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
制造业企业在中国500强中的数量增加、入围门槛进一步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虽然质疑声渐多,但中国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很多中国企业家和学者认为,巨大的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充裕的回旋空间仍将奠定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科研创新的加大投入乃至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等,将全方位助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个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发展,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够完成所有配套工作,而在其它国家,可能需要半个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这句话,形象刻画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无可取代的产业链优势。
这并非李东生的单独感受,记者听到许多类似案例:一些国家在建设大型工程时,开始选择西方企业承接,工程进展中系统成本急升、远超预算,不得不回过头来求助中国企业,并由此认识到中国制造在系统集成和产业链方面的强大优势。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减速和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外界对于“中国制造”的质疑声逐渐增多。近日,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一项报告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报告以美国为基准对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劳动力、能源等成本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如果美国的成本指数是100,中国制造的成本指数就是96。这一报告被解读为,随着工资大幅上涨、能源成本上升等,向来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在全球制造业赛跑中开始落后。
不过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并不认同这一结论。“报告指标系数的确定并不合理。”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说。他表示,制造业的成本受能源结构、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具体分析。“美国的能源是天然气,而中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是煤,不能混为一谈。”。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制造业至少在两方面还有发展战略纵深的空间,一是东中西部发展程度差异提供的成本空间;二是影响制造业分布的因素除成本导向外,更在于产业链的发展,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中国制造业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具有明显优势。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计划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空心化趋势仍在继续。以美国为例,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美国500强企业实现净利润大幅下滑12.57%,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其中制造业企业176家,比上年减少6家;营业收入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我们与全国各地的用户联网,产品的震动、温度等各种数据就可以实时传到企业控制中心和手机终端,在沈阳总部就可以在线监测、预警。”沈阳鼓风机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邓长辉说。
他介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益,目前集团的服务公司正成为一大新的增长点。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变化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新形势下注重创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的一个例子。
对制造业而言,技术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此次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中国制造业500强纳入统计的473家企业中,投入研发费用总额4814.65亿,比上年提高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平均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5.5%。
而这些投入现在已经产生了令人可喜的效果。纳入统计的440家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42.1万项,比上年增长10.5%;平均每家拥有专利957项,比上年增长13.93%。“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将有助于强化中国制造长期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
来源:新华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