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镇康县因户施策精准扶贫 让贫困户享受更多“阳光雨露”
核心速读: 临沧市镇康县山高坡陡,是个集“边、山、少、穷”四位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8%,山区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全县还有近5万贫困人口的严峻现实,镇康县因户施策,确保对象精确到户、措施制定到户、成效显现到户,实现精准扶贫。
科学规划 建档立卡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地科学扶贫。”镇康县扶贫办主任穆正先介绍。为实现科学、精准、可持续扶贫,镇康县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合力攻坚的原则,全面摸清全县贫困人口底子,科学建档立卡,做到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确保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 镇康县根据人口、产业、公共资源“三聚集”的要求,重点在全县打造“三个示范带”、“五个聚居区”,先后组织实施了凤尾镇苗圃新村,军赛乡红岩、黄竹村上寨,木场乡和兴村、康临村等异地搬迁工程,把不太适宜人口居住的、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庄聚集到更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近年来,全县完成安居工程9478户,完成易地搬迁725户3409人。与此同时,按照旧村旧房改造的建设目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美化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有计划地把分散农户逐步向规模化种植基地、公路沿线、城镇周边转移,引导村民“下山、出沟、沿路、进镇、进城”,不断促进城乡融合。
合力攻坚 精准发力
走进镇康县勐堆乡彭木山村落水坝自然村,一幢幢三层小楼在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楼间芭蕉翠竹,与红瓦白墙的小楼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水墨画。村民赵林华家就坐落于“画”中央,庭院宽敞整洁,各种花卉竞相盛开。赵林华说:“我家是从海拔1500多米高山上搬迁下来的,2011年建的房,当时政府补助2万元钱,自己出资11万元。”谈到今后的发展,赵林华依旧兴奋,“只要把澳洲坚果、甘蔗、粮食种好,过上小康生活没有多大困难。”
在扶贫开发实施过程中,镇康县有效整合发改、新农办、住建、地震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在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搬迁和安居工程等扶贫项目上着力,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信贷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甘蔗、核桃、坚果、咖啡及畜牧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林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和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有效纳入到扶贫开发中通盘考虑,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推进,分步实施。目前,全县已完成安居工程9478户,完成易地搬迁725户3409人,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约30万亩,完成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6800人。
产业扶贫 固本强基
“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荒山也能值这么多钱,我们家的9亩荒山全种上了坚果,以后子孙后代的饭碗有着落了。”家住镇康县凤尾镇丙弄坝村的李培远看着自己满坡的坚果,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镇康县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结合山区适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实际,打好“林果牌”,走好“特色路”,群策群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南伞镇红岩村刷布厂的邓先和说:“过去村前村后闲置着大片荒山,现在,家家户户都在荒山种上坚果、核桃、咖啡,荒山不再荒芜,致富有了希望。”据了解,在刷布厂村,全村26户人家都种植了核桃树,最多的有600多棵,最少的也有50来棵。
截至今年7月,全县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96万亩,培育建设云南1号坚果产业园、红岩智慧咖啡产业园、如意橡胶产业园、蚌孔智慧畜牧产业园4个亿元产业园,逐步构建和形成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每个产业都有产业园经济引领的良好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扶贫路。(云南日报 记者张帆 通讯员李建军 周世美)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