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出台22条稳增长措施 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5.02.2016  10:52

  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鼓励企业扩销促产等共计22条政策措施,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全力推进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大项目建设,省财政筹措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亿元,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从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市场化招商、政府购买服务招商及产业招商项目,并对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的落地项目,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给予奖励。省财政筹措3亿元支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选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各3个省级试点城市,分别给予2000万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力争1至2个城市申报国家试点成功。按照城市公共厕所新建每座10万元、改建每座提升4万元的标准给予省级补助。

  省财政筹措5000万元支持我省制造业扩销促产。对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烟草、石化除外)中销售收入增长15%及以上,且排行业前5名的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0.5‰给予扩销促产补助;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主营业务收入每增加200万元,给予5万元补助,单户企业最高补助100万元。省财政筹措5000万元,继续用于我省80万吨食糖工业短期收储计划。

  《意见》明确,省财政筹措5000万元,对新建投产并于当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由规模以下首次升为规模以上、当期产值增幅达到20%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5万元,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奖励20万元。省财政安排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有市场、提高供给质量、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升级、工艺装备提升、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促进生物产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对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或在行业领域有重大突破的关键产品,给予200万元的首台(套)和首(批)次奖励;对填补省内空白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和重大软件产品,按照首台(套)和首(批)次研制费用的10%给予奖励,最高补助100万元;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的牵头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除商住用地以外,其余用地一律免缴;商住用地除缴纳省级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各州、市自行决定收缴。下达各州、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可在州市内或州市间统筹调配使用。工业用地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提供用地,年租金按照出让地价评估后折算到1年期价格确定。土地闲置1年以上2年以下(含1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划拨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2年以上(含2年)的,依法收回重新安排使用。支持各级政府授权委托从事园区开发的国有投资公司以土地折价入股企业(项目),参与实体项目合作,企业运转正常后,国有投资公司股份可选择退出。

  省财政安排4.5亿元,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确保2016年扶持创办3万户微型企业;经省科技厅认定的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每户企业10万元研发经费补助,确保2016年培育扶持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0户以上。省财政安排2.3亿元,支持我省“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继续实施。评审认定20个省级创业示范园,给予每个园区100万元补助;评审认定20个左右校园创业平台,每个平台给予50万元补助。

  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消化商品房库存方面,对尚未动工建设的地块,允许调整为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并尽快出台商品房去库存的实施方案。为促进消费和出口增长,从内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3800万元,对全省现有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4大类行业排名前列和在各州市排名前2位、且增速超过15%的限上企业进行奖励。每个行业分别奖励企业50户,批发、零售业每户给予20万元奖励,餐饮、住宿业每户给予10万元奖励。省财政筹措5000万元,对在本省生产和注册结汇的外贸企业按照全年出口业绩进行奖励,每出口100万美元奖励5000元。

  支持金融机构入滇行动,对引进1个外资金融机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1个内资金融机构一次性奖励400万元,1个合资金融机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对我省工业、农业、商业和旅游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并对在我省结算纳税,年度网络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按照销售额的2%给予补助,每户最高补助100万元。

  此外,为缓解实体企业融资难,《意见》明确,以税定贷,按照实体企业前3年纳税总额的1/3,由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从银行获得相应贷款。由于政府原因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由政府出面协调担保,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