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于坚邀请外国诗人、作家前往建水参加“孔子节”
第11届建水“孔子文化节”期间,我国著名当代诗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坚将与来自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的诗人、作家去建水参加孔子节并祭月。
这些诗人作家都是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邀请的嘉宾,该文学节两年举办一届。
“祭孔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礼仪”于坚在接受都市时报独家专访时如是说。于坚认为,孔子数千年来一直被尊为“至圣先师”,祭孔礼仪的恢复意义非凡,要以专业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不能只是旅游噱头。
他说:“通过祭孔,能够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重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个时代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盲目崇洋非常严重。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应该有具体的行为”。
建水“孔子文化节”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依托全国第二大文庙——建水文庙这一文化资源,通过10年的连续创新和打造,建水“孔子节”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已成为建水、红河、云南,乃至全国儒家文化传承的品牌活动。
于坚说,各国诗人到建水,体会依然活着的中国传统生活世界,传统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在建水,它依然是生活方式,包括祭孔这一仪式。
于坚数十次到过建水。他说,就生活世界来说,在云南,他最喜欢的就是建水。在云南,建水是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最好的地方。云南有的旅游城市过度追求市场化,成为“博物馆式的文化空壳”,充斥着伪文化和伪文化产品,失去了当地文化、传统文化的灵魂,不好在了。20多年前,于坚就专门撰文,对此进行过抨击,呼吁守护地方文化的细节,以及灵魂。
他说:“没有文化,就没有生活”。
于坚认为,建水不一样,建水有着千年的文化,某种程度上依然继续着这种文化创造的生活世界,建水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有着古老的建筑、古老的小街小巷、古老的井、古老的美食,最重要的是,古老的建水人依然在这个城市古老地生活着,没有同质化地焕然一新。在建水,马车仍然拉着井水走在青石板上,人们在小巷烤着烧豆腐,家里,飘着孩子和老人书写毛笔字的墨香……这在中国已经普遍同质化的城市里非常罕见。
于坚不仅自己多次到建水,还带着外国朋友去建水。去年10月,他曾经带领过一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利时汉学家到建水。这位比利时教授正在进行“中国道教”的研究。建水之行结束时,这位作家感慨:“找了十多年,我在建水找到了中国”。
于坚说:“文化是世界的,世界的盐都是咸的”。
诗人于坚眼中的建水是什么样?
于坚在他前些年的散文《建水小记》里有这样的描写:家家户户的家都是一个,画栋雕梁、茂林修竹、小桥流水、户户垂杨,明月古井都是家,彼此借景,你家的竹子是我家的窗子前的水墨,我家后花园的桃花是你家前厅的小景,大家共享,家里家外都是家,也就无所谓家了,都是好在的地方。
千年的建水,一个好在的地方,一个中国式的家。
于坚和各国诗人作家将在建水参加“中秋祭月”、祭孔等文化活动。他说:“我来建水,像回家”。
一家人的建水,诗人和百姓都爱的家。
链接
“孔子文化节”期间到建水的各国嘉宾。
于坚,中国诗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第二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主席。
胡彦,著名文学评论家,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海男,诗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安妮·沃尔德曼 Anne Waldman: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表演艺术家、编辑、教授。
罗恩·帕吉特 Ron Padgett:美国著名诗人诗歌协会理事,后纽约派代表诗人。
马加里托·奎亚尔 MARGARITP CUéLLAR:墨西哥著名诗人、作家、记者、出版人,墨西哥文化艺术国家基金委员会委员。
拉蒙·迪亚斯·艾特罗维克 Ramón Díaz Eterovic:曾担任诗歌杂志《纯水珠》主编,1991至1993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2014受邀成为智利天主教大学住校作家。
孙新堂: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智利圣地亚哥)执行主任、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组委会特邀委员。
徐贞敏(Jami Proctor Xu):美国诗人,翻译家,用中英文写作。
蓝蓝(胡兰兰):诗人。14岁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9部中文诗集。
鲁若迪基:又名曹文彬,普米族,诗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庆国:昆明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滇池》文学杂志主编。(都市时报 记者刘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