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学院举行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

15.10.2015  09:26

    爱沙雷大夫对中医了解深刻 云南中医学院 供图

    外国人怎么学习中医学?“我们会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原文进行翻译,随后借助《说文解字》再对一些关键字眼和语言结构给予解释,受众不一定需要掌握古汉语。”昨日,云南中医学院第三届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开讲,借助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医已经在显示出其独特魅力。法国职业医生、针灸师,有法国国内的针灸第一人之称的爱沙雷大夫还对外国人如何进行中医教学进行详细解读。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国内外中医学专家将就法国和英国的中医临床、西方中医与文化传播、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意义等话题进行观点交锋。

     翻译

    外国人理解中医 翻译是关键

    “我自己是学医出身,但拿起几千年前的中医典籍都还是会有很多疑惑,但外国的医学专家对这些经典却如获至宝,毫无疑虑地接受。”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西传研究所所长贺霆说。

    对于中医的理解,法国雷恩大学社会学系教授Jean-Yves Dartiguenave说:“在西方,对我们来说,研究中医对了解相异性关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其实对外国人来说,中医学中的词汇翻译非常关键,在网上有很多关于对中医的“神翻译”影响国际学术界对中医的认可。比如说,口腔上火,外国人会理解为:“我口腔怎么会着火,是不是喝点水就能熄灭?”其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的问题。对此,Jean-Yves Dartiguenave强烈支持:“学校之间交换硕士生或博士生。我们也准备好迎接对此感兴趣的中国学生。

     研究

    从中医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我从1987年创建了一个研究小组,围绕中国古代宇宙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爱沙雷大夫说,中医可以说是中国最微妙最精髓的文化,而这个小组是希望更好理解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中所表述的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身体和精神机制。

    “西方精于物理,而东方则精于医学。”爱沙雷大夫说,物质世界是可以通过物理具体描述,但中医是不断变化互动的学问,讲究内在和谐。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表现形式,通过中医更容易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

    在汉字旁配上拼音大声朗读

    外国人学中医是怎样学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事先接触图案和字形,有助于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浸入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学起中医来更容易一些。”爱沙雷大夫说。

    在法国,学生学习中医,是从中医古籍中挑选的章节及人体气机解释性图解抄写描画在大幅厚纸板上,并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然后,在每个汉字旁边都配上拼音,在翻译和讲解之前,先面向听众大声朗读。

    学生在熟悉了汉字的声韵、古文句子的呼吸和节律、虚词的停顿后,就能营造一种虚实相间的韵律,让听众解开心中疑问,进而整个身心参与其中。

    此种集体研读古籍经文的方式意义深远,听众虽然对相关字形、声音和意义起初一无所知,但它为外国人打破西方语言相关的思维习惯起到作用,当将词语句子翻译成法文,并对其含义予以解释说明时,就能融入汉字的形音和句子韵律节奏。(春城晚报 记者罗南)

     新闻链接

    老外译中医术语

    五脏六腑翻为五仓库六宫殿

    曾经有外国人把中医里分指身体3个不同部位的“三焦”翻译成“三个加热器”,把“五脏六腑”翻译成“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白虎历节”(关节肿痛,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译成了“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人体穴位“公孙”翻译成“爷爷和孙子”。

    近年来,外国人看病选择中医的情况越来越多,可是,中医专业术语翻译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这让中医学者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非常头疼。

    据悉,把中医药系统译成外语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翻译版本主要为英语。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了一部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译本。

    从1925年至2003年,《素问》出现了9种译本。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有些关于中医药的内容,但过于零散,不能形成中医药全面系统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首次出版了《中国针灸学》英译本,但此书只局限于针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国内外学者翻译和撰写的词典、专著和教材逐渐增多,有英、法、德、西、俄等多个语种。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