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经济为全球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26.02.2018 22:51
本文来源: 发改委
编者按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均上调了0.2个百分点,并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6.6%,反映出全球增长势头加强及有关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是否能持续?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未来3年三大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仗如何打赢?为此,本报特邀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作出相关解读。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讨论。
近期,关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轮全球经济复苏是中国经济带起来的,但随着中国房地产调控和金融监管加强,2018年可能会把世界经济带下去,这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空头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一轮美欧经济复苏是自身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结果,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也对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特别是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应妄自尊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率先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缓慢复苏。这一轮美国经济复苏有其自身逻辑,主要原因是其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比较健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破坏了美国金融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后美国率先推出QE、零利率,美国的家庭部门、金融部门,尤其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更幸运的是,美国的科技部门没有参与到上一轮投机当中。而且,美国这轮复苏与2000年以后的那一轮不一样,这轮复苏是采用“宽货币+严监管”,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没有导致金融结构变脆弱,通俗说就是“压着步子走”,这就拉长了美国这一轮经济复苏的持续时间。上一轮2000年以后美国的复苏,是“宽货币+宽监管”,货币放水,大量金融创新加杠杆,导致了金融结构的脆弱性。
随着全球经济筑底回升,通胀预期升高,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其中包括,美联储加息缩表;2018年1月份欧洲央行降低购债规模;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紧货币严监管去杠杆等等。同时,全球流动性拐点迹象日益明显。目前,主要经济体正处在加息周期上半场,通胀预期上升但压力不大,金融条件虽在边际抑制经济活动但不足以阻止经济复苏,高杠杆高债务部门能够承受压力,但冲击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会增加,股市分子盈利与分母利率赛跑。
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全球都在反思货币政策锚定通胀还是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现在来看,各国央行都认识到了锚定通胀的局限性,开始关注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中国央行也更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其中,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物价水平的稳定以及经济和就业增长;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对症下药,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相互补充和强化。
受益于美欧经济复苏,中国出口开始复苏。按美元计,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为7.9%,比2016年的-7.7%、2015年的-2.9%的增速有大幅改善。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汇率5.8%,但对欧元贬值6.78%,人民币升值主因是美元走弱和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随后,职能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释放出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期待汇率企稳的信号。 经济日报
本文来源: 发改委
26.02.2018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