相结合,必须进一步集约化,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得更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