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赢蓝天保卫战
09.01.2019 23:01
本文来源: 发改委
背景 2017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继续保持优良。16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95.3%~100%之间;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2%,较2015年上升近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话题 近年来,云南省制定了保卫蓝天“五大行动”,积极探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在“防”上布局,以铁腕手段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优良的空气质量。 推进保卫行动 守护优质空气环境 近期,去哪儿网公布的大数据显示,2018年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境内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中,昆明位居第二。这里面,优良的空气质量无疑是重要的加分项。2018年6月1日,原云南省环保厅发布的2017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生态保护指数居全国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国第一。 为了保护优质的空气环境,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蓝天保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实施城市空气洁净保卫行动、工业污染达标减排行动、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行动、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行动和清洁能源推动替代行动等“五大行动”。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处长邓加忠介绍,“五大行动”中,城市空气洁净保卫行动从深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移动源排放控制、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生态环境屏障建设工程、强化滇中城市群联防联控等5个方面全面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工业污染达标减排行动涉及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深化总量减排制度3个方面的内容,将进一步强化对工业源的治理和监管。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行动包括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改造3项工作,将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的产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行动包括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3个方面做到控制新增量、削减存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替代行动则包括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全面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推进煤炭清洁利用3个方面,这将全面提升云南省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使云南省能源结构更加优化、科学、合理。 完善监测网络 覆盖全省国土空间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梁柱”,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而监测质量则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生命线”。客观、准确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防治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科学决策的根本依据。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云南省于2017年印发了《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2018年11月,云南省已建成了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包括15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37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22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1433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913家重点污染源,还包括了对城市噪声、酸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监测,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对全省国土空间的全覆盖。 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建设的过程中,云南省还重点加强环境空气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2017年实施了全省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建成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52个,实现“县县能监测、联网和评价”,并于2018年6月底前全面投入运行。作为时时监控各地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手段,这一举措为全面呈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未来变化趋势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云南省正在积极推进县、区层面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及信息发布工作,届时,空气质量预报将和天气预报一样,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走进百姓’的要求。”邓加忠说。 记者了解到,利用实时监测数据,云南省将持续开展对全省129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及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生态转移支付、主要领导综合考核、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挂钩,从而推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补齐防治短板 抓好基础工作研究 “总体来看,云南省目前的空气环境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成效仍需巩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这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省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方雄介绍。 下一步,云南省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应着力于“防”,这是云南省环保专家的共识。记者了解到,根据云南大气污染防治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云南省将着力抓好基础工作研究,尽快组织开展《云南省大气污染源解析》《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治理技术研究》《滇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方案》《云南省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复审)》等相关工作,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来补齐这些方面“短板”。 保持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是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为此,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将放在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提前介入等方面,确保从源头杜绝重污染的产生;对城镇扬尘、机动车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要紧盯不放,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直面难点和痛点问题,针对全省大气污染的特点,继续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硅冶炼脱硫工程治理等方面工作。同时,要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加大信息公开,形成良性社会监督机制;注重宣传引导,推进公众参与,营造出全民治理、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经验 北京:主要措施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全社会共同防治体系;坚持精准治污理念,切实推动多种污染物源头防治;坚持综合施策理念,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河北:近年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沿途下蛋”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地方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有力支撑和推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福建:福建在认真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法治保障、综合管控施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大力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效地保障了福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 重庆: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平台建立了“数据舱”和“作战图”,集成多种可视化形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空气质量、污染因子、首要污染物、超标因子等的数据分级、分层应用。 来源:云南日报
本文来源: 发改委
09.01.2019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