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薄弱 “二孩”时代应对难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将使人手本来就紧缺的儿科、产科医生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正在召开的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琦等政协委员就目前儿科、产科医生医患配比严重不足,“医生荒”将成为社会问题等表示出极大担忧。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的云南省“两会”上,就有多名政协委员指出,云南妇幼健康服务长期投入不足,致使妇产科发展不足、儿科逐渐萎缩,有的医院甚至取消儿科。目前该省仅有5家儿科医院,近50所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未独立设置儿科。
儿科、产科医生的缺口不仅由来已久且与日俱增
“昆明市的医院各专业都缺乏医生,但儿科、产科医生的缺口不仅由来已久且与日俱增。”昆明市政协委员陈琦说。
据农工党云南省委的调研显示,云南省儿科执业医师占全省执业医师的比例从2010年的4.29%下降到了2015年的4%;云南省妇幼保健院近两年就有52人离职。全省每千人儿科医师数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产科医生严重不足,昆明地区6家三甲医院妇产科仅有113名医生,每年要承担47万人次门诊量和2.2万例分娩任务。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昆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儿科、产科医生紧缺,儿科医生总人数不升反降,缺口大约在20万人左右;医生流失严重,全国平均每家医院每年有两名儿科医生离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的三甲医院不得不实施儿科限诊,关闭儿科门诊、急诊服务,只接待危重症患儿;有的医院贴出告示:“患儿急症等候时间可能要超过6小时。”
“因医生不足引发的医患矛盾、医疗暴力事件呈频发态势。”陈琦说。
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业务萎缩情况令人担忧
而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能力薄弱在云南显得更加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业务萎缩情况令人担忧。
农工党云南省委的提案显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13个州市87个县妇幼保健院没有得到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面积不到全国省级机构平均水平的1/6,是全国最小的省级妇幼保健院之一;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妇幼保健机构应拥有18种保健设备,但全省只有8.2%的机构拥有其中的9种,62.3%的机构拥有不到4种;在调查的51项妇女儿童保健个体服务项目中,仅有6.8%的机构能开展40项以上服务,其中新婚学校、家长学校、高危儿管理及早期预防干预等妇幼保健项目开展比例较低,而能开展所有服务的机构为零。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危重孕产妇抢救资金不增反降。”农工党云南省委的一位负责人说,由于基层医院高级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有限,不敢接收高危病人,导致孕产妇大量集聚城市医院,增加了城市医院的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仅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低,妇幼医疗设备更是不足,且老化严重。这些乡镇卫生院仅能开展一般诊疗服务,甚至有个别州市多数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服务。村卫生室平均配备一名女村医的规定难以实现;一些乡镇妇幼专干身兼数职,甚至出现非本专业人员在从事产科门诊,并负责孕产妇健康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等工作。
据统计,2015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下人员占65.8%。由于妇幼健康卫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危重孕产妇和儿童转诊绿色通道有时因对口的上级医院,尤其是省级医院人满为患而不畅,影响了救治。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高危孕产妇增加,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滞后问题日益凸显,全省孕产妇死亡控制形势较为严峻。”这位负责人说。
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问题凸显
云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也在一份提案中不无忧虑地指出,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云南省,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依然突出。相对于全国来说又是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妇女儿童健康指标虽纵向比取得很大成绩,但横向比还处于全国较落后水平,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发病率依然较高,云南还属于全国地中海贫血高发省,宫颈癌和乳腺癌检出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份提案还特别指出,青少年、流动人口及老年人生殖健康问题的相关政策服务,亟待完善。
提案中写道,目前,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问题凸显,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及性侵犯比例增加。云南省70%新感染的艾滋病人是15~24岁的年轻人。现有技术手段多为已婚妇女服务,缺乏针对青少年教育、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转介机制与整合型服务模式。
“云南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薄弱的原因有多种,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政府各有关部门对自身担负的妇幼健康工作职责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工作不主动,沟通协调不畅,落实国家政策力度不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说,由于医疗机构协同性不强,甚至互相争利,使有限的妇幼健康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效率,妇幼保健机构辖区业务指导和监督责任难以充分履行。
建议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据预测,未来数年,云南省将新增18~26万新生儿,人口生殖健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专家建议,应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迅速摸清全省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底数,尽快调整扩增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建立稳定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提供保障;支持省内1~2所医学院校开设儿科本科专业,支持开设助产士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减免学费、优先推荐就业等措施吸引高中优秀毕业生报考。
同时,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以及国家在个人医疗健康上的支付比例。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法规政策,将城镇贫困、低保人群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纳入免费优生促进工程和“两癌”筛查范围。完善生殖健康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对农民工、流动人口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生殖健康的管理服务。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保障流动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