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置换需求火热催生平台
分享经济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出现,足见其受重视程度。这种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崭新经济模式,通过对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了能源消耗,如今正迅速渗透到许多领域当中。不管是在出行、居住等领域,还是在生活服务方面,都有了各自的热门平台。在闲置物品交换方面,交易的火热也催生了一批二手交易平台。虽然在这种个人对个人交易模式下还存在着假货和欺骗等隐患,但二手交易的前景依然可期。
□市场
分享经济年均将增长40%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在此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报告预计,未来5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未来10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企业。
迅速增长的市场,让这种新兴经济模式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表明中央对“分享经济”的重视。分享经济无疑成了最大的风口之一。
在分享经济大热背景下,与人们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领域,都衍生出了一批热门线上平台。出行领域里,以滴滴出行、优步为代表的拼车分享平台,几乎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出行必备软件;在饮食领域,上班族想吃私厨味道,却又没有时间做饭,就可以通过O2O平台下单享用“家的味道”;就连住宅也一样能够共享,如果你有闲置的房间,通过“小猪短租”这种平台出租,就可以获得收益。
今年2月,马云在亚布力论坛上表示,“阿里未来要做社区”,而社区要做的就是分享。针对这一经济模式,马化腾在今年两会上表示,分享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一股强大的新动能,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把服务业变成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闲置就是浪费、使用但不购买这种新消费观念越来越盛行,因为这种新模式可以利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满足更多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闲置交易规模将达4000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分享经济按分享对象可以划分为:产品分享包括汽车(如滴滴)、设备、玩具、服装等;空间分享包括住宅(如小猪短租)、停车位(如通通停车)、土地等;知识和技能分享包括智慧、经验(如在行)等;劳务分享包括家政服务、物流、洗衣等。
按照张新红的定义,闲置物品交易属于产品分享。目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已经占据这一高地。阿里巴巴方面透露,借“分享经济”的东风,闲鱼从2014年6月成立至今,累计超过1亿实名认证用户。
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了《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保守预计将达到4000亿,远远超过出行分享市场,正在成为分享经济的下一个爆发点。
报告推算,2013年美国闲置市场对总零售的渗透率约为0.8%,假设对标这一比率,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约为1462亿元。再考虑到多年来闲置物品始终没有较成熟的流通渠道,存量市场至少要乘上三四倍,这个蓝海的规模估计超过4000亿。当下已经火热的出行分享市场,规模也仅为1.5亿。
□案例
每0.3秒卖出一件商品
闲鱼上线运行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成交闲置交易物品达1.7亿件。在这个交易平台,以小区、公司、学校等场所为核心,形成的交易社区,以及基于网友兴趣形成的闲置交易圈子,都被戏称为“鱼塘”。目前各地、各类兴趣鱼塘已累计超过17万个。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天津、石家庄等多个城市都有万人规模的线上闲置交易社区,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都建有内部交换物资的“鱼塘”,全国平均每天有超过20万件闲置物品流转和再利用。
有意思的是,天通苑成为北京线上闲置交易最活跃的“版块”。其中人数最多的昌平中滩村“鱼塘”,就有3万用户采用在线方式出手家中的闲置商品,每月为居民们增收数十万元。
“鱼塘”正成为推动闲鱼活跃循环的基本组织单元。闲置交易群体有非常积极的互动意愿,闲鱼用户每天的人均互动高达12次,每0.3秒就能卖出一件物品。显然,随着消费升级、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同,闲置物品出售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除阿里巴巴以外,众多二手平台近一年来快速涌现。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与闲置物品交换有关的软件经常排在热门下载排行榜前列。在手机应用商店里输入“二手闲置”,就能搜索出“闲鱼”“猎趣”“转转”等十余个闲置物品手机应用。
□体验
售后退换需要良好信用
在谈到制约分享经济发展的问题时,腾讯CEO马化腾在两会建言中提到,对于分享经济的监管,仍然坚持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行业创新。目前,国内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影响社会参与分享经济的程度。
由于闲置物品交换都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模式,很容易出现两人纠缠不清,因互相怀疑而导致耗时劳神的维权拉锯战。以闲鱼为例,与淘宝、天猫店铺不同,平台对卖家的约束力较弱,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都会遇到维权难问题。
大学生小刘是个忍不住就要“买买买”的人,也因此很多网上淘来的商品,在经过她短暂的使用后,就被闲置起来。有了闲置交易平台以后,她的不少闲置物品都被“盘活”。用她自己话说,二手交易平台成了她的网购“后悔药”,遇到买来的东西不喜欢,就可以轻易放在闲鱼上卖掉,一个月居然还能挣几百块。
“好归好,但最近的一次卖货经历,让我更清楚了解到,遇到买家故意耍赖还挺没办法的。”小刘说,前不久,她在某平台上卖了一个二手化妆品,买家收货却以“描述与实物不符”为由,要求退货。她卖东西的时候在介绍中写明了不退不换,化妆品只试用了一次,但是买家却执意声明化妆品含量太少。“对方一口咬定我是骗子,还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确实卖的是一件原价299元的全新闲置化妆品,我不知道是不是被对方掉包。我拒绝退货申请,那边拒收,就这样我们来回拒绝了好几次。”
小刘说,就因为买家无理取闹,反复互相拒收之后,一个不值钱的小东西占用了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后来我一打开那笔交易就头疼”,因为这种事情双方都没办法举证,无奈吃了哑巴亏,把钱原数不变退了回去,可是买家却根本没有再给她退货。
□分析
二手交易市场仍待挖掘
与国外相比,国内闲置资源的价值其实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二手交易的市场潜力也有待挖掘。资料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二手物品交易基本上是80%的家庭常用的消费模式。尤其是在瑞典等发达国家,每家都会买卖二手物品,二手交易占GDP的10%以上。
业内认为,类似闲鱼这种用移动社区的方式,打通了商品交易链路,让那些本来散落在各地的人群能方便地找到交易对象,进行交流和交易。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这是一种热潮,符合年轻用户消费习惯,很容易受到欢迎,这也是技术发展和用户习惯改变的必然趋势。”
然而,闲置物品交易市场也在遭遇成长的烦恼,平台对个人卖家的监管力度、信用评价问题、商品真伪鉴定等。上个月,京东就将旗下二手交易板块拍拍二手关闭。京东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关闭二手交易平台,主要是因为很难对个人交易完全把控。
小刘告诉记者,几个月的闲置交换经验告诉她,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和与商家的交易不同,这种模式不受消费者保护法保护。出现问题之后,工商、质监部门都无法监管。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二手交易平台应全面提高准入门槛,设置必要条件。例如,对用户资质审核、信息绑定、建立诚信档案、把控交易流程等,力求从源头上保障货源品质,并且更好地鉴别卖家诚信度。
完善售后维权渠道也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当务之急。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可以借鉴淘宝网对卖家的惩罚办法,如果发现恶意欺骗行为,除了封号,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