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首任旅游局长周克坚病逝 业界尊称"老师"
1996年,47岁的周克坚任丽江地区旅管委副主任,即随后的丽江行署第一任旅游局局长。当年2月3日傍晚,丽江大地震,正在看电视的周克坚迅速冲出家门,心急火燎地奔往各个景区查看灾情。“最先恢复工作的该是旅游。”他提出。
1996年2月11日,周克坚作为当地旅游行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丽江旅游业震不倒,丽江玉龙雪山犹存。”3月17日,丽江迎来第一批海外游客,标志着丽江旅游接待工作在震后40多天正式恢复。
周克坚提出“灾后重建应最先恢复旅游”的意见,在随后丽江的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当地以此为契机,对旅游产业、产品、结构作出了全面重新规划并付诸实施。丽江旅游由此一鸣惊人、誉满天下。
丽江游客越多越好?未必!
2003年丽江在做旅游发展20年规划时提出,到2020年,游客数量要达到600万。但这个数据在2008年就被突破,2012年已达1500万。2013年,已退休后又再次出任丽江天雨旅游集团总裁的周克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丽江的旅游人数越多越好吗?我看未必。” 他分析,之前的调研情况显示,每天在丽江古城走的人,1万人次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当年丽江古城每天的人流量已达三四万人次,多的时候到六万多。“旅游人次多,的确体现了政绩,但是如果超负荷运转,其实是对资源的折杀。”
他提出,丽江旅游体系外的一些恶性循环如果不制止,将很危险。“最怕的是病了不知道病,不去医治。”他直言不讳,“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少一些沾沾自喜,多一点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问题不怕,关键是要重视它,然后解决它。”
周克坚说,他理想中的丽江旅游的状态是:古城能体现原貌,宁静淡泊,能在古城里看见穿着纳西服装的老妈妈闲谈;走在古城的街巷,能听到熟悉的乡音,能从喧哗中解脱出来。同时,旅游的触角尽快向周边村落和社区延伸,体现各自特色,让游客自愿花钱来丽江,来到丽江有地方花钱,而且来了还想再来。
“不是说古城不能搞商业,可以搞,但有一点,那就是应该搞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这里呈现的商品,是独一无二外面买不到的。”他说,束河的旅游开发农民都在弄,再这样下去,束河也会失去自身特色。“其实束河要搞旅游,不用干什么,就让周围的农民当好农民就行了。那里,要有鸡鸣犬吠,要有炊烟袅袅,要有汉子犁田的身影,要有姑娘洗衣、浇菜时的歌声,那样就行了。”拉市旅游的发展也是如此。唯有此,才是丽江的特色。
“一卡通”肯定会让一些人利益受损
2000年,周克坚向丽江决策层提出了“丽江旅游二次创业”的构想;不久又针对旅游市场越演越烈的拖欠款和三角债问题,提出实施丽江旅游“一卡通”结算平台。但是这样的平台,肯定会让一些人的利益受损,发出反对声音的也都是这些人。但这是一个能让丽江旅游有序、良性发展的平台。
事实证明,“一卡通”结算平台很快就取得了显著效果——短短8个月,当地旅游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杜绝了拖欠款现象,且把长久积累下来的数亿资金基本冲抵完毕。丽江旅游“一卡通”平台,成为全国首家研发使用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却因为来自于其他州市的种种制约,最终流产。但它却代表着丽江旅游创新思维的胜利。
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丽江旅游刚刚起步之时,周克坚便提出丽江应设立旅游价格调节基金。“对于丽江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说,旅游价格调节基金是有必要设立的。但是它的经济用途必须明确,应该用于反哺老百姓的生活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包括新景点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宣传旅游促销等,对发展得好、贡献大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等等,从而推动旅游的良性发展。”
没有一个旅游局的局长能这样护导游
周克坚猝然病逝,在丽江旅游界、尤其是导游行业引起巨大震动。为什么大量导游都发自内心地为他的逝世而悲痛?源于他对导游群体的用心关爱和严格要求。
“可能全中国没有一个旅游局的局长能这样护着导游。”周克坚曾说,现在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导游群体,总说导游这不是那不是。的确,导游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但很多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曾坦言,自己在旅游局长这个职位上,有一句16字人生座右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当官难,当旅游局长更难,特别是丽江这个地方,旅游是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关乎丽江人的生计。处在这个位置上,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一种危机感,从来都不敢趾高气扬。”
早年,周克坚曾在龙山当了7年小学教师。但是真正桃李满天下的,却是在旅游行业。在他1993年至2004年担任丽江旅游局局长的11年里,给丽江的旅游从业人员授课共计1462节,学生最多时达上千人。“职业道德这一课是必上的,职业道德意味着什么?就是要先知道如何做好一个人,再想着如何去做好工作。”
因此,他非常喜欢、无比珍视业界对他“周老师”的尊称。“现在每个人见到我都喊周老师,‘老师’是个不得了的称呼。局长算什么?你离开了这个岗位,还有人喊你老师,这才是最大的满足。”(都市时报 记者李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