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乡奋力追赶新时代——临翔区南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建设扫描

26.02.2016  21:07

  走进大山深处的临翔区南美乡,你会发现,现在的拉祜人,告别了低矮简易的茅草房,住进了红顶黄墙的特色民居房,走上了硬板路,用上了家用电器。人均纯收入从“八五”末的272元增长到去年底的5084元。眼前的变化彰显出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拉祜山,正在奋力追赶新时代。
  “飞上蓝天的阳雀,最欢闹;过上好日子的拉祜人,最欢乐;好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恩情说不完……”去年搬进新房子的罗扎多指着他家168平方米的新楼房喜不自禁地说:“做梦也想不到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能住上新崭崭的楼房,走上宽敞的水泥路,这好日子是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带领着拉祜人苦出来的。没有他们领着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他们就是尼喝翰祚摩(我们的领头人)。
  “去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希望我们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奋战在南美‘整乡推进’战场上的党员干部对南美乡‘直过民族’地区闯出跨越之路和发展前景信心倍增。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成为战斗在南美攻坚拔寨的市、区、乡村党员干部奋发而为的动力。”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说。

  南美是个典型的高寒贫瘠山区少数民族乡,属云南为数不多的高寒贫困、拉祜族群众聚集区和民族“直过区”之一。
  南美乡从远近闻名的特困乡到令人称羡的“村美、民富、人欢乐”的脱贫乡,整个过程用了不到5年。
  2012年,临翔区为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实施意见》,被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的南美乡,又在2013年被列为省、市、区的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立足南美乡实际,找准“贫根”,坚持精准扶贫,党建扶贫“双推进”。按照“抓生态、抓产业、抓整乡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扶贫开发、美丽家园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三合一”工程。市、区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集群、项目集权、资源集合、资金集中、规模集成、实施集力、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打好组合拳,努力闯出一条“直过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南美乡已完成整合的各类项目资金3.8亿元以上,全乡1022户群众全部入驻特色抗震安居房、人均纯收入达5084元,全乡贫困发生率由90%下降到22.4%。

  党旗飘红拉祜乡,决战之后尽开颜。数字背后,凝聚着市、区、乡、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心血和汗水。
  攻坚决战以来,2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7个区级部门,240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南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减少贫困人口3117人,用汗水赢得了民心。在攻坚决战中,拉祜山寨实现了“一村一景观、一村一特色”。
  南美乡拉祜族群众历史上长期过着狩猎生活,不善农耕。种包谷和苦荞,习惯于“种一片坡、收一土锅”的粗放耕作。多数人家每年都要靠国家救济度荒。“我那时也是个追山迷,成天和伙伴们抬着木弩、领着追山狗在老林中跑,一天不出去跑一趟,脚底板就痒。可到头来,饿穷一家老小,总也跳不出穷坑坑”。谈起当年的情景,50多岁的罗扎妥深有感触。“这几年来,政府扶持资金、技术、物资,教我们大力种烤烟、种油菜、种核桃,忙得休息的时间都不有了,这不,我家盖起了十八、九万的新房子,除政府各级部门补助的六万元外,剩下的都是我家这几年卖核桃、油菜、烤烟的收入。人忙起来,哪个还会想得起去追山打猎呢”。拉祜人破除陈旧、单一的观念,改变喝酒、晒太阳安于现状的懒惰习性,主动做事创业,形成点火把铲田埂,天未亮就在田间做活的新气象。

  摆脱了贫困的拉祜族群众吹起葫芦笙,跳起打歌舞。激情的舞步尽情表达着他们对新生活的颂扬。拉祜山乡满眼春,迎着“十三五”的阳光,南美乡将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