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大理州以“两学一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侧记

25.08.2017  09:54
 

□ 通讯员 尹 智  周应良

我州以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年”为契机,把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探索构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扶贫“三赢”新格局。

党员群众齐上阵

特色产业富农家

立秋时节,走进宾川县鸡足山镇新川移民村的绿色生态水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到处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

目前我家种植的7.5亩葡萄已进入盛产期,今年预计葡萄销售可达23万元,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提起种植葡萄给自家带来的收入,宾川县鸡足山镇新川村委会三组党支部书记查海锋喜上眉梢。从南涧小湾移民搬迁到宾川近8年的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移民政策的支持下,查海锋善学活用,已逐渐适应了宾川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也因葡萄种植技术过硬、致富带动能力强,被群众推选为新川三组的党支部书记。“我们新川三组葡萄种植大户中将近一半是党员,通过支部组织党员学习科学种植技术,预计今年整个组葡萄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的能突破10户,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对今后的发展,查海锋信心满满。

支部引领做强一个产业,党员就能带富一方群众。我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引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全州特色产业培育实现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新增蔬菜、中药材、花卉、水果等特色经济作物4.8万亩,全州累计建成特色经济作物1383.2万亩;肉类总产30.8万吨,禽蛋产量4.97万吨,奶产量15.06万吨,牧业产值实现55.88亿元。

产业扶贫出新招

引领群众促脱贫

漾濞县富恒乡石竹村利用林下生态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创建了千亩连片丹参种植基地,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我们村种植紫丹参1860亩,带动农户228户,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去年成功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在介绍成功脱贫的经验时,石竹村党总支书记常暾如数家珍。

在弥渡县,“一头猪”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基础产业。“今年,弥城镇正大‘1+5’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共有21栋建设任务,其中,山高村委会负责建设11栋,目前已完成对门梨园、后个布、阳朝山三个点位的租用地手续。”弥渡县弥城镇山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李忠介绍说,该村共涉及农户34户,占用农用耕地74亩,兑付租用地使用资金4.6万元。据了解,近年来弥渡县坚持把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作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抓手,全力实施好5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加快“县委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模式,力争年末完成1100头标准化生猪配套育肥场150栋。

创新帮扶带动群众脱贫增收。我州以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抓手,积极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村企合作、产金互促”等产业发展模式,组织贫困户流转土地参与规模经营增加“资产性收入”,以产业扶贫贷款入股龙头企业增加“资本性收入”,组织贫困群众到企业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让贫困群众有更多收入促脱贫。目前,全州有174个企业参与“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1.73万户、6.68万人,全州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平均增幅达32.9%、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平均增幅达25.8%。

 

 

 

 

 

 

 

 

 

 

 

大理州“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今年,弥城镇正大‘1+5’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共有21个养殖场建设任务,其中山高村委会负责建设11个,目前已完成对门梨园、后个布、阳朝山3个点位的租用地手续。”弥渡县弥城镇山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李忠近日介绍说。山高村共涉及农户34户,占用农用耕地74亩,兑付租用地使用资金4.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