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岁“滇中梨王”为何卖不过10岁褚橙
“滇中梨王”宝珠梨
“果中新秀”褚橙
下个月,“褚橙”就将上市。从9月15日至今,某网站在各平台已预售出960吨,共19万箱。未卖先火,“褚橙”的这一“辉煌业绩”,让刚刚落潮的宝珠梨众商家感慨不已。他们搞不懂,一个是诞生10多年、才面市5年的“果中新秀”,一个是已种植900多年,有贡品之称的“滇中梨王”,为何“褚橙”能卖到每公斤30元,价格是普通橙子的2~4倍,而宝珠梨每公斤最高不过七八元,有时候甚至还会滞销,更遑论让人们争相抢购。而由“褚橙”的热销,不少业内人士还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和宝珠梨一样的其他云南水果,究竟该怎么做,才有可能像“褚橙”一样牛起来?
宝珠梨VS“褚橙”
历史
宝珠梨已种植900多年,据传曾作为贡品,远赴京都,被冠以“果中君子”、“滇中梨王”的美称。
2002年,在经历人生的辉煌与沉沦之后,76岁的褚时健来到哀牢山种起了橙子。2010年,他种出的橙子开始风靡昆明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褚橙”诞生至今,也就10多年。
价格
宝珠梨和黄梨、金花梨等梨种的价格持平,但卖不过8元/公斤的香梨
虽然宝珠梨梨王每年都能拍出不菲价格,但作为进入市民家中的大众产品,它的价格却非常便宜。
在宝珠梨之乡呈贡万溪冲,几位果农报价都差不多:3两以上、果型好的零卖6~8元/公斤,批发价5元/公斤。次果则只需10元就可买到3公斤。在篆新农贸市场内,果型较小的宝珠梨也多是按10元3公斤的价格销售。
“褚橙”售价可达普通橙子的2~4倍
今年,“褚橙”产量预计为1.2万吨,比去年多了3000多吨。产量增加但价格不减: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褚橙”的预售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分5种不同规格,从76元到168元不等,如2.5KG装优级(L)果,预售价为76元,5KG装优级(XL)果,预售价为168元,折合每公斤30元出头。而据了解,在和平村海鲜综合市场内,脐橙12元/公斤,其他橙子8元/公斤。
成长
呈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达云表示,像荔枝、玫瑰都曾滞销一样,宝珠梨同样存在滞销情况。宝珠梨和其他水果一样属于易损品,现在也无畅通销售渠道,没有统一果品标准,近年来兴办采摘节,正是要以节促销。上届采摘节,一天的人流就达到4万人次。在淘宝等平台上,宝珠梨也鲜有出售,屈指可数的几家店铺,销量少得可怜。
事实上,“褚橙”的销售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过上市之初的冷眼相对。销售商为了打开销路,打出了“褚时健栽种的冰糖橙”这一噱头,在当地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随后,依靠不断积累的口碑,“褚橙”逐渐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近两年来,“褚橙”更是搭上了互联网销售的快车,火遍线上线下。
原因分析
缺乏文化内涵
900年历史的“滇中梨王”,为什么卖不出“褚橙”的火爆,云南大学博士吴振南表示,本质而言,“褚橙”和宝珠梨都是水果,都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但“褚橙”形成的品牌效应更符合通过励志改变生活现状的积极向上愿景,反映了社会心态的迁移和变化,揭示了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而宝珠梨虽有“贡品”的传说,但这些故事已经过去很久,不一定能受到现代人的追捧。
管理无法匹敌
云南地方史研究学者赵立表示,宝珠梨据传是大理国时,宝珠和尚从大理国带来雪梨树苗,经与呈贡优良梨种嫁接,成为名果。经过数百年后,这一品种已有退化。“记得小时候吃宝珠梨,果核其实很小,不像现在很大一块。此外,口感上的甜度也降低了。”
而“褚橙”从生产到销售等都在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不像宝珠梨分散种植,分散销售。
品质品牌传播缺一不可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也对“褚橙”的成功进行了总结:“褚橙”的成功在于对质量的把握,对果树了解得很透彻,知道土壤酸性碱性多大、怎么换土壤,一般的人做不到,所以老头子天生就是顶级的企业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褚橙”质量再好,没有传播也没有办法如此深入人心。“褚橙”重要的传播方式是用互联网,营销“褚橙”的都是特别年轻的团队,这就是一个商业模式成功所必需的几大重要元素——产品品质、品牌建设、传播手段,缺一不可。
对策探索
集中管理让宝珠梨形成规模产值
对于“褚橙”的成功,呈贡区政协委员唐应龙十分羡慕,他表示,宝珠梨现在仍处在价值洼地,应该加以发掘。
据了解,目前,呈贡区宝珠梨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量2.3万吨,产值70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但要想让宝珠梨产生更大的价值,还面临一些短板。万溪冲社区负责人表示,宝珠梨销售主要依靠外地客商收购及本地销售,没有大规模的电商参与。目前,社区土地主要分散在各果农手上,要像一些品牌水果一样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渠道比较困难。不过,从去年开始,社区启动土地流转工作,希望借此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管理,形成规模化产值。
产业追问
云南水果能否都像“褚橙”一样牛
云南气候好,地理环境好,水果种质资源也非常丰富,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好条件。几乎在我省的每个地方,都有品质优良的特产水果。那么,这些水果如何才能像“褚橙”一样牛起来呢?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褚橙启示录:这些事儿能靠互联网解决吗?》的文章,将“产品质量仍是王道”的观点再次放大到众人面前。文中强调了褚时健在“褚橙”质量管控中的严苛与精细,提到一个细节:“褚时健和其他很多家农户都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拎着袋子,过秤,交钱,但褚时健不一样,他会把鸡粪倒出来,然后放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水分多少,看看有没有掺过多的锯末,并据此和卖鸡粪的讨价还价。”
此外,文章还提到,从团队来看,“褚橙”诸多方面都优于同行,才最终厚积薄发,脱颖而出。
春城晚报 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