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大奖

10.01.2017  16:34

  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云南4项成果获奖。同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的屠呦呦,其最重要研究成果“抗疟新药青蒿素”之中也有云南做出的重要贡献。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理事会云南分会研究人员

  科技之滇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云南85%自育小麦都有“国际范”血缘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我省首次获得该奖项。

  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30多年,引进玉米小麦种质万余份,使云南成为国内拥有热带玉米种质最多的地区。云南85%的自育小麦品种都含有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种质血缘,为全国引进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持续时间最长、直接利用面积最大的省份。

  通过合作,云南省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番兴明研究员的带领下,选育出国内外独创的热带及亚热带高油玉米种质,在解决目前国内高油玉米丰产性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选育出国内首批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国内优质蛋白玉米胚乳呈软质或半硬质、抗病性差的关键问题。

  昆明理工大学文书明教授与团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增加8%铁矿资源量 潜在价值超1.2万亿

  昆明理工大学文书明教授领衔的“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硫铁矿资源53亿吨,其中的铁含量达到我国铁矿资源中铁总量的5%~8%,但硫铁矿属于化工矿产,不属于铁矿资源。硫铁矿中的铁在制硫酸的过程中转化为烧渣,成为一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固体废物。

  文书明教授领衔的项目以利用硫铁矿中铁资源为目标,以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为研究对象,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持续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套新技术。技术于2009年逐步在云南等省份应用,获得了硫化铁矿物含量90%~95%的高品质硫精矿和铁品位大于60%、含硫小于0.4%的合格铁精矿。成果应用7年来,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该项目将硫铁矿从化工矿产拓展为铁矿资源,为我国增加了5%~8%的铁矿资源量。据地质专家测算,潜在价值超过1.2万亿元。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项目。

  青蒿系列产品

  云南元素

  屠呦呦研究成果 云南有重要贡献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屠呦呦,其最重要研究成果当数“青蒿素”。

  上世纪60年代,疟疾在越南四处流行,云南也是恶性疟高发区,又与越南毗邻,因而成为全国最大和最主要的抗疟现场。全国几十家单位共同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究中。

  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创新研发中心(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制药厂也参与其中。云南最早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提取,也是中国最大的蒿甲醚生产基地。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在获奖名单中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排第三位。

  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2000~2015年间全球疟疾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约挽救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亮点速览

  最高大上

  揭示世界本源冰山一角

  中国在竞赛中拔得头筹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摘得。这个自然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奖项17年来曾9度空缺。

  中微子无处不在,构成了世界的本源。它的神秘面纱每掀开一层,都能让人们向宇宙终极法则更接近一步。

  中微子有多难捕获?诺奖委员会曾这样形容:“相当于在整个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某一粒特定的沙子。

  掌握中微子振荡的秘密,一个名为θ13的参数是焦点,大亚湾实验就是要找出θ13的大小,一场重量级竞赛也在全球展开。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山底一路向下,穿过3千米的隧道,实验厅里的中微子探测器正紧紧盯着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实验拔得头筹: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概率。这一成果被美国同行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据新华社

  最接地气

  一杯小小果蔬汁

  荣获国家科技奖

  在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记者品尝到一杯特殊的胡萝卜汁。这杯“有内涵”饮料,正是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团队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产业化成果。这一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谢明勇介绍,市售胡萝卜汁通常为压榨制成,若需远距离运输要先浓缩再兑水还原成果蔬汁。“我们用益生菌种加工成为能够远距离传输且实现活菌保存的菌剂,最终通过工业化发酵形成胡萝卜汁产品。这样的果蔬汁可常温保质1年。

  不仅如此,通过益生菌发酵生产的胡萝卜汁,β胡萝卜素含量可到市售产品的10~30倍,且实现全果打浆发酵,不产生废渣,大大减少了污染和浪费。(云报全媒体 记者杨质高 罗南 通讯员肖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