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型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古道留痕》16日于昆明“裸演”

15.06.2017  13:27

  排练照

云南网讯 (记者 张蕊)6月16日晚8点,云南舞蹈家唐镛导演和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古道留痕》将在昆明新亚洲体育城以“裸演”的形式面向社会公演。据了解,该舞剧涵盖云南25个民族符号,将象征七彩云南的“七色彩虹”作为舞剧线索,讲述茶马古道沿途七个不同民族村庄中的人物故事。

在该剧上演之前,云南三位从事舞蹈、艺术研究的学者谈了谈他们对“茶马古道”系列艺术作品、云南民族文化的研究与理解。

  排练照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舞蹈诗《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上演四年后,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古道留痕》(以下简称“《古道留痕》”)是“茶马古道”系列又一作品。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院长陈劲松作为《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以下简称《高原女人·大山汉》)的艺术总监,他认为,《古道留痕》与《高原女人·大山汉》的创意和思路是共同的。

当时编排《高原女人·大山汉》这部作品时,我们利用了学校里的资源,自编自导自演了整部作品。在运用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现实和体裁方面,实现了’五个好’。采用’舞蹈诗’的形式反映茶马古道贴近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一次舞剧再次运用茶马古道的题材,用艺术形式表达了云南丰富的文化内涵。”陈劲松说到。

陈劲松向云南网(微信:yunnancn)表示,《古道留痕》的创作团队与《高原女人·大山汉》是同一批。这个团队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走出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为这次歌舞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从高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引领文化,将云南的民族舞蹈系统化、教材化,再回到高校、中学、小学,去传承民族文化,保持创新。

所谓“裸演”,即采用近距离无舞美、无服装、无灯光的形式,还原舞及舞剧的本质。《茶马古道——古道留痕》采用“裸演”的形式,陈劲松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的灯光、视频等新技术都超过了艺术的本位思考。’裸演’真正回到了舞蹈的本体,来思考舞蹈艺术的本真,这样的形式最能体现舞蹈编剧、导演、演员对作品的思考,对创作人员的要求更严苛,表演效果也会更朴素。

  排练照

民族元素应是当代舞剧的表现方式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舞蹈创作研究室主任聂晓燕从民族文化艺术与现当代文化艺术的结合点来探讨《古道留痕》这部歌舞剧。“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点,可以自然地结合。

聂晓燕说到,《古道留痕》舞剧延续着“茶马古道”系列艺术作品对傣、藏、彝、哈尼、纳西、拉祜和白族这七个少数民族故事的讲述。不同于《高原女人·大山汉》着重表现亲情、爱情等主题,在《古道留痕》舞剧中,父亲记忆中的彩虹,好像是一生走过茶马古道记忆沉淀所得,女儿看到的茶马古道是光透过泪而呈现的彩虹模样。作品以小见大,讲述一种更为宏大的精神。”

对于《古道留痕》重新演绎“茶马古道”的故事,聂晓燕希望这部舞剧能出新思想、包装,“”不是“老酒装新瓶”,而是“新瓶装新酒”。

而对于16日即将上演的《古道留痕》,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杨要武认为,以舞剧的形式展现茶马古道上的人和事,这是值得期待的。“在《阿诗玛》、《十面埋伏》、《孔雀》等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之后,云南本土能称得上优秀的舞剧作品不算多,如果这次能把茶马古道系列舞剧打造出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杨要武认为,舞剧的创造和舞蹈、舞蹈诗是不同的,它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贯穿全剧的人物,完成舞剧的演员需要有足够的舞蹈表达能力,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手段。省外的许多专家都认为云南省的民族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为什么这些民族文化总是以歌舞、史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不能把展示民族元素和风土人情当作目的,如果把民族元素去掉之后,这个舞剧依旧存在,那它就是优秀的。”杨要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