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两会]奋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18.01.2017  14:02

  去年,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我省通过加大工业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中有进。新常态下,如何破除工业长期以来结构单一、粗放发展、动能不足等弊端,振兴实体经济,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有破有立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新常态下,烟草、有色金属、能源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普遍遭遇“严冬”。面对困难,做好这些支柱产业的“加减”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是云南工业的家底和支柱,是最重要的存量资源,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有动摇放弃的想法,应尽力巩固提升。”周继红委员说,传统产业一定要更新观念,更加重视对自身结构的改善提升,增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切实转变发展模式,才能焕发新生命,“产业发展要有破有立,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把巩改提、增动能、去产能有机结合起来,助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曲靖市资源性产业特点明显,烟草、煤化工、冶金产能过剩问题尤其突出。对此,当地一方面积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则提出了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液态金属、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大工业经济体系。

  “要真正化解产能过剩的难题,必须构建现代产业集群。”董保同代表说,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应通过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工作,进一步补齐短板,提升现代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突破和优化结构。

  作为水能资源大省,我省水电行业正面临电力过剩的突出矛盾。王永祥委员建议,云南应努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通道优势,抓住周边地区国家电力短缺的需求,积极推动云电外送,“以此化解过剩产能,巩固提升水电发展。

   突出特色

   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我省工业经济未来的出路在于立足实际,在“”字上做好文章,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要改变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的状况,实现工业经济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必须找准突破路径,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张晓鸣代表说。去年,彝州按照“烟草不足非烟补、电力不足非电补”的思路,实施“两个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三进企业”制度,以摩尔农庄、爱尔法、德动汽车、云钛等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企业蓬勃发展,全州工业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要向新发展理念要思路、要办法、要项目,坚持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双向发力,在经济分化中打好主动仗,形成新结构。

  新常态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寻找获得长远发展的路径。云南蓝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光电子LED半导体照明衬底片生产研发企业,去年与下游产品生厂商、上市公司华灿光电并购重组后,通过协同效应,完善了产品供应链和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使企业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的新路子,我们的经验其实也可供其他民营企业借鉴。”吴龙驹代表说。

  “当前制约我省工业经济的软肋还是产业链短和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刘文章委员表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强壮大园区经济,力争在生物科技、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和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超前谋划

   完善体系建设推动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超前谋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措施”等词汇,连日来被代表委员频繁提及。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成为大家的共识。

  作为全省经济“火车头”和工业中心,昆明市加快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向生物医药科技、大健康、信息产业等领域进军。无独有偶,这也是许多州市目前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过去云南工业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再走过去的弯路。”王键委员指出,应超前谋划,从全局角度通盘谋篇布局,“就拿生物医药科技来说,各州市不应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突出差异化发展,然后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构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切忌重走同质化竞争的老路。

  扩大开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发展也是云南工业未来的突破方向。“产品‘走出去’要有加工制造平台支撑,应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在工业集聚化上取得突破。”赵德光代表说,保山市去年起将各县区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大园区”包括了龙陵硅基产业园、施甸装备制造产业园等4个“园中园”,形成“4+1”的整体格局,大大提升了园区综合竞争力,创造出“4+1>5”的效果。

  针对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状况,卢显林代表建议,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工业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贷款考核,实施奖惩制度,“比如,对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企业,每年可从其上缴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吴龙驹代表对“民营经济双培双优行动计划”非常期待,他希望政府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骨干、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项目支持和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服务指导等,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打赢工业攻坚战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制定更加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