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两区两县"27个村列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
近日,记者随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昆明市开展旅游扶贫开发推进情况时获悉,目前,昆明市正在制定全市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将以27个国家级旅游扶贫村为重点,分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带动2.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助推北部“两区两县”产业脱贫
昆明将旅游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内容之一,推动旅游扶贫。并把北部“两区两县”作为旅游扶贫的主战场,开展全市乡村旅游扶贫摸底调查,通过积极争取,将“两区两县”的共27个村列为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的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予以重点推进。
目前,昆明正在制定全市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至2020年,全市将以27个国家级旅游扶贫村为重点,分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带动2.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昆明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将“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予以明确。同时,规划对北部“两区两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布局科学定位,突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服务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体运动和乡村旅游,助推“两区两县”实现产业脱贫。
目前,全市正积极推动“两区两县”共同打造“昆明北部旅游圈”,通过整合北部片区旅游资源,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北部旅游经济发展。
在旅游扶贫中,注重向“两区两县”积极引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如转龙国际健康怡养度假区项目、东川国家矿山公园、禄劝冯家古镇旅游综合体项目和凤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都位于“两区两县”,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当地基础设施改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推动全域旅游,即推进全市旅游规划全域化及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和旅游要素全域化。全市遍布“农家乐”,而成规模的主要集中在盘龙、西山、安宁和富民等地,形成了“两圈”(即近郊密集型圈层和远郊疏散型圈层)、“三带”(盘龙区麦冲村—双龙—官渡—嵩明带、安宁温泉—螳螂川—青龙峡带、西山区团结—富民—禄劝带)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约有760户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乡村景区(点),有从业人员约6千余人、餐位约1.2万个、床位1.2万个。同时,通过重点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如石林、九乡、轿子山、红土地等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带动生态观光、康体运动、自驾游营地等。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都市农庄建设。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取“公司+农户”、能人带农户等形式带动创收扶贫。通过流转农户土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农业等乡村旅游形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每年投1亿发展旅游产业
全市不断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重点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从2014年起,每年昆明市都安排市级旅发资金1亿元用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和产业扶持等。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标识牌、道路、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在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注重向旅游企业发出帮扶倡议,号召社会力量投入。自2015年来,市旅发委联系企业共投入300万元用于禄劝县大松园村和“两区”大麦地村、石林水尾村等贫困村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对旅游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全市在推动旅游扶贫工作过程中也注重对贫困地区的智力支持。从2015年起,全市每年都举办旅游行政管理培训班,加强对各县(市)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分管领导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不断提升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还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到各县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经营户、贫困村村干部和乡镇管理干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营管理课程培训。
下一步,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及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项目信贷支持,切实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支持旅游业发展。
数读
全市已创建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村),5个省级旅游小镇,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9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1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6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