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在昆启幕 研讨劳马戏剧作品

25.08.2016  07:13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8月24日,第六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劳马作品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启幕。来自西班牙、蒙古国和国内的众多学者、作家、翻译家共同研讨劳马的戏剧作品。

中华文艺复兴论坛由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著名诗人李森,著名诗人、先锋摄影家默默,著名诗人李亚伟、时代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郭力家等联袂发起,旨在点燃中华文艺复兴的“星星之火”,达到“克己复梦,诗意人生”的目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次活动由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院人文学部、《作家》编辑部、《学问》编辑部联合举办。

劳马,本名马俊杰,辽宁大连人。曾用笔名金舟、峻捷、老马、董家驹等,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劳马现供职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多年的行政、教学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出版有长篇小说《哎嗨哟》,中、短篇小说集《傻笑》、《个别人》、《情况反映》、《某种意义》、《潜台词》、《等一会儿》、《幸福百分百》、《非常采访》、《一个人的聚会》、《柔软的一团》,随笔《笑亦载道》等。劳马的作品曾先后荣获“蒲松龄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蒙古国最高文学奖”等。

研讨会上,学者们以劳马的《巴赫金的狂欢》、《苏格拉底》、《好兵帅克》、《契诃夫医生》、《愤怒的笑声》、《错乱的影子》等六部话剧为对象进行讨论分析,众名家各抒己见。

李森表示,“所有创作都是身体行为和灵魂结构的书写;在所有创作中,作家自己都是最重要的第一角色。无论生活还是写作,从来都是我们自己将自己搬上了人生和戏剧的舞台,用自己的身体行为和心灵书写去阐释生活和文学。

劳马是作家,但也是科班出生的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认为,劳马对艺术的理解并不停留在一般二般的风格层面,他追求哲学高度,即精神升华,通而不俗,这在喜剧创作中很难兼容。

他对艺术的理解并不停留在一般二般的风格层面,他追求哲学高度,即精神升华,具体说来是通而不俗。这是一种境界,甚至可以说是一对矛盾,在喜剧创作中很难兼容。

劳马的成功在于他是中国最独一无二的。”著名作家阎连科分析了劳马剧本写作与作家、小说及自身小说风格的联系。他表示,文学作品常常会被深刻性绑架,并因此丢掉了生活。而劳马的剧本讲的都是日常,笑的也是日常,却也因此而深刻。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汉学家达西安娜认为,劳马话剧的特点就是回返与重提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典型,以达到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狂欢与对话的多声部叙事效果。这使欧州的历史与文学以陌生而又熟悉的具象方式出现在中国舞台,并被赋予新的意义。

西班牙国家高科委研究员达尼埃尔表示,“导演必须认真研究分析作者和作品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以及有关文学内容与旨趣。通过劳马剧作《苏格拉底》的分析,可以了解话剧表演的不同效果以及所蘊含的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