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县打造农业经济新增长极

24.09.2015  10:22


  沧源自治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抓住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的机遇,实施科技增粮,全面推动农业向服务旅游创新驱动转型,打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该县按照高海拔地区发展核桃,中高海拔地区发展茶叶、低海拔地区发展甘蔗、橡胶等热区经济作物,竹子覆盖全县的产业布局思路,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出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一系列实施意见,把全县分为6大产业带,形成东部岩帅和团结为主的茶叶产区,东北部勐省为主的糖蔗产区,西部班洪、班老、芒卡为主的橡胶等热作产区,东南部糯良、单甲为主的核桃产区,勐董河流域为工业园区、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以及竹子覆盖全县的产业布局。

  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竹子、糖蔗、核桃、橡胶、茶叶等产业,通过整合“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地膜覆盖玉米栽培等项目和资金,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目前,全县高原特色农业面积达225.36万亩,其中,竹子97万亩、核桃51万亩、甘蔗12万亩、橡胶15.3万亩、茶叶10.6万亩、咖啡3.2万亩、粮食30.47万亩、蔬菜2.79万亩、生物药材3万亩。

  以“科技增粮行动”为主线,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套种技术推广、水改旱栽培、地膜覆盖等科技增粮措施,全县抢抓科技增粮项目机遇,成立科技增粮项目技术指导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让群众“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做有尺子、增收有法子”,以高产创建带来的成效,引导群众全面投入到科技增粮的实践中。上半年,先后在勐董、岩帅、勐省、勐来等乡(镇),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0953亩,玉米高产创建21371亩,共涉及33个行政村,9463户农户。

  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工作布局,全面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目前,该项目涉及全县10个乡(镇),参与农户达36487户,共建立粮食作物间套种核心区12个(套种面积1万亩),示范片36个(套种面积12万亩),辐射带动套种面积25万亩。套种模式包含核桃、橡胶、甘蔗、茶园、烤烟套种玉米,玉米套种蔬菜、豆类、青饲料,以及“核桃+魔芋+玉米”。

  针对农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水稻单产低于150公斤的低产田、“雷响田”,采取农业非常规措施,实施水改旱耕作改制。上半年,全县共完成水改旱2.86万亩,完成计划的143%。同时,在山区、半山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落实玉米地膜覆盖种植6.8万亩,为山区、半山区群众增收打牢了基础。

  坚持一产服务三产,围绕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立足市场消费、旅游服务、农村发展实际,把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舌尖上的生态园区、观光上的绿色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农家乐,开发鲜食专用玉米、景观油菜、葫芦、南瓜、冬瓜、黄瓜、佛手瓜、冬桃、蓝莓、提子、茉莉花等特色瓜果、生物药业、食用花卉种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蔗糖、茶叶、核桃、橡胶、竹子等传统产业和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咖啡、香蕉、木薯、畜牧业、渔业、蔬菜、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大量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先后建成碧丽源芒摆有机庄园、昆明仟玺万亩香砂仁种植基地、南葛兴邦葛根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等。

  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稳步推进勐省现代农业精品文化产业园、班老咖啡坚果文化产业园、勐角精品农业文化产业园、班老华建跨境橡胶庄园等规划实施,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沧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品牌。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形成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全县生态农业特色品牌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增粮、一产服务三产等举措,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逐步得到破除。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927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80万元,增12.6%;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6817.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5664.47万元,增8.2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30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9.9%,同比增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064元,比上年同期增813元,增长25%。临沧市沧源县打造农业经济新增长极
日期:2015-09-17 09:59 作者:关汪武 杜 娟 王云东 李金生 来源:临沧日报 点击:13

下载文件: 
  

  沧源自治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抓住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的机遇,实施科技增粮,全面推动农业向服务旅游创新驱动转型,打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该县按照高海拔地区发展核桃,中高海拔地区发展茶叶、低海拔地区发展甘蔗、橡胶等热区经济作物,竹子覆盖全县的产业布局思路,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出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一系列实施意见,把全县分为6大产业带,形成东部岩帅和团结为主的茶叶产区,东北部勐省为主的糖蔗产区,西部班洪、班老、芒卡为主的橡胶等热作产区,东南部糯良、单甲为主的核桃产区,勐董河流域为工业园区、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以及竹子覆盖全县的产业布局。

  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竹子、糖蔗、核桃、橡胶、茶叶等产业,通过整合“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地膜覆盖玉米栽培等项目和资金,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目前,全县高原特色农业面积达225.36万亩,其中,竹子97万亩、核桃51万亩、甘蔗12万亩、橡胶15.3万亩、茶叶10.6万亩、咖啡3.2万亩、粮食30.47万亩、蔬菜2.79万亩、生物药材3万亩。

  以“科技增粮行动”为主线,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套种技术推广、水改旱栽培、地膜覆盖等科技增粮措施,全县抢抓科技增粮项目机遇,成立科技增粮项目技术指导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让群众“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做有尺子、增收有法子”,以高产创建带来的成效,引导群众全面投入到科技增粮的实践中。上半年,先后在勐董、岩帅、勐省、勐来等乡(镇),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0953亩,玉米高产创建21371亩,共涉及33个行政村,9463户农户。

  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工作布局,全面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目前,该项目涉及全县10个乡(镇),参与农户达36487户,共建立粮食作物间套种核心区12个(套种面积1万亩),示范片36个(套种面积12万亩),辐射带动套种面积25万亩。套种模式包含核桃、橡胶、甘蔗、茶园、烤烟套种玉米,玉米套种蔬菜、豆类、青饲料,以及“核桃+魔芋+玉米”。

  针对农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水稻单产低于150公斤的低产田、“雷响田”,采取农业非常规措施,实施水改旱耕作改制。上半年,全县共完成水改旱2.86万亩,完成计划的143%。同时,在山区、半山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落实玉米地膜覆盖种植6.8万亩,为山区、半山区群众增收打牢了基础。

  坚持一产服务三产,围绕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立足市场消费、旅游服务、农村发展实际,把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舌尖上的生态园区、观光上的绿色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农家乐,开发鲜食专用玉米、景观油菜、葫芦、南瓜、冬瓜、黄瓜、佛手瓜、冬桃、蓝莓、提子、茉莉花等特色瓜果、生物药业、食用花卉种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蔗糖、茶叶、核桃、橡胶、竹子等传统产业和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咖啡、香蕉、木薯、畜牧业、渔业、蔬菜、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大量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先后建成碧丽源芒摆有机庄园、昆明仟玺万亩香砂仁种植基地、南葛兴邦葛根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等。

  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稳步推进勐省现代农业精品文化产业园、班老咖啡坚果文化产业园、勐角精品农业文化产业园、班老华建跨境橡胶庄园等规划实施,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沧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品牌。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形成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全县生态农业特色品牌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增粮、一产服务三产等举措,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逐步得到破除。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927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80万元,增12.6%;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6817.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5664.47万元,增8.2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30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9.9%,同比增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064元,比上年同期增813元,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