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年前法院业务火爆 堪比银行扎堆打官司 法院增设立案窗口 开辟绿色通道
排队立案
在路边看材料 记者 王宇衡 摄
“最近一星期以来,平均每天到法院告状的当事人有100多人。每天早上,法院还没开门,打官司的人就排起长队等候立案。”昨天,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法官说,很多当事人赶在过年前到法院“扎堆”打官司。因为人多,就像到银行办业务一样,到法院立案也要排队取号、叫号。无独有偶,西山区人民法院也是如此。
现场直击
法院未开门当事人就排队等候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五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时,已有30多人站在人行道上排队等候。
上午9点,五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外面的人行道排起了几条“长龙”,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共有100多人。当法官开门时,市民有序地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取号等待叫号。五华法院立案庭庭长李忠楠说,春节前,到法院立案打官司的人很多。为了不让大家等太长时间,法院开启了5个立案窗口。 李忠楠介绍,去年,五华法院新收各类案件超过两万件。最近一星期以来,平均每天受理案件100多件。从案件类型来看,房屋买卖纠纷最多,其次是民间借贷。
随后,记者从西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了解到,最近平均每天到西山法院打官司的人也有100多人,民间借贷、房屋买卖纠纷也是最多。西山法院新闻发言人李文华说,最近一星期以来,每天早上8点当事人就来排队了。法院一开门,诉讼服务中心就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排队立案的人不比到银行排队的人少。
当事人为何在春节前“扎堆”打官司呢?李文华分析说:一是很多当事人担心过完春节后过了诉讼时效,赶在年前先把案子立了再说;二是一些农民工干了活拿不到工钱,就到法院打官司讨薪,他们都想在春节前打赢官司拿钱回家过年。为此,法院还为农民工讨薪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争取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结案、快速执行。
法官释疑
民间借贷为何难判?借条上看不出高利贷痕迹
李文华说,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和涉案标的额大幅度上升、案件审理难度大,执行到位率低。由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抵押担保、资信条件等方面存在劣势,融资困难是普遍现象,而民间借贷恰好符合他们资金需求小、短、急、频的特点,成为经营者青睐的融资途径。然而,民间借贷的利息远远高于银行借贷利息,有的甚至高达数倍。
李文华说,相当一部分民间借贷案件具有高利贷性质,但高利贷的利息往往在借款时预先扣除,或以约定本金方式归还,因此,借条内容上体现不出高利贷的痕迹。借款人往往在急需用钱的情况下默认了出借人的不合法行为,发生纠纷后,许多借款人虽然以对方是高利贷为由抗辩,但难以举证。放贷人这种规避法律的“专业化”操作,使得法院难以从证据上判断真实的借贷情况,判决结果可能会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许多被告因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往往举家出逃躲债,造成查清案件事实真相的难度加大,同时也造成该类案件执行难度加大,执行到位率较低。在债务人欠款不还或无法归还的情况下,高利贷发放者为追讨债务不惜采取暴力催讨手段,非法侵入债务人住宅、非法拘禁债务人,甚至以故意伤害等方式追债,从而引发刑事案件。
房屋买卖官司为何猛增?一些开发商往往白手起家
李文华说,近几年,商品房销售量急剧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债务纠纷。很多房地产企业资金筹集困难,造成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房,从而引发与购房者的合同纠纷,这是导致购房官司猛增的原因。一些开发商往往白手起家,采取租赁、赊欠原材料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然后向他人借贷流动资金,开始时守约向贷款人兑现利息,取得信任,不但使原贷款人再次出借,而且诱惑其他人出借。个别房地产开发商无自有资金,却能堂而皇之地在有关部门取得开发项目的各种审批手续,由建筑企业垫资施工,继而向购房者开盘售房。施工中资金匮乏,又向社会职业放贷者高息借款,而后再从他人处借贷归还高息,房子尚未建成已是债台高筑。最后,只有扔下“烂尾楼”和债务溜之大吉。
个案点击
案例1
借出20万没让对方写借条
昨早,老杨第一个来到五华法院准备立案。
老杨说,一年多前,朋友老张说他公司资金紧张,向他借20万元周转一下。借钱时,老张说只需要周转3个月,3个月内每月付1.2万元利息。他答应了,连借条都没让老张写。起初,老张每月都支付1.2万元利息。半年后,不再还利息,也没还本金,他就打电话催问,对方经常说在外地,有时候还说在国外。他四处打听,老张其实就在昆明。
“我被朋友忽悠得没办法了,眼看快要过诉讼时效,只好把他告到法院。”老杨说。案子立了,心里也就踏实了一些。
案例2
定金交了3年多还没签合同
3年前,王先生看中北市区一个新楼盘,在售楼小姐的推销下,他当即就交了10万元购房定金。“交定金时,售楼小姐称过几天就可以签购房合同了。”王先生说,可等了3年多,合同至今都没签。
“我实在耗不住了,只有通过诉讼来要回定金。”王先生说,他赶在春节前将开发商告到法院,诉求是让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
云报全媒体记者 柏立诚 实习生 杨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