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代表团开放日 李纪恒陈豪答记者问

08.03.2015  15:40

云南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 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

李纪恒陈豪答记者问 58家中外媒体92名记者到会采访

7日,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议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7日,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议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7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会议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58家媒体的92名记者到会采访。代表团团长李纪恒、副团长陈豪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树芬、王喜良、岳跃生、何金平、吴松、杨福生、熊元德等代表发言。

审议中,大家认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主要目标符合实际,工作措施切实可行,一致同意两个报告。代表们说,2014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等严峻形势下,在党中央领导下,国务院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2014年,我国财政在新常态下实现了新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全国和中央财政的收支规模都迈上了新台阶,中央财政实现良性增长。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西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云南省在收入增幅下滑情况下,支出实现了较好增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

王树芬代表说,提交本次大会审查的预算报告与往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通篇体现出对新预算法的贯彻落实,细化了预算编制,预算审查程序更加严密严格,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全面,存量资金盘活力度进一步加大,预算解读更加丰富具体。她建议,把云南和广西的蔗糖作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写进报告,在预算报告中增加“进一步加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内容。希望在报告落实中,下大力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加强预算管理,重视解决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问题;继续加大对云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在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时重点考虑云南。

王喜良代表建议,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等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区域发展经济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全国的重大生产力布局、电力体制改革、清洁能源使用、能耗考核等方面出台差别化经济政策;希望国家设立专项扶贫基金帮扶四大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提高云南省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国家补助比例,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把云南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岳跃生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区域性、区间性目标指向,以便于各省市区有效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尽快研究制定“十三五”西电东送规划,开辟向华东、华中,以及南亚、东南亚的外送通道,形成国家层面西电东送协调机制,充分消纳云南清洁能源,促进云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何金平代表建议,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云南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校舍安全,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加大对云南国门大学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与周边国家、地区的交往,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吴松代表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规划,具体实施路径,引领云南更好地参与到区域合作,在沟通两洋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身发展;希望国家批复设立保山市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促进跨境经济合作发展。建议国家层面推动中缅互联互通建设,推进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促成双边合作协议早日达成,让区域合作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杨福生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综合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为边疆各族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希望国家尽快批复设立中越、中缅、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希望国家财政增加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的预算安排,为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支撑。

熊元德代表建议,对同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和民族自治县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实行“零配套”政策,减轻发展负担。希望将澜沧江上游的两州三县纳入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和生态扶贫试点范围。

7日下午,云南代表团进行分组审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开放的云南更自信

——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实录

李纪恒代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陈豪代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郎永淳现场提问

云南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进展如何?”“习总书记在洱海边的照片对云南意味着什么?”……7日上午,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记者开放,吸引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法制日报、澳门澳亚卫视、香港大公报、路透社等58家中外媒体的92名记者。

这是一次坦诚的交流。李纪恒代表、陈豪代表一一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开放的云南表现得更加从容自信,给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纷纷评价:今天的开放日非常开放,回答了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比如果敢战事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关注的海外追逃的问题,直面问题,毫不隐瞒,满足了我们媒体的需要。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们,他们对发展的渴望、对国家现在政策的看法和理解都令人耳目一新。

精准扶贫

确保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记者: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的要求,确保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纪恒:反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云南目前还有56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山区、石漠化地区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两年多来,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44万。目前,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把贫困作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面临的最大难题来攻克,努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云南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是:一是精准规划,对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云南片区、迪庆藏区、滇桂黔石漠化云南片区4个片区的91个县进行详细规划;二是领导挂钩,由我、陈豪省长、仇和副书记和分管扶贫的张祖林副省长每人挂钩一个片区,省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县;三是抓住片区主要问题,通过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精确到每户每人;四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是把乡村道路建好。去年,除了国家补助的以外,我们拿出了10亿元,针对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建设进行扶持。当前,有1400多支扶贫工作队进驻乡村,每年有3万多名扶贫工作队员与村民一同吃住,把扶贫工作干起来,把特色产业发展抓起来。

为了切断贫困的根,防止贫困代际相传,我们主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让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只要坚决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扶贫脱困就有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就能实现。

路透社记者白冰现场提问

新的起点

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香港大公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把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地点选在了云南,并为云南未来发展提出含金量很高的定位。面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的定位,云南将如何落实?云南在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上将有哪些新的举措,新的亮点?

李纪恒: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首次离京到外地考察工作就选择了云南,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是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云南正努力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好。

我们首先要准确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这是对全国的战略布局;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是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这是云南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富民强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云南发展的总目标。习总书记要求我们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五个着力”,这是云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第二,我们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长期重大任务,省里迅速发出文件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学习,举办了中心组学习,举行了学术界的研讨会,举行了宣讲活动,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我们及时把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逐项分解到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求开展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细化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决定,更好地指导解决云南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引领和力量源泉。近日,我们已先后到国家有关部委做了工作对接,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工作、农村民房改造、滇中引水工程等,都将得到大力支持。

云南正在新的起点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南明天会更好。

灾区重建

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迅速恢复并力争超过灾前水平

人民日报记者:去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对此非常关注。如何让灾区人民温暖过冬,如何恢复重建家园?请介绍目前鲁甸灾区恢复重建最新情况。

陈豪:目前,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抓紧进行。截至2月底,鲁甸地震灾区民房重建已经开工72134户,占了总户数的90.1%,竣工14141户,8000多户居民已经入住,竣工率达到17.7%。修复加固开工174268户,占受损民房修复加固户数的95.8%,竣工160371户,竣工率达到88%。民居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是比较快的。现在,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人民群众过冬、保暖工作得到全面、妥善安排,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恢复重建规划落实好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恢复重建的各个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作重点在民居以及学校、医院的方面,同时把全面开展恢复重建与产业建设、生态修复、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等等有机结合起来。

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我们强化了资金、物资使用中的监督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人民群众身上,用在刀刃上,确保圆满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迅速恢复并力争超过灾前水平。

边境安全

云南希望缅北地区早日实现持久和平

路透社记者:最近缅甸果敢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请问有何看法?

李纪恒: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以来,累计有6万余人次缅籍边民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进出中缅边境一线。本着中缅友谊和人道主义精神,云南省临沧市对进入中方境内投亲靠友的缅籍边民提供了必要的协助。同时,设置临时安置点对1.4万多人次缅籍边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向其提供食品、饮水、医疗、卫生防疫等人道主义救助。目前,云南省临沧市边境县社会稳定,物资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平稳,物价基本稳定,生产生活秩序良好,道路交通畅通有序。

中外记者踊跃提问

法治云南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制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到基层宣讲会议精神,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并进入独龙江乡为独龙江人民法庭亲自揭牌。请结合云南实际谈谈法治云南建设思路和工作重点。

李纪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独龙江乡作为我省独龙族人口主要聚集地,过去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偏远、最原始、最封闭、最落后的乡镇之一,与缅甸接壤,紧邻西藏,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近年来,党和国家投入巨资,最近5年来共投入13.04亿元,在独龙江乡实施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打通了6.8公里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改善了进乡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来独龙江旅游、投资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我们建设独龙江法庭,全力支持其独立办案,就是要为独龙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围绕法治云南建设,云南省主要抓好以下工作:健全完善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系统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全面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特别是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有些法官水平不够的现实问题,我们在云南民族大学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既懂汉语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官,确保国家法律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

生态文明

天朗气清、地绿水净、山清水秀,这样良好的生态,既是云南响亮的品牌,也是云南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格外珍惜

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是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拍的照片。总书记在现场说,立此存照,希望洱海的水更清澈。我想问,这张照片对云南意味着什么,未来有什么路线图和时间表,来确保云南当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陈豪:拍这张照片时,我和李纪恒书记都在场。总书记提出云南要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既是对云南长期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进一步赋予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事关云南,更事关全国,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首先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云南省近年来一直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先后开展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产业生态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压力还很大。我们要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云南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云南的根本来抓。天朗气清、地绿水净、山清水秀,这样良好的生态,既是云南响亮的品牌,也是云南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格外珍惜。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抓好环境保护,下一步还将铁腕治理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尤其要依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法治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治理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推动构建更加合理的城镇分布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全国生态优良的领先地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和表率。

惩治腐败

着力巩固正风反腐成果,深化拓展从严治党新常态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2014年我国加大了反腐败力度,并开展海外追逃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前云南省委书记高严。另外有分析指出,矿产领域是官商勾结、腐败滋生的高发领域,结合这点,请谈一谈云南下一步反腐败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李纪恒:高严抓住了没有?没有,那就继续追!反腐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腐败是世界的毒瘤,也是中国的毒瘤,一直以来,反腐倡廉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做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党,中国人民政府是代表人民的政府,反腐倡廉这项工作必须坚决、彻底地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时弊、扶正祛邪、正风肃纪,反腐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创了新局面,党风政风出现新气象,全国人民对党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我们云南也像全国人民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一点毫无疑问。

去年,党中央立案查处白恩培、张田欣、沈培平等案件,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表明了我们党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两年,云南立案查处省管干部57人、处分36人,其中去年立案查处42人(厅级干部37人),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这也给了人民群众很大的信心。

云南省委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巩固正风反腐成果,深化拓展从严治党新常态。一是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突出问责、强化问责。每年都安排省委常委带队到各州市、部门去抓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二是加强纪律约束,使纪律“高压线”真正通上“高压电”,将规矩的“紧箍咒”扎得更紧,避免“牛栏关猫”的现象;三是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即领导干部严禁插手工程建设、严禁插手土地征用、严禁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禁违规使用扶贫救灾和社保资金、严禁收受“红包”、严禁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四是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小官巨贪”也要抓;五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从根本上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笼子;六是开展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新要求落地生根。相信通过开展专题教育,云南的政治生态将进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