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实施林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22.01.2016  17:31

临沧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7%,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脱贫的症结也在""。

山既是"劣势"也是优势。为使山区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长期以来,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吃透"山情,以"坚果+""核桃+"等发展模式,发展好林果业,一曲曲"万元山"建设的山区林业精准扶贫交响曲在临沧奏响。

"坚果+"模式实现热区群众"万元人"梦想

临沧低热河谷的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与澳洲坚果原产地相近,是最适宜澳洲坚果规模化发展的地区。

为让有着低海拔热区资源的山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近年来,临沧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开展打造"坚果+"模式,将坚果与其他种作物套种,实现以短养长、长短互补,一大批"坚果+咖啡""坚果+茶叶""坚果+养殖"基地建成,调动了农民管护坚果的积极性,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

"坚果树下套种咖啡、茶叶和山稻谷,以后再在坚果林中养上些蜜蜂、土鸡等,将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有机结合,加上现在正在装修的休闲山庄,我的'王氏坚果庄园'就更赚钱了......"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的坚果种植大户王习宁很忙碌,每天都要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作为镇康县坚果庄园的典型代表,王氏坚果庄园紧紧围绕"八星"庄园建设要求,突出"庄园在寨中、寨中有农庄"的理念,打造主产坚果、配套其它产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天然经济大棚"。目前,庄园内种植澳洲坚果1400亩,发展林下产业700亩(其中:套种咖啡140亩、茶树300亩、山稻谷260亩)。目前庄园挂果面积400亩,产壳果14吨,年产值30万元,林下产业产值36万元,庄园全年经济收入66万元。

在王习宁的带动下,使地处祖国边境田坝村327户苗族群众通过发展澳洲坚果走上了致富路。

云县幸福镇张国荣2009年开始种植澳洲坚果,他介绍说,种坚果不需要太多劳力,果苗都是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的,现在的种植面积为170亩,去年有50亩挂果,人均收入接近1万元。

据统计,临沧市已发展澳洲坚果产业基地149.49万亩,挂果19万亩,产量6500吨,产值2.1亿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众多引种省份和地区中,临沧成了发展速度最快、种植面积最大、加工生产能力最强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澳洲坚果基地市,成了名副其实的"澳洲坚果之乡",成了边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核桃+"模式让冷凉山成了"万元山"

凤庆县洛党镇康箐头村是高海拔的冷凉山区,群众收入低,一直在贫困线下挣扎。但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和开展各种林下种养殖,这种情况得到彻底改变。

箐头村农户李会介绍说,他家通过开展"核桃+魔芋"的种植模式,到盛产期,核桃每亩能够达到250公斤的干果,按30元一公斤的价格算,能够达到7500元左右,魔芋三年一个周期,平均下来,每年每亩能够达到5000元的收入,两项加在一起,每亩每年能达到12500元左右。

通过多方实施,临沧总结出了多种成功种植模式在全市推广,引导农民在高寒冷凉山区大力推广"核桃+魔芋"套种模式。凤庆县洛党镇万元山的创建依托龙头企业,主要采取"核桃+魔芋""核桃+蚕桑""核桃+药材"三种模式,确保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以达到"万元山"建设目标。

凤庆县是中国核桃之乡,有400多年核桃种植的历史。为把核桃产业培育成全县农民的绿色银行,凤庆县把发展核桃产业列入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出发,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把凤庆建成"泡核桃大县"的奋斗目标。凤庆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先导、退耕还林为契机,出台《凤庆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动全县广大群众以每年发展10万亩的速度,大力推进核桃基地建设。目前,凤庆县核桃产业覆盖全县13个乡镇的187个村,惠及80%农户,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70万亩,挂果96万亩,人均3.6亩,实现产量9.18万吨。凤庆县39万余人从事核桃种植、管理、经营、加工、销售,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2158户,5万元以上的农户达3680户。核桃产业已成为凤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凤庆县还充分利用好全县170万亩的核桃林下空间,提高林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林下种植、养殖、有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8.8万亩,其中:"林茶"模式10万亩,"林芋"模式11万亩,"林菜"、"林药"、"林菌"、"林禽"等模式7.8万亩,培育林下产品加工企业6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5.8亿元,农民人均林下经济收入1280元。2015年,凤庆县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2014-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临沧市林业局 | 作者:陈德荣 | 栏目编辑:陈元贞 | 栏目审核: 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