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历史 石龙坝水电站建成105年仍在发电
5月17日,在第41个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华电首届公众开放日和第一届“度度关爱”社会责任月活动走进云南省石龙坝水电博物馆,近距离触摸石龙坝百年历史,感受第一代云南水电人敢为人先,实业救国的精神。
17日11时,天上下起蒙蒙细雨,统一着装的市民、用电企业代表和华电人,走进位于云南滇池出口螳螂川上游的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距省会昆明42公里,占地面积213亩。于1910年8月开工,1912年5月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中国水电事业从此起步。它经历了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历经105年仍在运行,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
走进石龙坝水电博物馆,跨过高高的门槛,里面是百年前的四合院,古朴大气的院落、斑驳的石板、木结构的房屋,静静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石龙坝第一机房的门沿上,一幅石质对联特别醒目:“机本天然生运动,器凭水以见精奇。” 参观团走进斑驳的机房里,1910年的水轮机依然如故,发出阵阵轰鸣声。
在水电站的“国旗”碑前,参观团里的党员们还激动地重温入党宣言。
“当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重温入党誓词时,那一刻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让我想起了入党的初衷,想起了曾经立下的誓言,想起了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昨天......”仪式结束后,党员朱红晖仍然激动难平。
馆内院子两侧,陈列着建站以来的重要文物,当初德国工程师使用过的保险柜、1912年德国制高压开关、大理石的配电盘、老机转轮、三块记载当时建站重要大事的石碑等,全部保存完好。石龙坝发电厂在职党支部书记樊永生向大家讲述了石龙坝的百年历史。
没见过电灯就要修水电站
近代之中国,积弱积贫;西南之昆明,一度成为变革的前沿。
1908年,法国人以滇越铁路通车需要用电为由,要求清朝滇政府准其在螳螂川修建水电站,此举激起各界的愤怒,云南的一些有识之士主张自办电力。
当时的云贵总督李经羲批复以商界为主在云南自办电业,并道:“从今起,二十五年内不许外人来滇办电!”
当时筹建石龙坝水电站工程需50万银元,招募商股后,定名为“商办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由王鸿图任公司总董事长。樊永生说,“那个时候,从来没有用过电灯的昆明人,却要建一座水电站,这似乎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
中国第一台水轮水电机组
把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至
今天,或许很难想象耀龙公司购买的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柜等数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是如何经海路由轮船运到越南海防,再经滇越铁路运到昆明的。
当时是这样记载的:当机器设备运抵昆明后,耀龙公司派出300多人合力搬运。他们将大型机器拆散,分块搬运到大观楼上船,中型机器在得胜桥上船,从盘龙江入滇池,再入螳螂川而至靠近工地的地方上岸。小型机器和配件就靠人背马驮,一步一步运至工地。
在崎岖的陆路上,工人们在地上铺了滚木,机器置于其上,再由十余条水牛在前牵引,数十名工人在后推撬,寸步而行,绵延不绝。河岸至石龙坝电站7公里路程,竟耗时一个半月,方得完成。这样的干劲,无不透着实力救国的坚定信念。
从数十吨重的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到细微易碎的电灯泡、保险丝,都要漂洋过海,辗转至越南海防,再经滇越铁路而入昆,其中之艰难,难以想象,让人动容。
大理石配电盘
樊永生还特别讲述了大理石配电盘的故事。
1912年石龙坝电站投产前夕,滇越铁路遭遇洪水中断,前辈们不等不靠,集思广义就地取材用大理石做成了这个配电盘。
“这是一个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也许在今天一个熟练工用现代的技术,最多两天就能够做出规整的配电盘,但是这块饱经沧桑的大理石配电盘是在手工业时期靠工匠一锤一錾打磨平后用木柄钻钻出来的。”华电云南公司职工金艺平对这块大理石配电盘惊叹不已,他觉得,从这块历经沧桑的大理石配盘可以看出工匠们精湛的技术,更展现出电力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