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求精准“两户”“两线”合一 显公平建档立卡帮扶

15.06.2016  18:18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年内要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12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12个县中,大理占了4席:祥云、宾川、巍山和洱源。

  为实现这4个县摘掉贫困帽的目标,半年来,大理将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推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户“两户合一”,建设易地搬迁安置区……而作为脱贫的主角,贫困户们在想着什么,他们的生活是否已经有所改变?日前晚报记者在这4个县进行了走访。

  扶贫工作队

  全州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592支4083人

  扶贫资金

  每年计划投入100亿元

  今年已到位扶贫资金40.17亿元

  建档立卡

  剔除不精准对象33957人

  新识别补录贫困33959人

  符合条件退出69035人

  2015年末全州贫困人口25.41万人

  易地搬迁

  今年计划建设279个

  易地搬迁安置区(村)

  易地搬迁9887户3.34万人

  到5月底

  已开工建设231个安置区(村)完成投资11亿元

  他们的心愿

  “有政府帮忙,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信心。搬进新房后,我想发展产业,再找个媳妇。”——陈永春

(祥云县东山乡小庄子村贫困户)

陈永春已被纳入今年的易地安置扶贫对象。政府补助6万元,无息贷款6万元,盖起100平米左右的新房。他计划明年春节前搬进新家。到时候,再筹集1万元启动资金,租上三亩田种菜,发展蔬菜产业。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帮我建新房。以后,我想加入村里的养鸡农业合作社,靠养鸡、种菜、种梨来致富。”——凹正月季

(巍山县大仓镇新胜村委会大三家村民小组贫困户)

凹正月季家位于滑坡地段,房屋开裂。患糖尿病的丈夫去世后,家里欠了4万余元外债,被列为村里的贫困户,纳入了易地搬迁的范围内。政府给4.6万元补助,贴息贷款6万元,再自筹部分资金就能够建新房。

听说政府对我们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产业扶持,等申请到这笔钱,我想回去养猪,发展小型养猪厂。”——杨红波

(宾川县平川镇古底村委会水洞村村民)

丈夫病逝时,留给家里五六万元的欠款。在当地劳动力转移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杨红波来到宾川县一家农业观光开发公司打工,公司管吃管住,每天工作8小时能挣70元。她希望能早点还清借款,让孩子们生活条件更好一点。

我家拿到5万元产业扶持贷款,在山下租了4亩地种葡萄。家里还有3亩包谷地,我想改种冬桃和冬早蔬菜。搬到扶贫安置点以后,我们更有信心脱贫了!”——汪体能

(宾川县乔甸镇雄鲁么村委会子弟棚村村民)

汪体能全家六口人,两个老人60多岁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家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我们居住的老村,有严重的山体滑坡。做梦都没有想到,能把我们搬迁到这里来,真是天上掉馅饼!”汪体能说,新盖的100多平米的小楼,年底就可以搬进去了。

  终于圆了梦

“这房子盖得真是好

  看地基就知道了”

  住上屋顶不会被风雨掀翻的房子,是赵国周一家多年来的愿望。42岁的赵国周是宾川县大营镇大营村委会普连棚村人,家里的老房子是10多年前修建的,就一间空心砖简易棚屋。后来女儿大了,夫妻俩搭上石棉瓦,勉强又凑出一间几平米的房间,中间的过道便成了临时客厅、餐厅、厨房。

我们这里风大,有一次瓦直接被掀飞了,后来每次刮风就担心。”女主人宋习香说。

想盖房都想四五年了,但始终没有这个能力。”赵国周说,由于妻子常年多病,他平时出去打工,日子仅是过得去,盖新房梦只敢想想。

  不过今年春节,他们一家终于夙愿达成,搬进了新房。新房就在老房对面,3间,一共60平米。“这是政府帮盖的房子,我们没出什么钱。

  赵国周指的是宾川县“千户新建”工程,为帮助无住房、住危房且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当地实施了扶贫安居工程,今年涉及1410户。整合扶贫、住建及财政资金,每户补助6.81万元,按照“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图纸规模,统一组织建造”的方式,免费为贫困户新建60平米的住房。已建成入住610户,正在建设800户。

过年时在外地读中专的姑娘回来,看见新房真是太高兴了,选了她最喜欢的一间房,要回学校的时候还舍不得走。”说到这,宋习香也笑了。夫妻俩还领到了1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准备去买一条牛回来养。“我们家有5亩水田、5亩山地,有了牛我可以在家好好干生产。”赵国周说,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不过,这样的政策只是针对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有点能力的,我们都希望能调动他的积极性,而不是大包大揽,这是扶贫,而不是养懒汉。”一位扶贫干部说。

  在祥云县下庄镇大仓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排钢构房初见雏形。工人们有的忙施工,有的在路边种树绿化。李金昌家的新房就在其中,他每天都到工地上来看看。这次村里易地扶贫搬迁,以统规联建的方式建设新型钢结构抗震安居房,李金昌家拿到了政府6万元的补助,再加上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万元,就等着住新房了。

  “我本身也是盖房子的,每天来看他们施工,这房子盖得真是好,光看这个地基就知道了。如果是我自己盖,设计肯定不行,用料也不会这么好。”李金昌说,预计今年10月就能拿到新房钥匙。

还贷的底气

5万元贷款入股

贫困户家家有分红

  新房是住上了,可身上也背了几万元的房贷。“这个问题不大,我家里有烤烟,现在村里又规划了1500亩冬桃、红梨种植,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有产业,心里就不慌,而且这个贷款3年后才开始还,来得及。”李金昌说。

这  种底气,记者走访中在很多贷款建房的贫困户身上都能感觉到。改善住房的同时,大理州围绕贫困户增收脱贫,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格局,推出了多项措施:一是用实信贷扶贫资金,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产业扶贫,三是互助资金助力产业扶贫,四是探索创新“电商扶贫”。

  在宾川县大营镇萂村,采取的是贫困户+党支部+龙头企业扶贫模式。萂村是全县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过去主要以水稻、蚕豆、玉米等常规作物种植为主,贫困面较大。在推进萂村脱贫时,县、镇两级以葡萄基地建设为载体,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在萂村正在建设的200亩标准温室大棚基地,村民杨希林正在葡萄苗间隙通道里种黄豆。“我肋骨受过伤,干不了重体力活。来这里上班,我一天的工资是80~100元。”杨希林说,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的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益。他家获得的产业扶贫贷款5万元,以入股的形式投资到了基地,每年都有分红。

  这个正在建设的基地,由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基地每年预计可产生500万元纯利润,其中贫困户户均分红收入可达1.7万元。

  2015年至2016年,宾川县争取到产业扶持贷款5.2亿元,对有贷款意向的贫困户均给予5万元以下贴息5%的贷款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企业、合作社,也有项目扶持贷款或以奖代补资金。目前,全县已发放产业扶持贷款1.2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208户11007人。

公平是关键

建档立卡找出

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不管是建房还是产业扶持,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事情做得公平公正。”一位扶贫工作队员说。如何公平公正?那就要把最贫困的人找出来。

  早上8点,巍山县南诏镇新村村委会的院落里就忙碌起来了。来自大理州、巍山县两级驻村扶贫工作人员,有的在办公室统计前一阶段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有的和村干部一起接待来访的村民,有的则收拾背包准备前往县城报送材料。

  在村委会的院墙上,挂有脱贫攻坚示意图、脱贫目标责任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表等图表。从图表中可看到,这个有着470户、1782人的村委会,在2014年时有108户贫困户,共390人。2015年建档立卡22户共78人实现了脱贫。同时,在这些图表中还能看到每一个贫困户在建档立卡时的人均年收入、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帮扶措施、致贫原因、计划脱贫年度和帮扶责任人等很多细致内容。而这样的图表,不仅在新村村委会有,在大理州每一个村委会的墙上都挂着。

  但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相比精准扶贫的措施依然简略得多。仅贫困户个人的建档立卡工作,就有9项精准要求。首先是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行入户调查,完成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向村民、党员发放评议表、登记表对申请人进行评议。对村小组一级评议通过的名单,还需要通过村民代表会、村“两委”认定,同时所有评议环节的记录也归档保存。通过上述评议环节,被拟定为贫困户的人家,还要在村内张榜公示,村民无异议后,才能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通过建档立卡,把最贫困的人找出来,用最好的政策帮扶他们,用最管用的办法实现脱贫摘帽。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访谈

大理州扶贫办主任施榆兵 :

脱贫之后还要帮助他们避免返贫

春城晚报:大理州近年来的扶贫工作有什么特点?

施榆兵:以往,各地区的扶贫工作都相对粗放。因此,这一年来我们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化。在全省创造性地开展“两户合一”,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两线合一”,实现低保托底标准线和贫困线标准相一致,从而扭转扶贫不精准的问题。

此外,如何建档立卡也是一大特色。通过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记录下扶贫前、后的经济情况,以及政府每一项具体的帮扶措施,让扶贫工作公正透明、有据可查。

春城晚报:我们看到每个贫困村都挂着扶贫项目进度表和责任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施榆兵:“挂图作战”也是大理州扶贫的一个特点。非常具体地把工作内容反映到墙上,让村干部一看就明了扶贫工作的进度,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完,看看图表就知道。同时图表还能让新加入扶贫队伍的干部快速掌握情况,明确责任。县一级和州一级的扶贫办也将“按图考核”扶贫工作。

春城晚报:精准扶贫之后,如何确保脱贫人口不再返贫?

施榆兵:扶贫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让被扶贫的对象可持续地生产生活,不再返贫。为此,我们积极联合企业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让企业吸纳一部分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帮扶企业。同时,由州、县两级财政资金向银行垫付风险金并由财政资金贴息,让贫困户能向银行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只要贫困户愿意,也可将这5万元的贴息贷款入股到帮扶企业中,一来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流转问题,二来贫困户可以每年从企业中拿到数千元的分红。

这样,同一个贫困户,既有工资收入,又可以收取土地租金,还能拿到企业分红,不仅让脱贫变得容易,也能确保后续几年都能有稳定的收入。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几百元或几千元虽然难以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但对普通农户来说,则能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很多农户能够用几百元,买一批种苗,买两只小猪或是几十只鸡。购买的种苗或家畜过几个月就能出售赚钱,小钱是能够起到大作用的。

因此,大理州还将在300个贫困村设立扶贫互助资金,每个村注入30万元,村民在困难时可向村里借钱,解决燃眉之急。而这笔钱还是“活水”,钱是借而不是给,这笔钱一直都在,能长期帮助困难群体。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