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鱼河入湖口湿地如何提升18日听证 欲设700个车位游湿地停车不发愁
近年来,滇池湿地成为昆明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节假日,环湖东路边的湿地可谓人潮汹涌,停车的地方都没有。昨日,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举行《捞鱼河入湖口湿地提升规划方案》听证会,捞鱼河湿地未来将考虑作为非全封闭的湿地对游人开放。
问题
弯道多转弯急 不宜骑车
捞鱼河位于昆明主城区东南方向,滇池东岸,隶属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片区。本次湿地提升规划用地东起环湖东路、西止滇池水岸,北临规划21号路、南至罗家村北侧道路,捞鱼河从用地中部自东向西流入滇池。项目用地总面积为46.53公顷(698亩),整体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状。
污染:作为滇池主要入湖河道之一,受连续干旱缺少新鲜补水、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劣Ⅴ类等原因影响,近年来捞鱼河入湖水质达不到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地表水Ⅴ类水要求。为此,度假区规划在捞鱼河入湖口湖滨区域,利用河道两侧中山杉生态防护林带,对已建捞鱼河河口湿地进行扩建,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和提升入湖水质。
交通:在湿地内部交通中,主要游路路面宽3米,但弯道多,转弯急,不宜于自行车、电瓶车的通行。木栈道路面宽1.5米,原木构架,由于大量游客的使用,加上水位上升,水体侵蚀,木栈道损坏严重,路况较差。现有停车场位于场地中部,所设停车位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停车需求。用地内未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点。
植物:中山杉林种植过密,行列式种植,人工味较重,与园区生态自然风格不相融。树种过于单一,缺少变化,乏味。已建成区湿地植物生长混乱,缺少近、中、远、背景植物层次,造成观湿地、观滇池视线不通畅。水岸线植物带主要以柳树、杨树为主,缺少主次空间组织关系,阻挡视线。
设施:基地以生态恢复、保育功能为主,但缺乏休闲游憩、湿地游赏及相关配套服务等设施。
重点
滇池物种的恢复和维护
在总规、绿地系统规划、控规中,捞鱼河湿地被划定为绿地、湖滨生态湿地。10年前捞鱼河入湖口湿地的设计师韩亚平昨日表示,建成后捞鱼河入湖口湿地将是全部环滇池湿地当中最美的。环滇池的湿地一共计划规划建设21处,捞鱼河的优势是物种保存最完整,生态条件最好。
度假区环保局局长杨福顺介绍,捞鱼河入湖口湿地一路之隔的地方以居住用地为主,建成后大量人流将拉动休闲、游憩、娱乐经济的发展。因此,计划把捞鱼河生态湿地与毗邻的海晏村共同打造,成为以环滇流域传统聚落风貌和滨水生态景观恢复为主导的、融合传统文化展示、历史文化生活体验与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地。
对于湿地建设规划,听证的19位代表都表示支持,不过,物种的保护以及恢复古老滇池物种的建议引起听证主持人的关注。据悉,在未来湿地的建设中,滇池物种的恢复和维护将成为下一步湿地建设的重点。同时,周围村落的泄洪压力也成为与会村民代表关心的内容,杨福顺表示,将在今后的湿地建设中予以关注。
规划
慢行系统拉近湿地之美
据规划,捞鱼河湿地将打造成为以水体净化、生态修复、生态保育功能为主,同时兼具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游赏、湖滨休闲游憩、旅游配套服务等功能的保护型生态湿地。
根据基地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程度,可分为3大片区,以及人行、机动车以及人行混行在内的3大出入口。此外,规划结合环湖路东侧截污干管检修通道及绿地,形成湿地内部公共停车场和外部临时应急停车场两个部分,共设停车位约500个;外部临时应急停车位约200个;共计约700个停车位供社会车辆停放使用。
同时,配备步行以及车行等游路。其中,主游路将利用现状游路,进行线形调整和路面拓宽改造,供电瓶车通行和步行,串联湿地内主要活动场地和设施,呈环线设置,宽度为4米;次游路将为公园内东西向游路,是主游路的补充和完善,为游人提供各主要活动空间之间的便捷通道,部分采取架空形成二层观景体系,宽度为2.5米;另外设置的支路,为水上栈道,宽度为1.2米。
自行车骑游道在生态湿地内区为架设栈道,同时辅以彩色混凝土铺设长度为966米、宽度为4米的通路方便骑行。而保护区内的管理栈道,将设置于生态保护区内,作为生态保护湿地管理栈道,宽1米。
此外,在保护区范围适当布置了供游人观鸟、停留的设施,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布置在一级保护区以外。其中,核心服务区设置管理、公用、服务、游憩设施;中部保留现状公厕进行改造,现状场地周边增加观景平台、休息坐凳等设施;北部次要服务区设置公厕、零售小卖部、自行车租赁等设施。(记者 罗南疆)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