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分级诊疗如何补齐短板
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这意味着,分级诊疗将成为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话题
2016年12月3日,在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举行了“分级诊疗昆明论坛”,与会专家就如何提升基层卫生能力建设进行了讨论交流。目前我省分级诊疗试点建设情况如何?面临怎样的瓶颈?该如何取得突破?等等,引起与会专家的热议。
现状 昆明玉溪率先进行分级诊疗试点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整体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目前,我省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初,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云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基本原则、措施和组织保障,并明确了2017年将在全省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工作,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康复回基层”的目标。
按照分级诊疗慢性病先行的原则,云南确定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工作已经开展,引导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流,逐步建立规范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仅去年上半年,昆明市级医院接收首诊医院转诊病人1403人,向下转诊病人11
短板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偏低
省卫计委副巡视员念娥美表示,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较差,医护力量单薄,诊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偏低,已经成为阻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短板。
据了解,我省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省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三级大医院,30%的城镇人口享有70%的卫生资源,其中最优质的卫生资源集中在昆明、曲靖、玉溪等几个少数中心城市,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自2013年以来,省政府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纳入10件惠民实事来推进,3年来完成了近400多个乡镇卫生院、3000多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300余所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基本医疗设备。但因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数大、分布不平衡、建设任务重,投入建设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念娥美介绍,我省基层卫技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也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大量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如全省乡镇卫生院编外临聘人员达13502名,约占在岗总数的35%。另一方面,基层优秀的卫技人员由于虹吸效应,流失严重。此外,基层卫生人员收入明显低于城市,薪酬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的义务人员到基层工作,这导致不少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是在提升,而是在不断削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省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医改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出路 “强基层”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和关键
“‘强基层’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和关键。”念娥美分析,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需要通过全面提升基础诊疗服务能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式逐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提高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让他们自觉自愿到基层就诊。
据悉,下一步,我省卫生计生部门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发改、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物价、民政、食药等多部门,研究制定适合云南省实际的政策措施,努力盘活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实施提升基层临床能力“一揽子工程”,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药品政策调整,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提高临床技术、拓宽业务、收治患者的积极性。
“我们将以此次‘分级诊疗昆明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协作,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念娥美表示,云南还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发展远程医疗加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切实改变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管理薄弱的现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使之在分级诊疗中发挥能托底、接得住的重要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前校长姜润生表示,未来通过分级诊疗必然会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多地发展基层医疗的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疾病控制的作用。医疗资源整体不均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就近就医等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