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兴:在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6.10.2014  20:05
加强制度建设   创新工作方式

努力开创勤工俭学工作新局面

——在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宋光兴

(2014年9月2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和交流我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经验,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昨天,大家参观了曲靖市民族中学以及沾益县、宣威市五所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这些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曲靖市、红河州教育局、曲靖市沾益县教育局、昆明市石林县教育局、德宏州陇川县教育局分别作了勤工俭学经验交流,沾益县还通过播放勤工俭学专题片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曲靖市宣威靖外明德小学、楚雄州南华县民族中学、曲靖市民族中学分别代表全省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交流了他们各自开展勤工俭学的具体做法。以上这些发言和交流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示,增强了我们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信心。下面,结合当前我省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勤工俭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结合当地实际,依靠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的一条成功之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我省中小学校坚持开展以种植、养殖等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不仅向学校食堂提供大量肉、油、蔬菜,提高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水平,改善了学生营养状况,救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培养了动手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搭建了有效平台。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及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三十多个相关文件,就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和管理、人员编制、用地、资金补助和支持、税收、表彰和奖励等作了说明和规定,为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要求。例如,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地方人民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141号)中指出,“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民政和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扶持,支持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寄宿制中小学校应确保勤工俭学用地,中学每校不少于10亩、小学每校不少于5亩,真正用于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水平。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2012年,又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5号)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努力为长期保留的中小学解决好勤工俭学的基地,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要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通过勤工俭学的产品和收入,进一步补充和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2013年12月23日)指出: “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3年7月2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二十三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标准优先为民族地区的学校配置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配齐学科教师;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学校勤工俭学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扶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 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教基〔2014〕4号)第二十九至三十二条就勤工俭学基地管理提出了要求。第二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调剂、划拨、开发校内闲散土地、租赁等形式,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建立学生勤工俭学基地。第三十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第三十一条,通过建立勤工俭学基地,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通过加强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达到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伙食和营养,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第三十二条,学校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明确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和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要根据寄宿学生数量,确定劳动实践基地的种养殖规模,作出科学的种养殖计划。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成融教育教学、劳动实践、农科实验、生活娱乐为一体的育人场所。

其他重要的文件还很多,内容涉及面广,比如,就大家关心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的编制问题,1983年国务院批转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勤工俭学的管理机构。”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部门勤工俭学管理机构有关问题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87〕72号)指出: “勤工俭学管理机构是对校办工厂、农场等进行管理和扶持的上级部门,是保证勤工俭学稳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机构。”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中也明确了教育部门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编制的问题。

2012年,省人民政府在连云宾馆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高峰副省长、何金平厅长对全省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该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财政还安排了8000万资金用于我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最近,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制定《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以上文件和工作要求充分说明了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性。勤工俭学过去是云南办学的亮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同志们应清醒认识到,我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今年7月份,省政府杨杰副秘书长在省人大代表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办理面商会上指出,我省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勤工俭学是我们的优势,还要长期坚持。我省的省情决定我们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必须坚持勤工俭学工作。

二、认真学习和推广 勤工俭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 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2013年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统计,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4515.42万元; 接纳学生劳动实践人数达6632979人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3013.08万元,资助人数达284372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1370.98万元;用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3170.95万元;其他方面支出1048.50万元。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学校创造了收益,家庭减轻了负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同时,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还接纳了大量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既助学又育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二) 各地 因地制宜 开展 勤工俭学,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各州市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以种植、养殖为重点的勤工俭学活动。德宏州陇川县处于边境山区,农村学生贫困面大,为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县教育局规定各级学校都必须结合实际开展勤工俭学,在教育局的协调下,县科技局、农业局非常支持学校开展该项工作,辖区内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勤工俭学基地,有的学校基地还成为农业局的科普示范点,县农业局经常组织科技员到学校指导种养殖工作。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尝到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甜头,教学质量提高了,劳动实践增多了,师生生活变好了。许多学校没有土地,从当地老百姓那里租用土地开展勤工俭学。由于特殊的原因,陇川县留守儿童多,贫困人口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问题,部分贫困学生不交任何费用,免吃住,完成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同时,有的贫困学生在学校参加劳动的过程中掌握了生产技术,带领家庭致富,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文山州丘北县的勤工俭学工作在2010年的“两基”国检中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评价。丘北县将勤工俭学作为破解农村学生就学难的突破口,按生均10平方米以上标准配备勤工俭学基地,并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分配到班级进行管理,全力开展种菜养猪活动。新店中心校搭建了占地6亩的7个大棚,把大棚安排到各班栽种,制定了班级勤工俭学评比制度, 2010年,学校全年创收47万元,纯收入达32万元。楚雄州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05年,全国中西部地区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在楚雄召开,参会代表观摩了楚雄市、南华县等辖区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对楚雄州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教育部向全国发了简报。目前,楚雄市一些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附近的农民看到学校种什么、养什么就跟着做,勤工俭学不仅助学育人,还带动当地农民走向致富路。红河州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高峰副省长的充分肯定,他亲自批示:“红河州各级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成效显著,全省要向他们学习,请教育厅进行表彰宣传”。红河州金平、建水等县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如金平县十里村中学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中,自筹资金,修建蔬菜大棚、猪圈等,养猪、种菜,通过学生参与劳动,解决了学校学生的吃饭问题,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全省的典型。

曲靖市民族中学为了让广大师生吃上放心的肉食、蔬菜,在城区外租地80亩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仅仅一年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基地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肉食、蔬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基地工作,派出了当过办公室主任的语文高级教师亲自管理基地。学校放假了,多余的蔬菜、生猪怎么办,曲靖市民族中学在菜市场支起了摊子,卖自己生产的蔬菜、生猪,假期里仍然实现每天1000多元的销售收入。曲靖市教育局积极协调市属各部门关心支持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曲靖市沾益县、宣威市等勤工俭学工作已步入正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没有因为假期的到来放松了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沾益县80-90%的学校都开展了勤工俭学工作,刚才沾益县教育局交流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沾益县菱角乡第三中学也是开展勤工俭学的典型,学校向当地村民租用200余亩耕地开展种养植生产,多渠道筹资140余万元勤工俭学经费,建成了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以及200余亩蔬菜基地、草场、青饲料基地、养鱼基地。勤工俭学基地年产蔬菜200余吨、饲料40余吨、产鱼2吨。产品除满足学校食堂需求外,还供应给周边学校。

(三) 勤工俭学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过程中,各州市加强了勤工俭学管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昆明、玉溪、德宏、怒江等州市每年由财政安排50-1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2012年,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怒江州泸水县政府每年与各乡(镇)政府、县教育局与各中心校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勤工俭学工作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并为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安排启动资金。省教育厅把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为数不多的表彰项目之一长期保留下来,目前正积极准备出台《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三、当前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形势总体是好的。许多州市在开展勤工俭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由于多种原因,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发展还不太平衡,勤工俭学工作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从最近三年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的统计情况看,以生均销售收入和生均销售利润计算,昆明、楚雄、怒江、版纳、玉溪、普洱6个州市的勤工俭学基地平均收益位于全省前列。2013年,昆明生均销售收入达97.97元,生均销售利润达80.23元。关于2013年全省勤工俭学的统计材料,已给每个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发了三本,请各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查找本州市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不足,充分借鉴其它州市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勤工俭学工作。

从全省来看,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勤工俭学工作重视不够,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制度缺失。

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与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领导重视,勤工俭学管理人员配备得力的地方,工作就开展得好,相反,工作就会停滞不前。领导重视,执行力就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落实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就快。例如,2012年,以营养餐和勤工俭学为主题的全省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有的州市很快就组织召开了本州市的勤工俭学管理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如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玉溪市政府每年给全市中小学50万的勤工俭学资金补助,制定并出台了《玉溪市勤工俭学考核办法》。而有的州市对该项工作始终重视不够。省政府安排了8000万资金用于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虽然不算多,但每个州市都划拨了一些,有的州市实施下来成效很大,建成了一大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如昆明市各县区、曲靖市马龙县、沾益县、宣威市等。而有的州市却几乎没有动静,仍然死水一潭,拨下去的资金被用到其他方面了。有一两个州市,下去调研此项工作的时候,跑几个小时也见不到一个勤工俭学基地,一两年过去了,有的学校拨下去的钱用于建盖猪圈但还没盖好,有的建了猪圈但还没有养猪。有的州市管理机构不健全,换人勤,工作在走下坡路;有的州市统计工作滞后,统计数字问题很多。总的说来,部分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制度缺失。

(二) 开展勤工俭学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全省许多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较差,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有的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很多,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种养殖规模小,种养殖技术含量低,产出少。有的勤工俭学基地,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勤工俭学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较差,基地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学校对基地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对基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研究不够。假期中,许多学校放弃对基地的管理,效益出不来。

(三)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 勤工俭学 的育人功能,学生不能享受 勤工俭学带来的 成果。

有些学校将自己的勤工俭学用地租给第三方,由第三方进行种菜养猪,收获的蔬菜、产出的生猪等全部拿到市场销售,不能平价卖给学校食堂,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实惠。我们不鼓励学校以这种方式开展勤工俭学,也不能给予任何资金支持。今后,凡出现此种情况的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全国勤工俭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配备专业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管理辖区内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国务院还就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人员的编制问题作了相关说明。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省单独成立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的州市只有昆明市及其辖区内教育局,其他州市,有的挂靠在教育局计财科,如昭通、保山、怒江、红河、版纳等,有的放在教义站。省教育厅由教学仪器装备中心负责该项工作。现在各州市县教育局要单独成立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不太可能,但是勤工俭学管理的职能无论挂靠在哪个科室,该科室都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近年来,有的地方换了分管领导或科室领导,该项工作就被边缘化了,分工不细,责任不明确,每年的统计上报工作也不能按时完成。可见,抓好勤工俭学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希望本次会议之后,没有专门设置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的州市,应确保承担勤工俭学管理工作相关科室的科长兼任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一名勤工俭学工作人员专门管理该项工作。同时,各县(市)教育局也要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管理勤工俭学工作。各县(市)教育局要积极联系农业科技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勤工俭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管理,制定并完善勤工俭学工作管理制度,并为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 二) 加强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建设 ,提高 勤工俭学的科技含量

各州、市、县要打造一批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多年的实践证明,建设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是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的面积通常在3亩以上。学校勤工俭学基地适合种什么、养什么,各地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高勤工俭学的科技含量。昨天参观的几所学校的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都已进入良性循环,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靖外明德小学等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不仅为本校学生食堂提供蔬菜、猪肉,还为周边学校平价提供蔬菜等。陇川县、沾益县等地的勤工俭学取得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重点抓好一批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建设。陇川县各中小学校长都十分清楚开展勤工俭学的好处,许多学校没有土地都要向附近的农民租用土地开展勤工俭学。

各州市要充分利用当地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每年组织辖区县教育局召开一次勤工俭学现场会。要提高勤工俭学基地的科技含量,增加蔬菜肉食的产出,要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更多的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勤工俭学工作有效开展。

各级地方政府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对辖区内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引进、减免税费、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农村中小学要把勤工俭学的发展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措施并纳入考核管理。同时,要建立学校勤工俭学启动经费的补助机制。对长期保留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照小学不低于5亩、中学不低于10亩的标准,就近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生产劳动基地。

已经具有勤工俭学生产劳动基地的学校,要不断投入,改善勤工俭学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比如,修建大棚、圈舍、水利设施,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勤工俭学生产劳动基地要解决好引水灌溉、建盖猪圈等问题,以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和取得稳定的产出效益。在资金投入方面,各州市要建立长效机制,每年都拨给一定的资金,稳定投入,对做得好的学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

(四)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育人功能, 营造有利于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勤工俭学是有组织的集体劳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一技之长的重要平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多年实践证明,勤工俭学在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多年来,我省许多学校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已探索出不少成功的管理经验。各州市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接受劳动锻炼,拓宽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视野,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教室里学不到的经验,激发学以致用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互助合作能力,增强用一技之长服务家乡建设的动力。

各地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过程中,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勤工俭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宣传勤工俭学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宣传,从思想上和舆论导向上为勤工俭学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氛围,让社会了解勤工俭学,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更加广泛的关心和理解,支持帮助勤工俭学工作。近几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典型,各地要注意总结宣传,学习交流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推动这项工作全面发展。

同志们,实现云南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进勤工俭学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解决好中小学学生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勤工俭学工作在我省教育发展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行政管理者,每一位校长及分管勤工俭学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开展勤工俭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以父母之心,解决好贫困学子在学校生活期间的困难。希望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支持,共同为推进云南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