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团队进行再度创作新版《十面埋伏》 端午归来给你惊喜

27.05.2016  11:03

 

继去年9月开始的全国多地巡演之后,今年端午节小长假期间(6月10日~12日),杨丽萍团队精心打造的新版《十面埋伏》,又将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连演3场。这一次的作品经过全面优化重排,与第一次的版本相比有很大改动。

十面埋伏》作为一部舞蹈剧,融合了京剧、功夫、民乐、行为、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杨丽萍在舞蹈探索上的一次大胆实践。作为一位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总是需要进行不断的打磨修改,力争它能以更为完美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样作为一个上市演出文化公司的领导者,坚持作品市场化运作,契合商演需要也同样重要。

呈现更成熟 道具数不变

杨丽萍将“楚汉相争”改成了舞蹈剧,用京剧嫁接起现代舞。无论演员、舞美、舞蹈设计还是配乐使用,《十面埋伏》都达到了她创作的新高度。杨丽萍曾说过:“越是黑暗,越要寻找光明。《十面埋伏》的主题并不限于中国人,人性里的善与恶,埋伏和恐惧,人类共通。

今年3月初,杨丽萍团队就开始着手将《十面埋伏》进行全面优化重排。因为11月要赴英国演出,杨丽萍也邀请了英国的专业人员参与编排,力求让新版本更加精简,且靠近欧洲观众的审美。《十面埋伏》一扫以往杨丽萍旧作的唯美空灵,遍地皆是设计上的巧思。杨丽萍希望展现出属于中国、属于东方的美学色彩。

十面埋伏》的舞台装置采用剪刀和红色羽毛两种元素,都有着丰富意象。“剪刀寓意‘剪不断理还乱’,是东方式的符号;羽毛则代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剧中的许多元素都能让人找到中国人的渊源和血脉。”剪刀是中国文化里的咒语和符号。“”字上面有个“”,从象形文字来看,它意味着不止一把刀。同样作为剧中的另一重要道具,杨丽萍设计用红羽毛代替了鲜血。相对于其他复杂的舞美设计,羽毛一包8公斤,演出时需要用到6包,演完可以回收。虽然演员在羽毛里扑腾不是太舒服,但染料都是仿自然的。杨丽萍曾为此亲自实践过,表示还能忍受。

十面埋伏》饰演萧何的裘继戎也是执行编导之一,他表示:“这次的演员需要减少,剪刀、羽毛等道具没有变,群舞和小的细节会动一些。”音乐方面也会有一些改动,“也许在接下来的巡演中又有新的东西出来。

新版更精简 演员少一半

早在去年,杨丽萍开始着手打造这样一部具有实验性的舞台新作时,就早早考虑到了市场化运作的问题。然而,许多演出商在当时一听说是现代舞,都纷纷表示不看好。但在上海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时,虽然没有做宣传,却场场爆满,甚至为此还加演了一场。那时上演的是“大版本”,台上25个舞者,而今年将要出国演出的,则把演员精简到了15个。杨丽萍说:“国内与国外演出确实不一样,中国人喜欢震撼,一直跟我们说人太少了。

作为舞蹈创作者,裘继戎非常能理解杨丽萍将作品重排的想法。他最担心的是群舞,因为人数减少了将近一半,气势就弱了,原本擅长民族舞的演员对京剧比较陌生,学起来也比较费劲:“主演不用担心,主要是群舞的气场能不能起来,时间太短了,至少要给他们3年。”京剧要和舞蹈融合本就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裘继戎正是兼具舞蹈和京剧之才,除了编导之外,他还在剧中饰演萧何一角。作为舞蹈演员出身的群演们的京剧身段,都需要由他来调教,花旦、青衣、老生……

同时青年舞蹈演员胡沈员饰演的虞姬在之前的演出中也很受欢迎,因为这个角色是用男性反串,很讨巧。什么东西特别了就容易受关注,比如演员演瘸子、残障人,男人演女人,都让人集中注意力。因为她不“”,雌雄同体,本身就有卖点。特别是在虞姬自刎的一段中,所有看过的观众都觉得十分唯美。京剧、影视都离不开用剑,但在舞台上,表演艺术还是需要节制,如果还是传统的刀剑,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于是就有了如今的版本——虞姬最后用项羽的血自刎。而这个血却用了红绸作为借代,十分独到。

杨丽萍的每部作品出来,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为什么?怎么保证创作质量?她除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以外,更善于运用所有人的智慧。叶锦添、刘北立、裘继戎……缺了哪个都不行。剧中饰演虞姬、刘邦、韩信等的青年演员们都是自己编舞。在杨丽萍的创作中,选择与审美同样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