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31省份GDP增速透视:东三省及山西垫底

25.08.2015  16:33
    2015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GDP增速排名省份上半年增速(%)一季度增速(%)全年预期增速(%)GDP总量(亿元)1重庆1110.7107237.92贵州10.710.4104351.13天津9.49.3978844西藏9.11012418.985江西98.897203.56湖北8.78.59131047安徽8.68.68.59976.68福建8.68.510104689江苏8.58.483392710湖南8.58.48.51280011浙江8.38.27.51928112新疆8.26.993649.513甘肃87.882612.914四川87.47.51330015广西87.686769.516云南87.28.55417.517青海7.97.58429.4218山东7.87.88.52973219河南7.8781673720广东7.77.27.53452721海南7.64.781808.622宁夏7.478112823陕西7.36.9107898.424上海76.6—1188725北京76.671057826内蒙古7787424.927河北6.66.271379828吉林6.15.86.55370.229黑龙江5.14.865435.330山西2.72.565814.231辽宁2.61.9613005
  注:上海2015年未设定具体GDP增长目标
  【特别报道】上半年31省份GDP增速透视
  增速尽管仍下行 趋稳态势已明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23个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12个省份上半年增速达到全年目标,28个省份二季度经济增速快于一季度……随着全国经济半年数据的出炉,31省份的经济半年报也陆续亮相。
  2011年至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由9.5%持续下调到7.4%,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调到7%。这样的变化,中国经济还“稳”吗?
  专家表示,全国经济趋稳的特点在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上体现出来了,可以从地区的角度来印证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是有基础的。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再平衡,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今年以来,政府适度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31省份中,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1%,增长最快;辽宁为2.6%,排名垫底。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但GDP是比较合理的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省份的经济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比如,重庆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就快;辽宁、河北、山西等重工业省份,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爬坡过坎”难度就增大;而东部地区调结构动手较早,开始企稳向好,比如浙江等省份,经济形势就较为乐观。
  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仍旧存在,但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经济防风险就是要“稳增长”。
  今年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活力有所增强,交出了一份“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半年答卷。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有多“稳”?31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
  3个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28个省份二季度经济增速快于一季度;重庆、贵州、天津位居前三,最快增速为11%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上半年31个省份GDP增速中,有28个省份的二季度增速快于一季度(不含持平,下同),去年同期,二季度GDP增速快于一季度的省份是24个。 这体现出稳增长的政策效应越来越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和全国的走势是一致的,全国二季度经济趋稳的特点在各省份的经济增长上体现出来了,28个省份二季度增长快于一季度,所以可以从地区的角度来印证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是有基础的。”
  31个省份上半年GDP数据中,增速超过7%全国水平的省份有23个。增速最快的是重庆,为11%;其次是贵州,为10.7%;第三是天津,为9.4%。2014年上半年前三名是重庆、贵州、西藏,增速分别为10.9%、10.8%、10.7%。2013年上半年前三名是天津、贵州、重庆,其中天津和贵州增速均为12.5%,重庆为12.4%。
  地区经济分化加剧情况明显;增速前10名东部占3席、西部占3席、中部占4席;倒数后5名依次为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
  “从数据上看,各个地区的差别还在加大,区域经济分化的情况明显加剧。比如从东北三省来看,增速还是比较低。在全国经济表现出走稳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分化加大的特点值得关注,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有了实质性的推进,而且现在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张立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上半年31个省份GDP增速前10名中,西部的重庆、贵州、西藏3个省份占据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名,增速分别为11%、10.7%、9.1%。整体看,西部12个省份中除了内蒙古7%持平,其余都跑赢了上半年全国7%的增速。
  前10名中,中部6省份占据4席,分别是江西、湖北、安徽、湖南。除了安徽二季度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外,其余3省二季度增速都比一季度快。中部6个省份除了煤炭大省山西,其余都跑赢了7%的上半年全国增速,其中河南的增速为7.8%。
  东部省份进入经济增速前10名的有天津、福建、江苏。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天津,增速为9.4%,排全国第三。江苏、浙江、广东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5%、8.3%、7.7%,都比一季度加快。整体看,东部10省份除了河北6.2%居倒数第五,有7个省份跑赢了7%的上半年全国增速,京沪两市刚好与全国增速持平。
  在最后5名中,倒数依次为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其中,辽宁为2.6%,山西为2.7%,黑龙江为5.1%,吉林为6.1%,河北为6.6%。
  总体上来说,从区域看,东部地区调结构较早,开始企稳向好;而部分地区,包括一些能源资源大省、前些年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12个省份上半年增速达到全年目标;少数省份一、二季度出现“跳跃”,海南“跳”4.7个百分点;GDP总量前三名为广东、江苏、山东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31个省份中,有12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达到或超过了全年增速目标。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零。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各省份去年设定目标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增速换挡的趋势,目标定得相对较高,按照原来的目标可能就达不到;另一方面,今年各省份的增长目标更符合实际,同时,今年以来稳增长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稳增长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另外,数据也显示了经济趋稳的迹象比较明显,二季度部分指标已经出现回升的迹象,这也是这些省份达到增速目标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与2014年相比,除了上海没有设定具体GDP目标外,有29个省份均下调了GDP增速目标,只有西藏与去年持平设定为12%。事实上,各地在制定GDP增速预期目标时已经开始下调,数据显示,2012年各省份列出的GDP增速目标与上年相比多处于持平,有8个省份上调增长幅度。2013年,各地制定的GDP增长目标有18个省份保持不变,13个省份开始下调。到了2014年,全国31个省份年初制定的GDP增速目标中,仅有黑龙江和海南两地上调,22个省份选择“降速”。
  在31个省份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中,相较于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速,有些省份的表现格外抢眼,例如,海南一季度增速为4.7%,二季度为9.2%,增速明显快于一季度4.5个百分点。据《海南日报》报道,房地产市场回暖成为海南二季度经济加快回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上半年海南省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实现基本持平,增速比一季度大幅度提高20.9%,这必然会拉高海南的GDP增速。
  在GDP总量上,前10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湖北、辽宁、湖南。前三名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为3.45万亿、3.39万亿、2.97万亿,可以看出,前三名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东北三省占最后4名的3席,如何“爬坡过坎”引全国关注
  8月10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调研时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而突破底线,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东北三省经济形势仍是全面低迷的局面。辽宁、黑龙江、吉林分列全国经济增速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其中,辽宁上半年经济增速为2.6%,已经比一季度的1.9%有所加快,但是去年同期辽宁的经济增速仍有7.2%的水平。
  “目前东北经济形势不是太好,全国都很关注。” 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贵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出现目前的状况,主要是市场需求、体制因素、经济结构等方面造成的。
  冯贵盛说,从市场因素看,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是造成东北经济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比如辽宁以重型工业为基础,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辽宁产业结构与国内外需求发生了断裂,直接影响辽宁的经济。
  “从体制因素看,东北工业基础是计划经济打造的,旧体制有很强的惯性。新常态下,体制因素制约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冯贵盛说。
  “第三个因素,东北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大企业过度集中,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是影响东北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与浙江对比,浙江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在经济调整中,辽宁一家大企业受影响,连带其他企业的需求,而浙江也受到影响,但是全局性影响不大。”冯贵盛表示。
  冯贵盛同时指出,东北地区有些干部惰性比较大,需要鼓励干部轻装上阵,发挥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这为东北经济如何‘爬坡过坎’指明了方向。”冯贵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冯贵盛认为,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重降轻上”,把重化工业降下来,战略新兴产业提上去。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上不去,爬坡也很难爬过去。简政放权,更要倡导干部创新,敢做敢为。在鼓励大众创业的同时,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民生工程方面,“改善民生必须的,但是政府也要注意自己的钱褡子借了多少,不能过度透支”。
  倒数第二——山西为何“2.7%”?
  工业增加值连续10个月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
  7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在其官网公布了该省上半年经济成绩单:GDP同比增长2.7%,比全国7%的经济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在全国位列倒数第二,比垫底的辽宁高出0.1个百分点。
  据统计,在去年全国31省份的GDP成绩单中,山西的增速倒数第一。在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中,山西GDP增速均在全国倒数三名之内。
  山西省委机关报《山西日报》7月28日在头版头条刊文《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文章称,2.7%表明肇始于2013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态势尚在延续中,山西经济发展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任务十分艰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省一产和三产增长缓慢,二产持续下降。特别是工业增加值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都呈现大幅下滑态势。
  与此同时,“一煤独大”的山西省的煤炭产业运行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产销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下跌,效益下滑”。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起全行业连续12个月亏损,上半年全省煤炭行业亏损40.62亿元,利润同比减少60.74亿元。
  此外,山西省政府的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上半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亿元,同比下降7.8%。其中,税收收入566.1亿元,下降15%,自2014年8月以来已连续11个月累计负增长。
  文章称,当前着力所在,山西要围绕年初确定的主要发展指标,在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三方面实现突破。
  重庆为何能有11%的增长?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作为西部内陆省份,重庆最近几年都是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跑,尤为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是11%,领跑全国;去年同期,这一数值是10.9%,同样全国第一。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重庆经济增长保持这样的势头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重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这对整个投资的拉动很大;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是重庆形成了重要的产业集群,比如汽车产业集群和电子产业集群。这两个产业集群也得益于这几年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重庆承接了大量东部产业的转移。”
  2015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已占据重庆经济的半壁河山,产业集群效应出现;而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比例则不断下降。同时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0.5%。
  分产业看,上半年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318.7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325.38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2679.84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93.73亿元,增长11.0%。去年开始,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显示包括金融等服务业在重庆发展势头强劲。
  这从全国其他省份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上也能体现出来。初步统计,有11个省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放慢,包括北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另有广东、河北、甘肃上半年工业增速与一季度持平。而在第三产业数据上,初步统计,上半年除了福建和宁夏,其余地区的服务业增速普遍都呈现加快的态势。可见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强有力的驱动力。
  上半年居民收入概况
  目前,除黑龙江、西藏、吉林外,其余28省份均已公布了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倍差为2.83。有8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以及广东。
  在已公布数据的28个省份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为上海,达到26664元;北京排名第二,为26171元;第三为浙江,为226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肃省,为11243元。上海的城镇居民收入是甘肃的2倍还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的省份仅有三个。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为上海,达到13346元;浙江排名第二,为12005元;北京排名第三,为1101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肃省,为2985元。
  中国经济增速回调初步显现触底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为7%。与2014年以来的增速下行态势比较,经济增长趋稳的态势比较明显。上半年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下行过程初步触底,工业增速持续回升,投资增长趋稳,出口增长由负转正,消费增长持续稳定。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增速回调都初步显现了触底态势。
  展望下半年,从国际上看,美国经济恢复的态势仍然比较明显,货币金融系统对政府扶助的依赖度明显减低,基于市场基础上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逐步恢复的态势比较明显。尽管希腊债务谈判一波三折,但仍在推进之中。从更远一些的变化看,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元区政府财政合作的支持下,欧洲经济也将可能步美国经济之后出现类似表现。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环境初步显露筑底迹象。国内稳出口的政策效果预计将继续显现,出口增长有望转向平稳。
  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好转,以及拿地难有所缓解的支持,预计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趋向改善。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9%,与一季度同比下降9.2%形成鲜明反差,表明房地产销售形势已经回暖;新型城镇化相关工作的推进,预计会逐步扩大房地产业发展空间,大城市综合规划工作加强,地下管网设施改造力度加大等,预计会使大城市拿地难问题趋向缓解。综合判断,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趋势会进一步减缓。
  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职能加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大格局奠基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增加等相联系,考虑到政府在相关资金方面做出的综合性安排,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未来趋向加强。随着过剩产能调整和市场需求趋稳,订单水平、开工率水平趋稳,预计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稳中趋升,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趋稳。
  归纳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未来投资增速趋稳。在就业形势与收入增长平稳的支持下,预计未来消费会继续平稳增长。综合对需求走势的分析,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7%。   来源:人民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