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企业“走出去”:吴哥微笑 云南创造

25.06.2015  12:59

  “吴哥的微笑”剧照。供图

  从暹粒国际机场出发,汽车一驶上主道路,路边最醒目的一块广告牌就写用柬中英三种语言写着“吴哥的微笑”欢迎你!

  不过“此微笑非彼微笑”,这不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窟的游客致词,而是一场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大型歌舞史诗,再现了千年吴哥王朝的历史。这出由柬埔寨人演绎的柬埔寨文化盛宴,背后的打造者却是我们云南人,而《吴哥的微笑》也成为了云南文化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典范。

   去年二十万人分享“吴哥的微笑

  来到柬埔寨,几乎每个酒店、大商场都能看见一些神秘的微笑佛像,其实这举世闻名的“微笑” 来自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建造的吴哥巴戎寺,历经千年沧桑依旧耸立的54座宝塔,四面都雕刻着据说是代表慈、悲、喜、舍的佛像。佛像双目下垂,他们宽厚的嘴唇和微微上翘的嘴角,带着永恒不变微笑,似乎蕴藏着万种情绪。6月24日,记者走进剧场,与500余名观众、与剧目演员一起,穿越千年时光,寻找着神秘微笑背后的历史与意义。

  即使在旅游淡季的六月,每天夕阳西下,依然有近500名观众进入吴哥微笑大剧场,观看现代灯光技术与舞台编排,让白天吴哥遗迹中的石像化身仙女在观众面前翩翩起舞。

  演出结束,来自中国江苏的陈小姐说,白天刚刚欣赏完充满历史感的遗迹,没想到晚上就能看到一场这么宏大的演出,一些疑惑也在演出中解除了,“非常震撼,没想到在柬埔寨能看到那么精彩的舞台剧”。

  “来到吴哥窟旅游的亚洲游客,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柬埔寨暹粒演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钱勇说,去年有203万游客来到吴哥,其中有20万人来观看了演出,自2010年开演至今已经有80余万人观看了节目,目前观众中越南人最多,中国人次之,韩国观众人数占第三位。

   走出去是“创造”而非“制造

  据了解,《吴哥的微笑》73名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浓眉大眼的柬埔寨本地人,所有的服饰都是从五个石壁上复原出来,演出还汇集了柬埔寨诸多经典舞蹈,其中包括了2003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仙女舞。

  虽然演出是由柬埔寨人演绎柬埔寨文化,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由云南文投集团下属的柬埔寨暹粒演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金打造的文化项目。

  《吴哥的微笑》是中柬两国文化合作项目,也是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之一。在2010年刚刚开演之初,由于对柬埔寨文化、市场的了解不足,曾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开始花了30多万做舞台服装,结果因为不够符合历史原型而废弃了。”钱勇说,这个项目已经在柬埔寨落地生根5年时间,但从第三年收支才平衡,去年开始盈利,项目由无偿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变为了由市场购买的著名演出,由观众免费看戏到游客自愿掏腰包观看演出,“这也是文化项目走出国门的必经之路”。

  钱勇认为,云南文化产业本身发展不错是优势之一,但“走出去”更重要的还是与当地市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文化拼接,把中国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带出去,进行创造才是真正的“走出去”,这也是他们在走了一些冤枉路后,探索出的心得之一。

  如今,作为中国在柬埔寨投资的文化企业项目,《吴哥的微笑》成为了柬埔寨旅游一个“不得不去”的一站,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肯定,与大吴哥和小吴哥一起成为2012年和2013年柬埔寨旅游部全球推广项目。

   特写:“吴哥的微笑”剧组里唯一的云南面孔

  云南姑娘王志贞,是“吴哥的微笑”里唯一的一位中国演员。供图

  “吴哥的微笑”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掌声最热烈、频次最高的,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吊环杂技表演,而表演者,就是剧组里唯一的一张云南面孔——来自昆明的90后姑娘王志贞。

  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这个昆明姑娘,跟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形象有些不同,小姑娘说起话来轻声细语,还有些害羞。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年龄不大,但其实她早就小有名气了——6岁学艺、8岁登台,曾加入到美国太阳马戏团,跟团到美国各个城市演出过,此外在法国、西班牙、日本、老挝等多个国家表演过。

  2014年8月,王志贞由云南省杂技团推荐,来到暹粒加入“吴哥的微笑”剧组,“刚到暹粒,我就来看了‘吴哥的微笑’,说实话看不太懂,后来我去了吴哥窟,又听工作人员讲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再来看,觉得精彩多了!

  来到剧组10个月左右,除了5月份请假回家的几天外,王志贞每天都要登台演出一场,旺季的时候还要加演,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3场。

  尽管每天演的内容都一样,基本功又很扎实,但王志贞说自己丝毫不敢放松,“以前在省里的时候,如果没有演出每天都要训练7个小时,现在在这边虽然没人管束,但我自己还是每天都要保证足够的训练——白天在住的地方压压腿什么的,晚上演出结束后还都要去健身房锻炼。”(完)(云报集团特派记者 陆橙 念新洪 乐志伟 刘弇 发自暹粒)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