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茶人共聚普洱话“茶”
5月23日,以“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传承文化·保护遗产”为主题的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在云南普洱举行。本届论坛以“茶·文化·生态”为主题,共有来自两岸四地的20余位著名茶人学者围绕“茶与人”、“茶与信仰”、“茶与自然”三方面探讨了中国茶文化与历史,并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献言献策。
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当今社会应该让越来越多的茶的种植者、营销者和享用者在已知的基础上既得茶之“利”又求其“义”,也就是认识茶的物质与文化两个方面的价值,并且在二者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面对目前茶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在论坛上指出,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茶科技。通过科技创新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高科技创新来建设高标准茶园、推进生产加工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劳动力和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清、敬、和、美’,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关键是坚持和弘扬茶文化的核心理念。茶叶工作者需要提高认识,带头担当起弘扬茶文化的责任。”
台湾冶茶堂文化工作室负责人何健就如何看待现今的茶产业市场和大众消费品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把茶卖好是容易的,但要长久发展,其根本之道就在于整体生态的维护,产出优质的茶叶原料,通过按步就班、正确到位的制茶工序,提供使用者无忧无虑且足堪品味的茶品。“当我们拥有了合乎自然生态、安全的茶,通过对其的品味,能够帮助我们认真思考,这个社会是否有些生态失衡的现象而加以导正。”
据悉,活动主办方接下来还将专门组织支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系列活动。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的景迈山古茶林保存着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茶叶专家称为世界茶树演化史中最后被人工驯化栽培的最典型例证,全球原始森林农业开发的典范。(记者 李映青 李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