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着重于内部市场化国企改革才能成功

14.01.2015  05:58
资产证券化方兴未艾,资产证券化与上市不能划等号。2014年与2015年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高峰期。2014年超过20个省市划定国资改革路线图,2015年,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推出的可能性极大。

国企改革都与证券化、股市有关:第一次是1998年的重组股热潮;第二次是2007年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第三次就是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证券化改革。

从地方政府已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具体方案看,在资产证券化目标上,各地纷纷列出了企业集团上市计划:能整体上市的都整体上市,不能整体上市的则考虑部分上市或引进外部投资者。如湖北省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力争将全省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50%。资料显示,湖北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目前仅13%,增长空间巨大。湖南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

平安证券认为,从各地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地提出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一般在50%以上,目前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只有不到一半的水平。地方国资争先恐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如按保守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这个增量相当于截至2013年底A股总市值的22.3%,这不是个小数字。

绝大多数地区的国企改革、国资证券化与上市挂钩,对于股票市场未必是个大利好。如果国企效率高、盈利好,上市之后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当然是件好事,但从以往国企上市之后的情况看,情况未必如此乐观。国企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禀赋不足,直接表现在股票市场上,融资重于分红。

统计显示,1998~2000年间,国有企业上市融资4934亿元,3年间上市公司仅支付红利522亿元,国有企业从股市中获得的净融资约为4412亿元。2006年、200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核心是大型企业调整重组,央企做强做大,此后A股陷入长期低迷,直到2014年下半年。此次国企改革再出发,会从股票市场融资多少?

证券化是融资交易的一种方式,未必需要通过某种狭隘的方式进行证券化。如经营性、不牵涉经济安全的地方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之后在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国资未必需要拥有控股权,获得控股权的主体可以通过企业改革或者再次并购重组,让企业获得新生。而通过证券交易平台重组股东结构,形成新的管理团队,是与上市之类的证券化方式截然不同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方式,并且还能通过改良企业内部管理基因,使整个社会的效益获得真正提升。

目前,国资平台正在“变性”,改变为资产整合平台,如安徽分类推进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广东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省属同业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非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突出的资本平台。

改革成功的前提,是国资整合平台必须具有市场机制,必须有专业金融人士主导,有严厉的规则制约,否则,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资资本平台,将挤压目前具有市场色彩的民资资本平台。

国资证券化伴随国企改革进程,并非新生事物,以往改革过于着重在融资,内部管理体制通常行政僵化,目前的改革如果仅仅局限于融资,将是悲剧,着重于内部市场化改革,才是成功之基。相关文章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 时间:2015-01-13来源:新华财经海关总署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我国的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郑跃声表示,2014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时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外贸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具体如下:

一、进出口增速稳中向好。2014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8%;二季度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7%;三季度进出口7万亿元,增长7.1%;四季度进出口7万亿元,增长4%。其中,出口方面,一季度下降6.1%,二、三季度分别增长3.4%、12.7%,四季度增长8.7%;进口方面,一季度下降1.3%,二季度基本持平,三季度增长0.8%,四季度下降1.6%。

二、一般贸易稳定增长,加工贸易增长平稳。2014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4.21万亿元,增长4.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65万亿元,增长2.8%,占32.7%。

三、对欧盟、美国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对日本、香港贸易下降,对新兴市场贸易表现良好。2014年,欧盟、美国、东盟、香港和日本为我前五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对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78万亿元、3.41万亿元,分别增长8.9%、5.4%;对香港、日本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31万亿元、1.92万亿元,分别下降7.2%、1%。同期,我国对东盟、非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95万亿元、1.36万亿元、5851.9亿元和4335.5亿元,分别增长7.1%、4.3%、5.6%、6.8%。

四、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微降。201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9.13万亿元,增长6.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19万亿元,增长2.4%,占46.1%;国有企业进出口4.59万亿元,下降1.3%,占17.4%。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增长。201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05万亿元,增长2.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98万亿元,增长4%,占20.7%。

六、消费品进口加速,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2014年,我国消费品进口9362.7亿元,增长14.9%,明显快于同期我国进口的总体增速,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7.8%。同期,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9.3亿吨,增长13.8%;进口原油3.1亿吨,增长9.5%;大豆7139.9万吨,增长12.7%;钢材1443.2万吨,增长2.5%;铜482.5万吨,增长7.4%。此外,进口煤炭2.9亿吨,下降10.9%;进口成品油2999.7万吨,下降24.2%。同期,我国进口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其中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下跌23.4%,原油下跌6.1%,煤下跌15.2%,成品油下跌4.6%,大豆下跌6.8%,铜下跌6.1%。

七、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滑。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1,较11月份下滑0.7,连续第三个月下滑,为自2013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预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

来源:中财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