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6大举措助推新跨越
1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等,这些为云南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云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云南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机遇带来新希望,新机遇带来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扬长补短、精准发力,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用好用活用足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确保经济合理增速,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求快、稳中向好,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2
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促进新发展
建设开放前沿辐射中心
打破传统思维惯性,树立发展新思路、新理念。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模式,坚持面向国际开放与扩大国内合作并重,发挥连接东南亚、南亚重要大通道优势,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程,综合利用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云南省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找准政策着力点,进一步找准加快发展支撑点,进一步找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争取更多对全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通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3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力
促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聚集创新要素是关键,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政策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人才工作创新,集聚和培养更多的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强化制度创新,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4
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谋求新突破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也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步伐,延长产业价值链条。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5
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新环境
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积极推进改革试点,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依托改革深化与依法治省协同推进的巨大效应,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云南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6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新形象
提高行政效能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心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关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之以恒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代表委员议发展蓝图
挖掘发展动力
花泽飞(列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这是一个从浅入深的思辨过程,更是知行合一主动谋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中国而言,是国家从当前实际出发作出的一种战略调整。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对于云南而言,适应经济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就是要减速不减势,稳中求发展。应该更加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挖掘更多的动力。
把握好新常态
苏全忠委员:结合云南实际,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有5个特点:一是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二是由依靠传统产业发展转向依靠创新思维驱动发展;三是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四是由过去的单一发展转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五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政府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当务之急是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好自身发展新优势。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云南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新亮点。
融入“一带一路”
任佳代表:云南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丝绸之路经过云南,海上丝绸之路从西南方向也要经过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云南本身就已经包含在“一带一路”中。云南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根本上是要融入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规划,只有这样云南才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首先要在硬实力方面融入,基础设施和硬件投资一定要进入国家规划。同时,云南的产业发展也要融入国家的产业规划,没有产业支撑,经云南走出去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没有基础,因此云南应该主动作为。本报记者 胡晓蓉 整理
扩大开发开放
李嵘委员:云南的优势是沿边,云南的发展在于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要认清和找准定位,抢抓机遇积极有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
要突出开放平台的带动作用,把瑞丽、磨憨、河口的沿边开发开放列为重中之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和企业的交往,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带动全省的沿边开发开放;调整贸易结构,创新经贸模式,由贸易合作上升为产业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把国家已经出台的对云南的若干政策进行梳理,找准服务发展的着力点。
做好创新驱动
王长勇(列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力,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工作思路清晰,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省企业创新的氛围已经形成,企业也在创新驱动下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以昆钢为例,在创新驱动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实现相关多元产业持续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破解当前创新战略中面临的人才短板和资金困难。
转变思想观念
李树洁委员:创新驱动一方面能够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创新驱动,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成效显著。横向对比,全省获得的国家级奖项在西部是领先的;纵向来看,目前全省正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这些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云南省创新型企业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凸显出来,部分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因此,企业亟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长远发展,大力创新、主动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岳跃生代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大势所趋、现实所需,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产业转型升级是云南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但随着经济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工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两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产业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深层次矛盾愈加显现,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要依托云南省资源优势,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壮大新兴产业
王剑屏委员: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国有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偏大;潜在市场、低端市场影响云南经济转型;云南推动跨越发展的压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成为突出矛盾;区域不平衡问题相当突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位置,谋求新的突破。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建议把环保产业打造成建设美丽云南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支撑产业,把养老服务产业培育打造成云南大生物、大旅游、大服务产业。
实现法治德治
刘林琪代表: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深化改革与法治建设同步推进,二者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政府要积极推行聘请法律顾问制度,让律师参与更多政府的重大事项决策,提出正确的意见建议;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回归法治本位
李广良委员:我曾经参与过“农转城”、农村扶贫、农村文化建设等多个问题的政协调研,结合调研所见,又结合所在学术界的实际经历,我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包办”过多,使得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缺乏活力。
改革,正是要触动这些问题深刻的根源。但改革不应是无章法的,应该符合法治原则。学界应该对法治理论问题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各级党委、政府的行事都要平等地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要从权利本位向法治本位转变。
塑好政府形象
饶南湖代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要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才能塑造好政府新形象。比如玉溪市近两年实施了“玉溪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所有建设项目均实行省、市项目备案制度,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坚决杜绝虚列项目套取资金情况的发生。通过规范基层学校“收、支、拨、购、督”,严把资金管理、使用关,从源头上、制度预防和制止上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确保项目的高标准、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提高行政效能
崔运武委员:政府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就要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一方面要通过行政制度的完善、公务员素质的提升等措施提高自身的行政效能;另一方面要有清晰的事权边界,将自身约束在法治框架内。为了实现上述内容,在多种外界监督的同时,政府内部要形成自我监督机制。
要让人民满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须的。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的诉求越来越多样化,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积极回应百姓诉求的同时,遇到当前难以解决的矛盾,要对人民坦诚、公开,让群众能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理解政府的立场。(完)(记者 岳晓琼 李树芬 岳晓琼 张馨云 尹瑞峰 雍明虹 胡晓蓉 谭雅竹 朱丹 )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