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答卷
2014年9月15日,备受瞩目的省属企业深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省国资委推出了33个省属企业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合作,核心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即,沪深A股上“云南板块”开始了一轮连续飙涨的行情,中国的资本市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投出了“赞成票”。
2014年被称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这个全国上下深化改革浪潮涌动的时间段里,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嘹亮,鼓点激越。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先后破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充分释放,跨越发展的正能量不断凝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迅速激活。
一年来亮点纷呈的深化改革工作,成为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话题。
“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干预,这对于加快全省法治化和市场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段云龙代表认为,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清单”等制度,对于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影响深刻,意义深远。
梳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大事记”,人们不难发现,随着改革措施不断密集出台,从年初开始云南省深化改革工作就呈现出“加速度”:2014年1月中旬,省委出台《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了69项意见;2月初,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立8个专项小组,负责研究相关领域重大改革问题;4月,省委、省政府推出《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国有股权开放性市场化重组;8月,《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从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等11个方面,提出了38项改革意见;9月,《云南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整体方案》出台,农村改革重点工作全面启动。
段云龙说:“在‘改革元年’的背景下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基础上,云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迅速‘破冰’,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降低了小微企业创业门槛,‘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则为更多的企业降低了税负。对于企业来说,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大姚县县长唐玲燕代表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姚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却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县上下努力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经济和小微企业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省政协常委、云南省浙江商会执行会长吴建国认为,“非公经济一直是云南发展的一个短板,云南非公经济存在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高,发展不完善、不充分等问题,要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记者了解到,随着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注册资本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31个项目实行“先照后证”,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去年昆明市掀起一股民间创业热潮,企业登记数量大幅增长,1至10月,全市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60%。其中,仅3月3日新制度实施当天,全市共办理198份营业执照,新增市场主体691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小微企业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足是云南省深化改革过程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推动群众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永胜县委书记张佐代表认为,在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权、林权确权和流转机制,同时,通过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金融化,这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佐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确权和流转工作不断推进,永胜县开始涌现出一批农庄、农场和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许多“空心村”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激发。
“深化改革元年”的一份份合格答卷,如同一级级台阶,向改革深处延伸。(完)(记者 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