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荥阳村里的油纸伞

29.06.2015  09:39

固东镇荥阳村的纸伞历史已有近300年,最初从四川传入,又因村外遍产芦苇和毛竹,当地村民因地制宜,用家门口的天然财富做起了纸伞、藤编、竹编的营生,大多以生活品为主,产品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

撑开一把油纸伞,许多美丽的传说浮现在眼前。许仙和白娘子,董永和七仙女,乃至宁采臣和小倩的故事里,一把轻曼油纸伞都在暗自扮演月老红线。油纸伞相传由鲁班之妻云氏受小童以荷叶当帽的启示而发明,油纸伞的诞生为国人遮风挡雨千年。而当大工业生产的折叠伞、自动伞问世之后,油纸伞的美丽传说,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来到距离银杏村不远的荥阳村,走进油纸伞制作者郑映海老人家中的时候,他早已在旋床上开始工作了。郑映海老人今年86岁,但仍然精神抖擞,眼神始终没有离开旋床上转动的齿轮和手中的伞骨。老人手中有4把伞骨需要钻孔。他说,等他钻好孔再带我们去看他制作好的油纸伞。旋床,制作油纸伞的很多工序都得在这里完成,钻孔、打磨等都是一些比较精细的工序。按照旋床的设计,很像现代的缝纫机。

荥阳村的油纸伞用料多取自地方。撑骨、长骨、伞把用的是当地的苦竹,材料较好,在太阳暴晒的情况下不容易破裂;伞兜子、伞头、套把用的是当地的杉树;油纸则是买自界头,40元一刀,一刀有100张,每8张纸做一把大伞,每7张纸做一把小伞。这种油纸伞上特用的纸张是用一种叫构树的树皮造成的纸张,在腾冲,只有界头才有。

在经过砍树、锯木、钻孔、上线、开齿、上撑骨、穿兜子、穿长骨、穿腰线、穿正线、裱纸、放伞头、画图案、上油、套把等复杂的环节之后,一把油纸伞基本做成。郑映海老人说,如果把做油纸伞的每一道工序都细细划分的话,最起码有一百道工序。描绘上色后,油纸伞才真正被赋予灵魂。

目前,还是有企业来定制油纸伞,老人要价也不高,大的60多元一把,小的50元左右,有机会到荥阳村的朋友,别忘记带上一把回家。

车与人》记者 王洪君 武跃红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