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大理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之十二

25.12.2018  14:40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梨花院落溶溶月,松毛堆前淡淡风。”这是鹤庆县西邑镇奇峰村村民忘不掉的乡愁。奇峰村位于鹤庆县西邑镇东山深处,聚居着傈僳、白、汉三个民族,是鹤庆县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里栽种着2万多棵梨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1000多棵,最为古老的梨树树龄已达600多年,被外界誉为“梨花村”。但是长期以来,村民仅仅以售卖梨果获得收入,原本亮丽的梨花一季花开却暗淡一年,没有实质的利用价值,就如同守着金山银山却难打磨出一个“金饭碗”。

2015年,鹤庆县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契机,立足该村“千亩雨水蔬菜、万亩古树梨花”的自然资源优势,以花为媒举办“梨花文化旅游节”,通过旅游开发点亮田园风光、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2016年3月15日,首届鹤庆·奇峰梨花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奇峰“梨花村”一炮而红。2017年奇峰梨花文化旅游节期间,全村旅游经济收入约269.35万元,比2016年增长24.69%,人均增收1500多元。杨增祥户是奇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年,老伴因病抛下80多岁的婆婆、10多岁的儿子离她而去,家里还欠下8万元的建房债务,杨增祥只能靠种植传统粮食和蔬菜维持生计。2016年,精准扶贫让她享受了13亩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产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10200元。杨增祥告诉我们,去年梨花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她通过开办农家乐等毛收入达到5万元。

如今,奇峰古树梨花成功入选“大理十大美丽乡愁”,乡村旅游成为了奇峰村开展乡村振兴的强劲“发动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大理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全州“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13年以来,全州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努力,2017年,我州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收,特色农业扎实推进,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基层党建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2017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7.92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21.34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25元,位居全省第5位。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农村供水保障率达95%,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6.3%,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为74.8%。截至今年8月,全州有24个贫困乡镇、328个贫困村出列,共减贫30万人,减贫率达73.71%,贫困发生率从14.7%降至4.07%。祥云、宾川、巍山、洱源、鹤庆5个贫困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以来,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稳步推进,成立了州“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在全省率先实行“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研究制定了《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12个州级试点乡镇和24个州级试点村,各县市试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