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两会】报告深解读⑦:全力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

31.01.2018  16:09

记者 李承韩 段晓瑞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大扶贫格局,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十大攻坚战”,确保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取得完胜。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何打赢这一场硬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云南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军令如山、责任如山,持续受到两会场内外广泛关注。“报告高度关注了云南脱贫攻坚,提出的十大攻坚战非常符合实际,抓住了要害”“报告中脱贫攻坚的份量很重,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报告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立下了军令状,拿出了真举措。”云南,正全力以赴抓扶贫、奔脱贫,确保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取得完胜。

聚焦薄弱环节

强化精准帮扶

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脱贫振兴、守边强基、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十大攻坚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多新提法。比如,在对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年度工作中提出‘打好十大攻坚战’。这些提法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工作推动上也有很多新的要求。”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张懋功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说。

确保完成国家规划1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启动实施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35万人左右;扶持专业合作社6万个,转移就业85万人,推动产业就业扶贫措施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贫困户全覆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护林员等项目和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带动2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报告首次将“十大攻坚战”落实、落细、落准,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从云南的实际出发,过去五年,云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扎实推进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资金投入、考核评估等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四到县”改革,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0.8亿元。实施异地搬迁、产业、教育、健康等精准扶贫措施,扎实开展迪庆藏区、怒江州、镇彝威革命老区等脱贫攻坚行动,“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沪滇、粤滇扶贫协作机制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万人,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然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云南,仍然有超过300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部分深度贫困县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因素,我省仍然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贫困人口能力素质较弱等多种因素叠加,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部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说,报告明确要求把“精准”全面贯穿到脱贫攻坚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制定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等十大攻坚战把脉定向、对标定位。

我省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重点和难点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所以聚焦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就尤为重要。”省政协委员刘寒雁也表示,在教育扶贫方面,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率相对较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就是要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受教育水平,这包括学龄儿童和家长的受教育意识。“既然扶贫已经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知识培训和技术传播也应该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她建议,与当地政府的脱贫攻坚规划相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化知识辅导和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愿意学、学得会、能上手”,是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项目“需求包”,由省级部门进行资源统筹调配,引导支持扶贫专业人才制定对口的培训课件包,以网络培训与专人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宣传推广,尽可能让求知需要与知识供给相匹配。

相关连接:

报告深解读⑥:双轮驱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报告深解读⑤:厚植美丽云南生态优势

报告深解读④:着力“医药养” 守护全民大健康

报告深解读③:打造“三张牌” 奋进新时代

报告深解读②: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报告深解读①:着力“破立降” 深化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