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论坛—中国“主场外交”高歌猛进的“开门红”
1月8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2015年1月8—9日,中国—拉共体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三个成果文件。
作为中拉合作的顶层设计,《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提出,“我们将遵循尊重、平等、多元、互利、合作、开放、包容和不设条件的原则,决心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在论坛主要领域及双方商定的其他领域开展对话,促进共同可持续发展、社会福祉和经济增长,为南南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中拉合作的行动纲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明确了中拉在多个领域合作的细则,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而《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将为中拉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的,其“旨在为论坛建章立制,将明确部长级会议、中国-拉共体‘四驾马车’定期对话、中拉国家协调员会议等协调合作机制”。
作为2015年中国外交的首个主场活动,中拉论坛开启了新一年中国外交布局谋篇的新旅程,意义非凡。
第一,这次首场外交,体现了拉美国家对与中国合作的向往。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些年来拉美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好,美国同拉美的贸易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再加上近两年来,石油、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下跌,拉美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低速发展状态。
21世纪以来,中拉贸易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616亿美元。中国成为拉美国家石油、矿产品、粮食作物的大“买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影响日趋显著。
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增加也更为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拉美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2014年估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国家普遍认识到,只有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才能够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的发展。
第二,体现了中国外交和经济发展上的宏大战略布局。由于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经济获得了长期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日益和美国拉近。但是,随着经济技术规模的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同时保有大量的富余产能,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中国资本迫切要走向海外,通过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拉美国家和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蕴藏丰富,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人口基数比较庞大,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人文素质又相对较高,中国和拉美国家拥有扎实的合作基础。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国家,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会晤。中拉领导人共同决定,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主题,共叙友谊,共谋发展,共商合作,一致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这次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外交和经济发展战略在拉美取得的新进展。
三项成果文件标志着2015年中国首个“主场外交”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次会议既包括政治安全上的全面合作,又是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轴的合作;既是一次推动解决中国—拉美双边事务的合作,又是一次关注国际关系,包含国际全局动态的合作;既是一次努力推进解决当前问题的合作,又是一次立足未来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周永生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导)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