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地联合开展“鸟道保护战”

30.10.2014  16:37
  每年,全球有数十亿只候鸟在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迁徙的距离最远可达2万公里,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鸟类天堂”之盛誉,据相关调查,每年经过云南境内的候鸟有253种,占全国的40%以上。

  在大理巍山、玉溪哀牢山以及红河开远的鸟道,每年经过的候鸟数量众多,一些人趁机违法捕杀。

  一场旷日持久的“候鸟保护战”,也随之打响。

  候鸟过境 人类留情

  为什么这些候鸟大多选择从云南境内迁徙?这和云南的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滇中沿东南方向到太平洋,最近只有800公里,从滇西沿西南方向到印度洋也只有八九百公里。对于很多候鸟来说,这样的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只要一两天的旅程就可以到达。也正因为如此,迁徙沿线总有一些人对过境候鸟进行捕杀,一些鸟儿成为了人类的盘中餐。

  其实,保护它们,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7个区

  云南的候鸟迁徙栖息地大致可分为7个区域:滇东北、滇中、滇西、滇西北、滇西南、滇南、滇东。滇东北的昭通及其附近地区,滇中的昆明及哀牢山以东地区,滇西的高黎贡山及其邻近地区,滇西北的丽江、迪庆及其邻近地区,滇西的临沧南部及其邻近地区,滇南的西双版纳州及其邻近地区,以及滇东的文山南部、红河及其附近地区。

  鸟道雄关

  迄今关于“鸟道”唯一记载

  鸟道雄关距离大理巍山县城18公里,位于横断山脉的南部,哀牢山脉的北段,是一个地形非常奇特的关隘和垭口,史称“八郡咽喉”。

  鸟道雄关不仅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人马驿道,而且,是千百年来世界候鸟聚集迁徙的咽喉通道。

  千百年来,每年仲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通过隆庆关飞往缅甸、印度、马来半岛等地过冬,隆庆关成了国际候鸟中转站。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朝万历年间留下的刻有“鸟道雄关”4个苍劲大字的石匾。中外专家考证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现的有关“鸟道”的唯一记载,距今有500多年历史。

  鸟道雄关森林茂密,动物资源丰富,周边植被是以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树龄在30年以上,树高在20米以上,林下灌木有南烛、箭竹、野山茶、厚皮香等,草本植物有毛蕨菜等,间有旱冬瓜等阔叶树。为加强对鸟道雄关的保护,巍山县2000年申请建立了巍山隆庆鸟道雄关自然保护区,2001年建立了巍山隆庆鸟道雄关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292公顷,保护区类型为野生动物,主要保护候鸟,特别是保护国家公布的重点保护鸟类,如红角鸮、楔尾绿鸠、棕背田鸡、花田鸡等。

  而在玉溪,哀牢山金山垭口,每年9月至10月期间,数以万计的鸟儿们,会飞越此垭口,最终抵达温暖的地方越冬。

  金山垭口得名或许跟附近盛产金矿有关,海拔超过2000米。镇沅恩乐至新平水塘的公路穿过金山垭口,往东,是新平县,往西则是镇沅县;金山垭口往南延伸的山脉,还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将红河水系与澜沧江水分在东、西两侧。

  从新平戛洒坝子往西北方向迁徙的鸟儿们,到了金山垭口,似乎才能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突破口。而哀牢山地势连绵起伏,纵贯南北,座座群山成为了候鸟迁徙的自然屏障,在新平十里河茂密的森林下,一群商人赶着马帮,沿着候鸟迁徙的道路,走出一条灿烂辉煌的茶马古道。在漫长的岁月里,候鸟的鸣唱和马帮婉转的铃声交相辉映,回声久久响彻在幽静的山谷之中。

  据哀牢山鸟类环志点工作人员介绍,在我国现已知的1253种鸟类中,云南就有903种,哀牢山则独自拥有其中的430余种。今年10月初,哀牢山环志工作者监测到一只全长约170毫米、有红色羽冠的鸟儿,它黑色的颊纹向后分为两支,一支与背相连,另一支直达红色胸斑后缘。后经调查,这是一种新记录的物种——赤胸啄木鸟。

  为什么在同一时令众多候鸟都会来到哀牢山呢?

  新平县森林公安局的老姚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在镇沅、双柏、新平3县交界的哀牢曼挖老尖山,有一个烟雾缭绕、美丽神奇的鸟王山。这里山清水秀、四季花开、蜂蝶飞舞、百鸟争鸣,居住着美丽的鸟王——凤凰。每年金秋,鸟儿们都要将自己最好的礼物带到王宫敬献给鸟王。忽有一年的金秋,神鸟凤凰被玉皇大帝召回天宫,并被告知不得再回地面。临走前,凤凰告诉百鸟,“我的臣民们,即使我去了,每年此时,你们也一定要如我在的时候一样,到王宫来聚会。”说罢,鸟王一抹泪水,忍痛拔下一根最美丽的羽毛放在王座上,便飞身而去,再也没有回来。之后每年秋季,百鸟们都要回到王宫瞻仰王羽,以表思念之情。

  时至今日,百鸟南迁仍在继续,作为国际候鸟南迁越冬的重要中转站,新平哀牢山中部的金山垭口、者竜乡的打雀山和建兴乡的老箐,每年白露节前后,都有129种候鸟经此休息、南下越冬。

  叹为观止

  “百鸟扑光”每年有两三次

  为什么会出现民间传说中“百鸟朝王”的景象?鸟类环志是目前观测人员了解认识这条千古鸟道的不二法门。

  2004年,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和新平管理局分别在金山垭口设立环志监测站。

  鸟类环志,是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作的环佩戴在鸟的腿部,然后将鸟放飞,通过再次捕获或野外观察获得鸟类生物学或生态学信息的方法。不过,回收环志的几率特别小,大约十万分之一。

  通过环志工作,科研人员发现许多鸟来自西伯利亚,九十月会南飞东南亚一带过冬等。不过就金山垭口来说,秋冬时候,迁徙候鸟从新平越过哀牢山,经过镇沅向南飞去,但冬天过后,工作人员并没发现过冬候鸟原路返回,那这些鸟又选择了哪条线路呢?另外,关于鸟类的迁徙习性,空间定位和导航问题等都尚无定论。

  2008年,时任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副局长刘永告诉记者,通过环志,摸清楚了鸟类在哀牢山迁徙的规律,就金山垭口的观察,要具备几个条件才好环志,比如高空月黑;地面有浓厚的雾;从西向东有轻微的风;新平方向天晴,山上有点细雨;布网地点视野开阔;灯光明亮。前期伯劳鸟很多,后期红角鸮很多,大型鸟会飞得很高,中秋前后迁徙最集中。

  上世纪90年代初,恩水公路(镇沅恩乐至新平水塘)开通后,当地人惊奇地发现,在那一带,每年的9至10月,夜间会有成千上万的鸟飞越哀牢山,特别是在大雾笼罩的时候,会有许多鸟自杀式地撞向车灯。这个现象很快就引起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的重视,随后邀请鸟类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这里是一个上百种候鸟迁徙过往的大通道。

  镇沅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他们曾听一些老猎人说,九十月间到山中打猎在金山垭口一带夜间烧火取暖时,会有大量的鸟冲火飞来,一头扎进火里烧死。上世纪90年代初,恩水公路开通后,一些司机也反映, 夜间开车翻越金山垭口时,也会有许多鸟自杀式地撞向车灯。

  在金山垭口开小旅店多年的杨忠泰说:“有一个司机开夜车,到了金山垭口时,他停车下去解手,当他回来,发现车灯前已经落下许多或伤或死的鸟,最后他足足装了一大麻袋,拉着去街上卖。有人认为这是凶兆,吓得这个司机最后将鸟拿到街上一人送一些。”

  “百鸟扑光”在村民口中不断传播,到后来,一些村民算准时机,到山上烧火捕鸟进行贩卖或杀吃。“为了弄清原因和更好地保护鸟类,我们才前去摸底调查的,后来邀请鸟类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这里是一个上百种候鸟迁徙过往的大通道。”镇沅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是随时都能看到“百鸟扑光”的奇观,只有条件成熟,鸟儿们才能顺利飞越金山垭口,假如连续几天遇到恶劣天气,戛洒坝子一带就会聚集大量的鸟儿,一旦天气转好,它们就争先恐后朝金山垭口涌来,上演“百鸟扑光”。

  “每年这样的奇观就两三次。”新平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全面保护

  鸟道下搭帐篷为鸟“护驾”

  在红河开远碑格乡大黑山垭口,每年也有许多候鸟飞过。自从去年在鸟道下搭起帐篷,并设立了检查站后,候鸟休息站再也没有捕鸟盗猎者的身影。

  碑格乡所在的左美果村,海拔2400米,村子两边是连绵的高山,由此在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走廊。村子南面两公里左右就是大黑山垭口,垭口最高处海拔2700米,整片区域植被茂密。由于海拔突升,又加之自然环境极好,这里成了候鸟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虽然此处距开远城近40公里,并且交通也不方便,但是,2012年,有爱鸟者报料称,在候鸟迁徙期间,有人晚上在此处的山林中捕杀候鸟。

  此事经包括晚报在内的媒体曝光后,引起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林业执法人员在大黑山垭口片区详细巡查,确实发现了一些盗捕者的踪迹,也发现了一些藏于草丛中的捕网,但没有抓到捕鸟者。

  去年候鸟迁徙开始时,开远市林业局抽调人员,进驻到了大黑山垭口,对候鸟给予了全天候的守护,并且在此处的乡村道路上设立了左美果村检查站,对来往此处的可疑人员进行检查。

  开远市森林公安局刑侦中队队长汪金宽介绍:去年组成的护鸟队共有3组,每组4人。护鸟队在山垭口处找到一处煤矿废弃的工棚进驻守候,每组人员除轮流进行3天24小时守候外,还要进入到周围片区的山林中进行巡查。驻山守候一直到11月候鸟迁徙结束。林政科副科长杜勇介绍,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也在守候中得到了许多乐趣,晚上打着手电到外上厕所,有鸟儿会朝着灯光飞到人身边停下。

  经过一年的守候观察,大家发现,在白天,因迁徙候鸟飞得高,鸟道上其实也看不到太多的鸟。但是,如果是雾天,特别是只是垭口处有大雾而它处无雾时,飞鸟突然进入到浓雾中,就容易迷失方向,有的飞累了还会停到树林中休息。

  今年9月,碑格林业站站长李文华带着3人把守候帐篷设在了路边。李文华说,自从设立了检查站和有人在这里守护后,再也没有人到此捕鸟了。李文华称,在这里每天早上4点多就能听到旁边山林中很多鸟在叫唤了,见到的有白鹭、苍鹭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

  杜勇介绍,这两年通过观察,到开远羊街、大庄坝子和三角海的鸟类都有所增多,鸟的活动范围、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除了在此守护外,平时林业工作人员也会到市场巡查,碰到卖鸟的都会进行收缴和放生。从去年至今,查获放归的鸟类有400多只。

  在大理巍山县,为了更好保护鸟类的迁徙,除了进行宣传外,当地对乱捕、乱猎、乱食野生鸟类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对辖区内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驯养繁殖场所、餐馆和酒店、花鸟市场、药用野生动物原材料集散地等进行专项检查,打击非法收购、出售、贩卖经营加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了解,巍山县鸟类环志站建于1997年,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近年来,县林业局在每年9月~11月候鸟南迁时到鸟道雄关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自1997年鸟类环志工作开展以来至2013年,已累计环志鸟类189种39879只。其中:2003年10月15日捕获的一只秧鸡科鸟类,经鉴定确认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花田鸡,系云南省鸟类种新纪录。2008年环志的鹰鹃2011年在玉溪新平回收,因重建环志站房屋,今年未开展鸟类环志。

  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金山垭口和打雀山已成为重要的鸟类监测点和环志研究点,千古鸟道依然迎送着那年年守信的候鸟以及心驰神往的游客。

  “在哀牢山中,生活着绿孔雀、黑颈长尾雉、棕背田鸡、灰头鹦鹉、绿翅金鸠等鸟类,我们最近还发现了赤胸啄木鸟,前来新平旅游和观赏鸟类的游客也一直不少。除了本地的,还有不少昆明或者外地的游客。”环志工作人员介绍,“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多了,说明新平的环境好,鸟的品种多。但最近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个别的游客或者村民还是会因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对鸟儿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从车上喝完就丢弃饮料瓶,大声喊叫或丢石子将鸟儿惊起,这样就算拍到了照片,也没有美感。”

  观鸟指南

  9月中旬至11月最佳

  随着鸟类环志工作的开展,鸟道雄关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学者、爱鸟人士在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慕名来到鸟道雄关观鸟。手电筒、望远镜、帐篷、睡袋、食物、水等为观鸟必备物资装备。到鸟道雄关观鸟,最好自驾,若刚好遇到气候条件适宜的夜晚,可以看到“百鸟朝凤”的画面。

  在昭通,尽管至今仍没有一处明显的鸟道标记,但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的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百鸟园”:这里生活着黑颈鹤、白尾海雕、灰雁、红嘴鸥、斑头雁、苍鹭、池鹭、普通鸬鹚、鹌鹑、凤头麦鸡、棕头鸥、山斑鸠、珠颈斑鸠、鹰鹃、大杜鹃、普通翠鸟、喜鹊、树麻雀、小云雀等47种鸟类。

  在这些鸟类中,最珍稀、最耀眼、最尊贵的就是有“鸟类熊猫”美誉的黑颈鹤(当地人称为雁鹅),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就是黑颈鹤从四川若尔盖湿地成群结队南迁到大山包越冬栖息的季节,“陪同人员”还有斑头雁、苍鹭、白鹭、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等迁徙性候鸟。

  近年来,通过观测,每年到大山包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约为1200只,大山包保护区为黑颈鹤家族的最大单体越冬栖息地,跟随的候鸟群数量多达数万只,呈现出了鸟类齐飞共舞的奇特景观,这也让昭通昭阳区赢得了“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在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和其它候鸟主要分布和夜宿在大海子、勒力寨、长会口、小海坝等地,其中大海子湿地的黑颈鹤数量最多,约500至800只,是最好观鹤拍鹤点,此处设置有观鹤拍鹤通道。

  通过20来年来黑颈鹤出行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总结出了一套行程短、效率高的路线图:每天中午12:30前,赶到大海子管理站,带上望远镜、高变焦相机,走进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和水禽观测屋,可近距离观看、拍摄护鹤员吹口哨投食等情景;当天下午2:30,到跳墩河、勒力寨等地观赏黑颈鹤嬉戏、跳舞、觅食、争斗;当天傍晚6时许,观看黑颈鹤随着落日余晖飞回大海子等夜宿地;次日早上7:00,到大海子看日出,同步观测黑颈鹤起飞、上天和去远处觅食。

  “来不过九月九(农历),飞不过三月三(农历)”,就是当地人对黑颈鹤等候鸟在大山包越冬逗留时间的长期经验总结。由此,预计今年11月初,黑颈鹤等候鸟将如期而至。

  由于大山包海拔在2200米至3360米,气温较低,气候多变,景点分散,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记得带上雨衣、雨伞、电筒、望远镜、高变焦相机、防寒衣服和干粮;不违规进入黑颈鹤觅食夜宿的核心区,不在保护区高声喧哗,不穿鲜红色衣服,尽量穿绿色的衣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拍摄鸟类时不用闪光灯,尤其是在晚上,更不要拿手电筒四处照射;不追逐黑颈鹤,以免惊扰黑颈鹤等候鸟;践行生态旅游,不乱扔垃圾,不在草地乱搭乱建夜宿帐篷,不在草地上生火烧烤;不擅自向黑颈鹤投放自己私自配制的食物,以免影响黑颈鹤的健康和出行规律。

  春城晚报 记者 李继升 黄兴鸿 秦蒙琳 任锐刚 申时勋

  通讯员 张林源 姚俊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