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林产业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丛书》(旱冬瓜)
一、形态特征
旱冬瓜又名蒙自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尼泊儿桤木(中国植物志)、冬瓜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落叶乔木,树高约25m,胸径50cm。幼树树皮光滑淡绿色,老树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枝条无毛,幼枝有时疏被黄柔毛。芽具柄,芽鳞2枚,光滑。叶纸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6cm,顶端渐尖或骤尖,稀钝圆,基部宽楔形,稀近圆形,边缘具疏齿或全缘。叶面翠绿色,光滑无毛,背面灰绿色,密生腺点;幼叶疏被棕色柔毛,沿中脉较密,或多或少宿存,脉腋间具黄色髯毛;侧脉12~16对;叶柄粗壮,长1.5~2.5cm,近无毛。雄花为柔荑花序,细长而下垂;雌花序多数集生于分枝的总柄上。果序矩圆形,长1.5~2.0cm,直径约8mm,序梗短。果苞厚、木质,宿存,长约4mm,顶端圆,具5浅裂;果为小坚果,长圆形,长约2mm,坚果两侧有窄翅。在湿润林地上生长的旱冬瓜也具有小板根。
在云南,民间俗称冬瓜木的树种实际上包括了桤木属的3个树种,也是桤木属在云南分布的3个种,分别是旱冬瓜、桤木 (Alnus cremastogyne Burk.)和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又名水冬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旱冬瓜果序和雄花序由多数组成圆锥状,生于枝顶,其余2个树种的果序和雄花序单生于叶腋;桤木果梗柔软,下垂;川滇桤木果直立,很少下垂。
二、分布与生长特性
1、分布特性
旱冬瓜在云南省分布较为广泛,除滇南和滇西南的热带低海拔地区和滇西北3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外,全省16个州市一百多个县市都有分布。集中分布腾冲、昌宁、保山、大理、洱源、永平、云龙、双柏、大姚、临沧、景东、思茅、普洱、屏边、文山、马关、新平、昆明、禄劝、师宗、罗平、富源、会泽等县市。
旱冬瓜在贵州的遵义、贵阳、贵定、都匀、独山、大定、册亨、清镇、兴义;四川西南部的西昌、石棉、冕宁、普格、会理、凉山;西藏东南部的林芝、聂拉木;广西西部的百色及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国家亦有分布。其分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1°8′~30°25′、东经80°4′~109°19′,跨越了9个纬度带和29个经度。近年来,随着人工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旱冬瓜的水平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云南,旱冬瓜的垂直分布范围较大。海拔800m~3 500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其垂直分布上限与下限间相差2700m。但集中分布于海拔1 500m~2 500 m的地带,以滇西和滇中为主要分布地。其垂直分布地跨越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
表2-1 云南的旱冬瓜分布区气候类型区划
气候类型 海拔高度/m 年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 ≥10℃积温/℃ 年降雨量/mm 相对湿度/% 代表地区
中温带 2200~2800 8.0~11.0 2~4 1600~3200 740~950 65~75 滇西北和滇东北的北部地区
南温带 2000~2400 12.0~14.0 4~6 3200~4200 780~1000 65~80 怒江州、丽江、昭通市南部地区。
北亚热带 1500~2200 14.0~16.0 6~8 4200~5000 850~1300m 70~80 保山市、大理州中部和北部地区、楚雄州全区、昆明市大部及曲靖市的中南部和文山州北部。
中亚热带 1100~1700 16.0~18.0 8~10 5000~6000 750~1300 70~80 施甸、凤庆、南涧、双柏、新平、玉溪、弥勒、邱北、文山、广南以南至南亚热带以北地区。
南亚热带 700~1400 17.0~20.0 8~10 6000~7500 700~1200 70~80 梁河、潞西、云县、景东及个旧、蒙自、富宁以南地区。
北亚热带、南温带及中温带5个热量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见表2-1)。旱冬瓜在贵州集中分布于西南部海拔200m~1500m的地带,在四川集中分布于西南部海拔1 500m~2 400m的地带,在西藏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海拔2 300m~2 800m的地带,在广西集中分布于西部海拔800m的地带。由此可见旱冬瓜的适生气候区为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在此区域旱冬瓜分布广泛,林木生长良好。其适生区的气候指标为:年均气温14.0~18.0℃,最冷月均温6~10℃,≥10℃积温4200~6000℃,年降雨量850mm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南温带、中温带及南亚热带虽不是旱冬瓜林木的最适生区,但也有不少旱冬瓜的林木生长。在云南,甚至在地处北热带的景洪和与广西交界的富宁、以及地处寒温带的德钦、中甸的也有少量旱冬瓜分布。
旱冬瓜天然林一般属常绿阔叶林遭破坏后更新起来的次生类型,多分布在山腹地带,在山谷、槽区湿润地段和新开裸地上常形成小片纯林。故在旱冬瓜天然林内常见常绿阔叶林的一些建群树种,如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一些植物。旱冬瓜常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等形成混交林。其分布区的森林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等。林分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以旱冬瓜林木占优势。
旱冬瓜林木在页岩、砂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母质上发育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和紫色土等中性或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其喜疏松、湿润、肥沃的土壤,但在结构不良、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也可生长 。在破碎的砂页岩母质和颗粒细碎的石灰岩风化层上也能见到自然更新的旱冬瓜幼苗。
杨卫等人对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所进行的测定分析。表2-2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表层的多种养分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较大,达67.80~69.62%。说明氮、磷、钾三要素在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中受到活化和积累。表明营建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对改良林地土壤,防止地力衰退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混交林林地深层土壤中的养分仅水解氮(全氮)、有效钾交换性钙及镁离子等有所提高,而有效磷却降低。由此表白在旱冬瓜林木生长过程中对磷的需求较高。
表2-2 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与云南松纯林林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土层深
度 /cm 林分类型 有机质
/g·kg-1
土壤养分质量分数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土壤
pH 值
水解氮/
mg·kg-1
有效磷/ mg·kg-1
有效钾/ mg·kg-1
全氮/ mg·kg-1
全磷/ mg·kg-1
全钾/ mg·kg-1
0<h≤20 云南松
纯林 24.10 84.21 4.49 129.49 2.10 2.49. 4.67 2.61 0.61 4.80
云旱混交林 40.44 91.03 4.71 151.50 2.26 2.75 4.95 2.81 0.76 4.93
养分提高率% 67.80 8.10 4.90 17.00 7.62 10.44 6.00 7.66 24.59 2.71
20 < h≤40 云南松纯林 20.51 69.72 3.11 84.87 1.53 2.00 4.39 1.44 0.30 4.89
云旱混交林 34.79 76.28 2.98 103.09 1.59 1.93 4.30 2.36 0.41 5.15
养分提高率% 69.62 9.38 -4.18 21.76 3.92 -3.50 -2.05 63.89 36.67 5.32
2、林木的生长特性
旱冬瓜为速生落叶树种,林木的树冠小,干形好,分枝高,适应性强。在光照充足的林中空地、撂荒地及沟谷湿润地天然更新能力很强,能抑制林分中其他树种的林木生长而形成纯林。天然更新幼苗可达3万株/hm2,10年生的幼树可达1860株/ hm2。
海拔高度1830m的丘北县冲头上菜园旱冬瓜天然林的解析木资料表明,其林木的树高22.4 m,胸径17.6 cm,单株材积0.2634 m3。在其林木的生长过程中,胸径、树高的生长峰值都出现在5年生以前,胸径年均生长量达1.82cm,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70m,但材积的快速增长期却出现在5年生以后。可见幼林阶段(5年生前)是旱冬瓜林木的生长旺盛期(详见表2-3)。
表2-3 旱冬瓜林木的生长进程
年龄(年) 胸径生长量(cm) 树高生长量(m) 材积(m3) 生长率%
总生长量 年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总生长量 年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总生长量 年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5 9.1 1.82 1.82 13.5 2.70 2.70 0.0426 O.0085 0.0085 16.17
10 13.6 1.36 0.90 19.4 1.94 1.18 0.1461 0.0146 0.0207 39.29
13 15.6 1.20 0.67 22.0 1.72 1.00 0.2126 0.0164 0.0222 25.25
17 17.6 1.04 22.4 1.32 0.2634 0.0155
旱冬瓜人工林林木的速生特性也很突出,年均胸径生长量基本达1.50cm;年均树高生长量也达1.0以上。表2-4列举了生长在楚雄双柏县、保山市昌宁县及腾冲县,文山州马关县,昆明市崇明县等地的旱冬瓜人工林林木年均生长量样方调查结果。
表2-4 旱冬瓜人工林林木平均生长量的样方测定结果 样方面积:20m×20m
地点 海拔(m) 年龄(年) 平均胸径(cm) 年均生长量(cm) 平均树高(m) 年均生长量(m)
昌宁天堂国营林场
2204
9 18.9
2.1 18.9
2.1
文山马关八寨乡
2127
11
16.0
1.46
14.2
1.29
腾冲县芒棒乡
2162
15 23.5
1.57 18.8
1.25
双柏县麦地村
2296
16
24.9
1.56
20.3
1.27
昆明嵩明杨桥乡
1730
23
33.1
1.44
22.2
0.97
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旱冬瓜人工林林木的速生期也突出地表现在幼林期。其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达到了2.1 cm与2.1m。旱冬瓜人工林林木的生长进程为: 1~2年生长缓慢,2年以后生长加快, 10年前为树高生长旺盛期, 10 年后树高生长减慢,进入胸径生长旺盛期,也是旱冬瓜林木材积增长量的最大时期。此段时期可延至20~25年。 但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旱冬瓜林木的生长量差异较大,如同为15年生的旱冬瓜林木,生长在腾冲的林木材积生长量为生长于昌宁的林木材积生长量的1.63倍、为生长于双柏的林木材积生长量的3倍、为生长一平浪林木材积生长量的4.39倍、为生长于玉溪的林木材积生长量的6.66倍(详见表2-5)。
表2-5 不同立地条件15年生旱冬瓜林木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较
分布地点 海拔(m) 坡位 坡向 坡度 土壤类型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 平均材积(m3 )
腾冲 2162 谷地 N35 30 黄棕壤 23.5
18.8
0.4043
昌宁 2236 山顶平台 0 黄色沙壤 19.4 18.4 0.2480
双柏 2296 中部 NE20 13 棕红壤 15.3 15.2 0.1344
一平浪 1988 下部 WH 6 棕壤 14.8 10.3 0.0922
玉溪 2200 中部 NE45 23 黄壤 12.1 10.0 0.0607
注:1.树龄依生长锥取样确定;2.胸径、树高均为5株林木平均数。
生长在滇中地区的旱冬瓜林木的物候为:3月中下旬萌芽展叶,4~8月中旬为营养生长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花蕾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开花,次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果实成熟期, 1月上旬叶变黄,果实成熟,3月下旬种子开始脱落,落果后果序仍宿存在枝上很长时间。
苏文华等人的旱冬瓜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实验的结果表明:旱冬瓜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黑暗中即使种子处在适于萌发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种子仍保持休眠状态,需接受光照刺激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但在其幼苗生长初期却需在50%遮荫条件下才能生长,至6月苗龄时,则需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遮荫会降低旱冬瓜幼苗的高和基径生长速度。因此,旱冬瓜林木在光照充足的次生裸地或撂荒地上自然更新良好。而当林下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高度在1m以上时,旱冬瓜林木的自然更新就比较困难。但旱冬瓜林木采伐后的伐桩萌芽力强,具有良好的天然更新和萌蘖更新能力。
旱冬瓜林木的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发达。2年生的旱冬瓜幼树根系就生长有很多的根瘤,瘤内的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增加土壤肥力。
三、经济及生态价值
1、经济价值评价
旱冬瓜适应性强,林木生长迅速,是云南省分布较为广泛的重要乡土多用途树种,其木材、树皮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旱冬瓜木材属散孔材, 浅红褐色,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有光泽;木材质细,纹理直,结构细至中等,材质轻软,气干密度0.523g/cm3;干缩小,干缩系数0.441%(体积);力学强度弱至中,抗弯强度761kg·f/cm2,弹性模量99t·f/cm2,顺纹抗压强度399 kg·f/cm2,冲击韧性低0.434 kgf·m/cm2,硬度:径面255kg·f/cm2、弦面277kg·f/cm2、端面386 kg·f/cm2。木材干燥中等,耐久性弱,但易于防腐处理及易于加工。木材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及粘胶性能良好,可供家具、木模、农具及建筑装修用材。因旱冬瓜木材无特殊的气味和滋味,又是理想的茶叶、食品包装及纸浆用材。
旱冬瓜是优良的鞣料植物,其林木的树皮含丰富的单宁物质。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分析,旱冬瓜林木树皮含单宁21.46%,纯度为62%,属水解类单宁。在云南98种主要鞣料植物中位居第9位,在常见用材树种中是仅次于麻栎及栓皮栎。旱冬瓜林木的树皮产量高,16~29年生的林木,其树皮的体积一般占林木材积(主干材积)的20%。旱冬瓜的树皮经适当粉碎后用于做高价值经济植物石斛、蝴蝶兰等的栽培基质,具有极好的保湿、透气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价值可观。此外树皮还可入药,有消炎止血作用。
2、生态价值评价
(1)优良的肥源
旱冬瓜是优良的肥源植物,具有显著培肥地力的生态作用。其根瘤内的Frankia固氮菌, 不仅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还能随林木生存条件的恶劣变化而与之共生,并能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其的多样性指数,即越在贫瘠的土地上该固氮菌越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而增加土壤肥力。此外旱冬瓜林木的叶片也是极好的肥源。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测定, 以绝干重计,旱冬瓜叶含全氮2.937%、全磷0.409%、全钾1.101%、含水率58.5%,即1吨旱冬瓜鲜叶的肥力相当于施用61.25kg硫酸铵、10.0kg过磷酸钙和9.17kg硫酸钾。4年以上生长的旱冬瓜林分,每公顷一年可得鲜叶11250~15000kg,即相当于每年给每公顷林地追施硫酸铵689.10~918.75kg、过磷酸钙112.50~150.00kg和硫酸钾103.20~137.55kg。而且旱冬瓜林木的枝叶极易腐烂, 对增加林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极好的作用。故农户常到旱冬瓜林地上收集旱冬瓜树叶,用作农田基肥或作沤肥。在云南省独龙江流域山区,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又因降雨多,雨水冲刷厉害,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裸露。当地独龙族人民通过采用旱冬瓜与旱谷轮作的农林混作模式,不仅改善了农地土壤的肥力状况,还阻止水土流失、增强生态稳定性,而增加了农地的产出。
云南省屏边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在旱冬瓜林下大力推广种植草果的技术,即第一年定植旱冬瓜苗木,第二年在旱冬瓜幼林下种植草果,在旱冬瓜幼树的庇荫下,草果植株生长良好,种植3年后就能开花结果,7年左右进入盛果期,连续结果时间一般可达到20多年。由于旱冬瓜树叶是极好的绿肥,草果地基本不需要再施化肥,简便了林地管理,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此外,在茶园中间种旱冬瓜林木,每年为茶园园地土壤增氮的效果也相当可观,相当于每年向茶园追施尿素573kg/hm2。目前在茶园中种植旱冬瓜的复合经营模式已在云南省茶叶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
(2)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生态效益
旱冬瓜是营建多种针、阔叶树种混交林首选的混交树种。因其根能固氮,叶能增肥,对改变林分结构,增加林地土壤养分,促进目的树种的生长效果极佳。亦是用于改造低价值云南松、华山松和杉木林的好树种。据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在四川的调查,15年生的桤柏混交林生长良好,其林分生物量达48.91~77.75t/hm2,是相同条件下柏木纯林的1.64倍,是无林草坡生物量的14倍。云南松、华山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其林分的林木蓄积量是云南松、华山松纯林林木蓄积量的1.47~2.5倍,并且混交林大大降低了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危害。由此体现了旱冬瓜与多种针、阔叶树种混交的重要生态效应,亦显现出旱冬瓜树种独特的经济价值。
此外旱冬瓜林地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也比较强,是营建生态保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火屏障林的主要树种,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
(3)具备防火性能
旱冬瓜林具备防火性能。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的3月中旬至5月底,林分中的旱冬瓜林木新叶已经长成,且含水率极高 ,其鲜叶含水率远远高于针叶林木,分别比华山松和云南松林木的鲜叶含水率高出3~3.5倍。此外,旱冬瓜林下地表的可燃物载量也较小,极大地减弱了林地地表载火的能力,是充当防火屏障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旱冬瓜是一个高价位的生态型树种,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四、良种选育技术
旱冬瓜虽是云南省分布面积仅次于云南松、栎类、思茅松、冷杉的第五大树种,但良种选育工作却相对滞后,近几年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旱冬瓜的良种选育工作才开始进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1、遗传多样性测定
林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代表了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基因的丰富程度,是物种适应和进化的遗传基础,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数量和方式决定了它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是维持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基础。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测定对于了解该物种的起源、适应能力、基因资源的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旱冬瓜林木在云南省的蓄积量很大、又是桤木属最原始的种,其遗传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解旱冬瓜的遗传特点,为其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开展了旱冬瓜的遗传多样性测定工作。分别对滇东、滇东南、滇中和滇西四个旱冬瓜主要分布区的旱冬瓜居群(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定。在每个分布区各选取15株旱冬瓜优树,共60个个体,分别作单独采种育苗。待苗高10cm左右时,采嫩叶提取DNA,并进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旱冬瓜居群(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背景丰富。在多态位点百分率中,其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94%;在4个居群中,以滇东居群最高,为44.12 %;其次是滇中和滇东南居群,分别是43.14%、41.18%;最低的是滇西居群40.20%。4个居群间的关系是:滇中和滇西居群的关系最近,两者先聚在一起,然后是滇东居群聚合上来,最后是滇东南居群相聚合(见图4-1)。
图4-1 旱冬瓜不同居群(种源)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图
李洁等对分布于云南无量山、鸡足山、来凤山、高黎贡山和苍山等地不同海拔高度的旱冬瓜林木叶片进行了RAPD-PCR分析,结果也表明旱冬瓜的遗传多样性很丰富,并认为区域特点是决定旱冬瓜林木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重要因子之一。
冯弦等对旱冬瓜优树材积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旱冬瓜树干材积与树体因子间的相关性较高, 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高,由此推断影响旱冬瓜林木材积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旱冬瓜林木的材积增长量。
旱冬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仅仅是开始,由于取样地点和生境的差异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差异,但如果进一步扩大取样点,这些差异就会缩到最小。今后在旱冬瓜良种选育中应综合考虑林木遗传多样性的水平,这有助于选育出遗传品质更高的良种。
2、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尽管旱冬瓜树种在云南林业生产中利用很广,地位重要,但在生产利用中却存在严重的伐优留劣问题,使旱冬瓜天然种质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目前旱冬瓜优良种源蜕变严重。在林业生产中旱冬瓜良种的应用程度相当低,各地有关部门在造林中大都采集当地未经选育的旱冬瓜林木种子播种育苗造林,如此随意采种育苗造林,将会使旱冬瓜林木的质量迅速下降,必将给旱冬瓜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开展旱冬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迫在眉睫。
目前云南省有关部门已在全省16个州市共收集到64个县的旱冬瓜种质资源,并分别保存在玉溪分库、会泽分库及昌宁分库。其中:玉溪分库主要保存红河流域、南盘江中下游和澜沧江下游的24个旱冬瓜种源,具体的种源地是玉溪、西双版纳、文山、红河、楚雄及普洱。在会泽分库主要保存金沙江上游和南盘江上游的21个旱冬瓜种源,具体的种源地是德钦、宁蒗、古城、永胜、禄劝、大姚、大关、香格里拉、东川、昭阳、马龙、永仁、富源、永善、石林、维西、华坪、晋宁、威信及寻甸等。在昌宁分库主要保存伊诺瓦底江流域,怒江流域和澜沧江中上游的19个旱冬瓜种源,具体的种源地是德宏、保山、怒江、大理及临沧。保存的这些种源为云南省旱冬瓜良种选育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种源间的差异和种源区划还未见有报道。
3优良林分及优树选择
旱冬瓜优良林分选择的目的是为建立旱冬瓜的采种基地或改建母树林。而旱冬瓜的优树选择是为营建该树种的种子园觅取遗传品质高的建园材料,亦为旱冬瓜树种的遗传改良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旱冬瓜的优树选择可先在各旱冬瓜种源区进行优良林分的评选,再在评选出的优良林分内进行旱冬瓜优树选择。也可以在旱冬瓜主要分布区进行多点样地调查,依据调查资料制定出旱冬瓜优树的评分标准,再按优树评分标准在旱冬瓜主要种源区(分布区)进行选择。
⑴ 优良林分选择原则
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对旱冬瓜优良林分选择的要求也就不同。但无论是那种目的,旱冬瓜优良林分选择都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① 不论是旱冬瓜天然林或是旱冬瓜人工林,都要是实生林分。
② 首选旱冬瓜纯林。如为旱冬瓜混交林,其混交树种的林木比例不能超过30%。
③ 首选旱冬瓜近成熟林(林分状况较好的旱冬瓜成熟林也可选择),树龄一般为10~20年。林木间的年龄差异不应超过5年。
④ 林分的郁闭度应在0.6以上。对树龄较小的旱冬瓜林分,林分郁闭度可以大些;而对树龄较大的旱冬瓜林分,林分的郁闭度可以小些。
⑤ 未进行过上层疏伐的旱冬瓜林分。
⑵ 优树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在旱冬瓜优树的评选上,胸径、树高、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是其最主要的评选因子,并综合考虑林木的树形(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冠幅、枝下高)、抗病率及结实等级。冯弦等对80株旱冬瓜优树的材积、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坡度、分枝角度、郁闭度、海拔、树皮厚度等10个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材积与树体受控因子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等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达0.970、 0.786、0.728和0.552 ,而材积与环境因子如坡度海拔、以及树体因子分枝角度、 海拔、 树皮厚度等的相关性较小,分别为-0.235、0.228、0.001、和0.276。由此提出在进行旱冬瓜材用优树选择时, 应以胸径和树高作为优先的衡量指标。
旱冬瓜优树评选的方法常用"五木优势法",即:
① 在选定的旱冬瓜优良林分内评选生长健壮、干形良好、结实正常,在同龄的林木中树高、胸径生长明显大于林分平均值的优良个体作为旱冬瓜优树的候选树。
②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其半径为15~20m立地条件相一致的范围内,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5株优势木作为对比木,实测其树高、胸径、枝下高,计算林木材积。
③ 对旱冬瓜候选优树进行树高、胸径表型值的实测。并测定候选优树的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冠幅、枝下高、树皮率、抗病率、结实等级等指标(见表4-1)按旱冬瓜优树选择综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其总分达到或超过对比木时,再根据优树材积>对比木平均材积41%以上的入选原则(Ⅰ、Ⅱ级木,得分75分以上者),确定初选优树。"旱冬瓜优树选择综合评分表"是根据滇中地区14个旱冬瓜林分样地调查结果提出的,仅供参考。
表4-1 旱冬瓜优树选择综合评分表
指 标 等级
1 2 3 4 5
材积(m3) 标准 ≧51以上 41%~50% 31%~40% 21%~30% 11%~20%
分数 20 19 18 17 16
树高(m) 标准 ≧10 8~9 6~7 4~5 ≦3
分数 15 10 5 2 淘汰
胸径(cm) 标准 ≧20 17~19 14~16 11~13 ≧10
分数 10 7 4 1 淘汰
树干通直度 标准 通直 一个轻弯 二个轻弯或一个大弯 三个轻弯或二个大弯
分数 15 10 5 淘汰
圆满度 标准 圆 稍扁 扁 淘汰
分数 10 7 4 1
枝下高(m) 标准 高 较高 一般 低
分数 5 4 2 1 淘汰
冠幅 标准 大 稍大 一般 稀 无
分数 5 4 3 2 淘汰
树皮率% 标准 ≦15% 16%~18% 19%~21% 22%~24% ≧24%
分数 8 6 4 2 1
抗病率 标准 无病 1/3以下枝叶有病 1/2-1/3枝叶染病 ≧1/2枝叶有病
分数 6 4 2 淘汰
结实等级 标准 多 中 少 无
分数 6 4 2 淘汰
总分 100 75 49 26 17
也可采用陈宏伟等人提出的以林木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为旱冬瓜优树选择指标的方法进行评选。
如候选优树与对比木树龄不一致,需进行校正。校正值按下式计算。
校正值=对比木材积(胸径)-对比木相当于候选优树树龄时的年生长率×相对树龄(也可从林木生长曲线表上查出)。
④ 在初选优树离地1.3m处的树干上涂上鲜明的漆环并编号,填写优树登记表,拍摄照片,记载必要的附加说明。各对比木亦做出标记和编号。
⑤ 旱冬瓜优树初选结束后,对全部初选优树同时进行综合评定,排队;淘汰入选条件不理想的初选木,必有时需到现场进行复选而最终确定旱冬瓜优树。
⑥对确定的旱冬瓜优树必须建立技术档案。详细记录每年的调查和采种情况,及种子调拨去向。
云南省现已建立旱冬瓜优树收集区3个,共收集保存旱冬瓜优树资源96个。其中在玉溪分库共收集保存旱冬瓜优树资源45个;在会泽分库共收集保存旱冬瓜优树资源44个;在昌宁分库共收集保存旱冬瓜优树资源53个。并在这些收集区同时准备开展旱冬瓜优树的子代测定工作。
3、良种基地营建技术
实践证明,在相似的环境条件和经营措施下,选用良种育苗造林,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强抗性,还能大大提高林木的生长量。一般情况下用第一代种子园生产的种子育苗造林,可增加10%~20%的林木生长量,如进行无性系间控制授粉,再选择优良亲本作繁育材料建成第二代种子园,其遗传增益可达35%~40%。可见进行树种的遗传改良是提高林木生长量的重要举措。旱冬瓜良种基地建设涵建立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等几种,现将其母树林及种子园的营建技术作分述。
⑴ 母树林的营建
营建母树林是为满足近期优良种苗供给不足的一项良种基地建设措施。在旱冬瓜种源区内选择优良天然林或人工林,或用优良种苗以造林方式营建优良林分,再通过采取留优去劣等措施,建成的以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旱冬瓜林木种子的特殊林分称为母树林。在当前旱冬瓜良种匮乏的情况下,营建旱冬瓜母树林是短、平、快增供良种的有效措施。其生产的种子虽然遗传增益较低,但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简便,能在短期内满足旱冬瓜优良用种的需求,这在推进旱冬瓜造林良种化的进程上也是一大进步。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区均采用此种方法解决中低产林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中旱冬瓜优良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旱冬瓜母树林的营建技术要点如下:
① 林分选择
母树林应选建在旱冬瓜优良种源区或适宜种植区内,为气候等生态条件应与旱冬瓜适生区基本一致及与用种区接近的地方。在其区域内选择海拔高度适宜、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不易受冻害的林地;且林地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并周围100m范围内没有旱冬瓜劣质林的林分为营建旱冬瓜母树林的林分。
对用以营建旱冬瓜母树林的林分要求是:7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11m,胸径11cm,10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13.8m,胸径13.6cm;20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20m,胸径23cm,如为天然林此标准可适当降低。
根据优良林分选择原则在初选出的优良林分中,设置20m×20m(或40m×40m)的样方进行每木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应占评选林分面积的3%~4%。对林相整齐、地形变化较小的林分,调查面积也可适当减少。调查样方要均匀分布在林分内,详细调查记录林分的基本状况(海拔、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植被状况、郁闭度、土壤等)及旱冬瓜林木的干形、结实状况和病虫害等。实测旱冬瓜林木年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
依据样方调查资料对林分中的旱冬瓜林木按林木生长量、干形和长势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三级,Ⅰ级木为优良木,即胸径>林分平均胸径130%,干形通直,长势好的林木。Ⅱ级木为中等木、即胸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径的130%,干形可以有一个轻弯,长势中等的林木。Ⅲ级木为劣等木,即胸径<林分平均胸径,干形有一个大弯或2个以上轻弯,长势差的林木。
旱冬瓜天然母树林的面积应在7 hm2以上,人工母树林的面积应在4hm2以上,并应相对集中。
② 营建方式
旱冬瓜母树林的营建方式有3种。
a) 天然母树林 在选定的旱冬瓜天然优良林分内,进行"留优去劣"的疏伐,即筛选保留Ⅰ级、Ⅱ级木,淘汰Ⅲ级木,林分中Ⅰ级木所占比重应达30%以上。
b)人工母树林 在选定的旱冬瓜人工林优良林分内,亦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改造措施,将其人工优良林分有计划地培育为旱冬瓜人工母树林。疏伐改造要求同a)。
c) 旱冬瓜种子林:对依据表4-1选择出的优良旱冬瓜单株进行采种混育,在苗期对苗木又再次进行精选,用精选出的旱冬瓜超级苗木(标准为均值加2个标准差以上)或Ⅰ级苗木,按母树林造林密度的要求进行定植、培育经营。
③ 经营管理
a) 疏伐原则 留优去劣,并照顾留存结实的林木个体,亦适当考虑均匀分布。
b) 疏伐方法 采用均匀疏伐、定株环状疏伐或自然式疏伐等方法,伐除旱冬瓜母树林中的枯立木、风折木、病腐木、被压木、劣等木及不宜留作母树的中等木和其它林木。在中龄林中,如有2~3株优良母树集中在一起,可作为母树群保留。
c) 疏伐强度 疏伐后留下来的母树树冠能充分伸展,不得衔接,树冠间隔距离1.0m左右,林分郁闭度不大于0.5,每公顷保留林木300株以下。间隔3~5年疏伐一次。
d) 林地管理 在旱冬瓜母树林的经营期应及时进行林地的松土、除草、埋青、培肥和施肥等管理工作。施肥时间最好在旱冬瓜林木花芽分化前,即每年的7月下旬;还可采用微量元素进行根外追肥,以促进母树林林木提早开花结实。
e)保护措施 母树林内禁止放牧、狩猎、采脂、修枝等活动。于母树林四周开设防火线,每年需及时清除防火线上的杂草和灌木,并在交通要道口设置保护母树林的宣传牌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f) 建立制度 建立保护母树的采种制度和进行子代测定制度。
j)建立技术档案 内容包括林分每木调查表、母树登记表、疏伐概况表、经营管理措施表、子代测定表及采种情况登记表等。
⑵ 种子园的营建
旱冬瓜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的特种林分。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其遗传增益明显大于母树林或一般的良种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
种子园按繁殖方式分为实生苗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园2大类。实生苗种子园是用优树或新的优良品种的种子培育实生苗建立的种子园。无性系种子园是用优树营养器官繁育的嫁接苗、扦插苗或组培苗建立的。按建园材料或子代测定进度划分,种子园又可分为初级种子园、去劣种子园、重建种子园和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等。
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各有优劣。其优劣比较见表4-2。
表4-2 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的优劣比较
项 目 无性系种子园 实生苗种子园
营建材料 用嫁接苗、插条苗、组培苗营建 用自由或控制授粉的优树种子繁育实生苗营建
子代测定林兼行种子生产的能力 较难 有可能
优良基因型数量 较多 较少
遗传增益 较大 较小
自交率 较大 较小
应根据供种地区的旱冬瓜造林用种需求量和该树种单位面积林木产种量来决定所要营建的旱冬瓜种子园的规模和面积。
旱冬瓜种子园应设置在该树种最适宜生长的地区。要求在地势平缓、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层结构良好,肥力一般,并具有灌溉条件、交通方便,且病虫害、兽害不严重的地方建园。种子园必须与同树种的林木相隔离,在所建种子园上风方向500m范围内不能有同种或近缘树种分布,以防劣质花粉传入。
旱冬瓜种子园除主要的种子园区外,还安排有优树收集区、采穗圃、试验林区、苗圃、温室等设施,要根据项目的目的性质及地形、土壤条件等进行区划,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一般为0.3~1.0 hm2。但种子园区一定要设置在上风地段。
采集评选出的旱冬瓜优树种子,用其培育出的苗木定植于已规划好的种子园园地上,以此营建旱冬瓜的实生苗种子园。但是用优树种子培育的实生苗造林营建的旱冬瓜种子园,其后代分化很大,必须根据子代测定不断地选优去劣,才能建成更高级的旱冬瓜种子园。
旱冬瓜由于其林木结实量大,种子丰富,采种容易等特点,各地都以营建旱冬瓜母树林为主渠道培育良种。而
母树林、种子园的营建无疑是当今旱冬瓜良种选育最可靠的技术。当前旱冬瓜的用种需求量非常大。但云南省的旱冬瓜良种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为快速解决旱冬瓜良种需求的矛盾,笔者建议尽快开展旱冬瓜组培苗的培育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根据旱冬瓜萌蘖能力强的特点,如利用旱冬瓜优树的种子育苗,采集苗茎作繁殖材料,培育旱冬瓜组培苗,成功的可能性应很大。组培苗能更好地保留优树的遗传特性,快速、大量培育出优良苗木以解决旱冬瓜造林,特别是旱冬瓜用材林培育的良种化的问题。
五、采种育苗技术
1、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旱冬瓜林木的种子12月上、中旬成熟。种子成熟后果序很快开裂,因小坚果有翅会随风分散而难以收集。旱冬瓜林木种子成熟至果序开裂的时间很短,仅约1周左右。若不抓住这个时机采收就很难得到种子,即使过后能采到一些,但也多为发育不良的空瘪种粒 。因此抓住旱冬瓜种子成熟期非常重要。在其果序由绿变黄褐色时是采收旱冬瓜种子的关键时期。过早采,种子还未成熟,过迟采集则得不到种子,或大多是空瘪种子。
鉴别旱冬瓜种子是否成熟和饱满的方法是用手指捏挤种子,如冒出白浆,则证明种子已饱满成熟。
将采回的旱冬瓜果序放在通风于燥地方铺晒1~2天后,再移到通风干燥的地方阴干2天,然后轻轻拍打果序,即脱出种子。铺晒时,应把果序均匀地铺晒在用草席或麻布袋铺垫的地上,忌在沥清地板 、水泥地或塑料薄膜等易产生高温的物体上铺晒旱冬瓜果序,以免脱出的种子丧失发芽率。果序堆放的厚度一般不要超过4~5cm。所获的旱冬瓜种子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荫凉的地方保存。
旱冬瓜种子的千粒重为0.26~0.29g。室内发芽率20%~30%,每公斤种子可育苗约60万株。但是旱冬瓜种子不宜长期存贮,在贮藏期间旱冬瓜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很快,贮藏一年后的旱冬瓜种子发芽率将降至10%-15%。
2、育苗技术
⑴ 苗圃地的选择及筑床
旱冬瓜幼苗缺忌干旱,因此苗圃地应尽量选择在沟边或箐边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浇水方便的缓坡地。育苗床可筑成平床或高平混合床。苗床宽80cm~100cm,高于步道约15cm~20cm,长度依地形和育苗数量而定。床面土壤要整平,表土以黄豆般大小为好,上面均匀盖上约3cm厚的火土。
⑵ 实生苗繁育
旱冬瓜的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季 (2~3月)而播种育苗。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可施1.5g 50% 可湿性多菌灵粉剂或用福尔马林50 mL 加水10 kg 均匀地喷洒在土表,覆盖上塑料薄膜,进行苗床土壤消毒,覆盖7天左右后揭去塑料薄膜, 使药气散发, 2天后即可播种。
种子需用 1:1200倍的高锰酸钾液消毒后再用冷水浸种两天 。旱冬瓜种子极为细小, 难以在苗床上撒播均匀。为使种子撒播均匀,需在种子中伴以细土或细沙,再行撒播。播种后用细土(火土)覆盖 ,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 ,再用稻草、松针叶适度覆盖苗床。旱冬瓜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实验的结果表明, 旱冬瓜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黑暗中即使种子处在适于萌发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仍保持休眠状态,需接受光照刺激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故播种后不宜覆盖厚土。播种完成后应及时用喷雾器喷一次透水。浇水应做到少量多次, 保持苗床土壤湿润。
旱冬瓜幼苗初期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适宜在遮阴度50%的条件下生长。播种后苗床可用竹签做成小拱棚,拱棚高30cm以上,上覆遮阴网或薄膜。当苗木开始出土时,为避免薄膜内地温过高灼伤苗木,每天中午应揭开薄膜2~3小时降温。
旱冬瓜种子播后一般2周左右开始发芽出苗, 约50天即可出齐。发芽后半个月左右长出第一片真叶。当长出第三片真叶时, 可结合浇水施3% ~5 % 的氮肥, 以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
⑶ 塑料袋容器苗繁育
以塑料袋作容器培育旱冬瓜容器苗具有用种量少、运输方便,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旱冬瓜塑料袋容器苗繁育的方法有2种。
① 直接把旱冬瓜种子播于塑料容器袋表土上,每袋播种5~7粒,待苗出齐后留壮去劣;
② 两段式培育容器苗。先于苗床上播种育苗,待旱冬瓜床苗长至4~5cm高时选择壮苗移入装满营养土的塑料容器袋内继续培育。
营养土的配制:70% 森林土,25%火烧土,5%钙镁磷肥,充分混合后进行消毒,半个月后即可使用。
培育旱冬瓜塑料袋容器苗所用的塑料袋规格以12cm ×16cm 为宜, 过大则不宜于运输。营养土装袋时要求装满装实, 防止浇水后营养土下沉导致袋口反卷而无法浇水,。移苗前塑料容器袋土应浇透水, 用竹片在袋土中心部位戳出植苗孔后,移旱冬瓜床苗于其中。移植时注意不要损伤床苗的根系, 也不能窝根,移植后回土压实, 使苗与营养土充分接触,。移植后应即时浇水。
⑷ 苗期管理
苗期主要进行是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在育苗期间每隔20天应给袋土追施3%~4%的清粪水,并逐步增大施肥量,施肥后用清水冲洗苗木叶面以防肥害。出圃前1个月圃地施肥以施P肥为主, 并减少淋水量和次数, 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并逐渐撤除遮荫网。圃地除草要做到" 除早、除小、除了"。当苗高达20cm 以上时即可出圃造林。
付玉嫔等人以森林土为盆苗育苗基质对旱冬瓜盆栽苗作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仅施 N 肥会抑制旱冬瓜盆苗的高、径及生物量的生长,而施 P 肥则会促进盆苗的生长。故认为在旱冬瓜育苗期不需补充 N 肥。
旱冬瓜苗期主要的病害有立枯病,虫害主要是地老虎等。苗木立枯病可用70%的敌克松1:500倍液或高锰酸钾 1 :1000倍液喷苗,喷药后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也可用1:1的120~17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2~3次,间隔期10天。虫害用1000~1500倍的辛硫磷液喷杀 。
六、植苗造林技术
1、造林地的选择
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生境适应范围,只有在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林木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效应。因此造林地的选择应依树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而定,一般应以该树种的自然分布中心确定为其最适宜的生长区,即以"适地适树"作为各树种造林地选择的原则。旱冬瓜在云南省自然分布很广,所以适宜种植范围也很广。但一般在山体的中下部及沟谷地带生长的旱冬瓜林木表现较好。在干旱、瘠薄的荒地旱冬瓜林木虽也能生长,但生长表现较差。
造林地的选择还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造林目的。不同的造林目的对立地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如:用材林、生态林、防护林、薪炭林等各类林分对立地条件均有不同的要求。但旱冬瓜多作为混交树种被利用,如与针叶树种或其他的阔叶树种混交或作为中低产林改造用的树种,则其林地选择应以混交主栽树种的适应范围和造林目的而定,从中寻求与其生态特性的统一。
2.造林时间
旱冬瓜的造林时间可选在春季或夏季。根据云南省春季常出现春旱的气候特点,一般都选择在春末夏初造林,稍晚也应在6月下旬至7月底以前进行,最迟不能超过立秋;否则造林后林木生长期太短,难以过冬,影响其保存率。如用裸根苗造林,则需在雨季阴雨天进行。
3、用苗标准
为提高旱冬瓜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必须用合格苗(Ⅰ级、Ⅱ级苗)、壮苗造林。一般都选用培育一年的旱冬瓜合格容器袋苗造林。即当窗口袋苗的苗高达20cm~30 cm 时, 即可出圃造林。出圃时应选择苗干粗而直、上下均匀、充分木质化、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合格苗、壮苗用以造林,以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如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则低于容器袋苗造林。
旱冬瓜苗木分级可依苗木的苗高、地径、冠幅、主根长、高径比、全株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而定。较为简单的方法可用"高径比"来确定。即用苗木的苗高与地径之比作为苗木的分级标准。高径比大的苗木分级低,反之则高。
3、造林方法
旱冬瓜的植苗造林方法多采用穴塘定植。方法如下:
(1)清理林地
分为全面清理(适用于采伐迹地或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带状清理(适用于杂草灌丛较低矮的低价值林地)和块状清理(仅适用于中低产林改造)。
(2)整地
整地宜在冬春进行,一般不应晚于5月。分为全面整地(适用于平地或缓坡地)、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坡面平整的山地,分为水平带状整地、撩壕整地等)、穴状整地(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整地方法,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还省工、省时)和鱼鳞坑整地(适用于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
(3)栽植方法
旱冬瓜苗木的穴植株行距一般为1.5m X 2m或2 m X 2m。但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苗株行距可小一些,反之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定植株行距就可大一些。
植苗前应先挖好定植穴,穴的大小视旱冬瓜苗木根系而定,应以保证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好,一般穴塘直径为30~50cm,深30~40cm。如苗木过大,应先进行截干、修枝和剪叶处理后再定植。
(4)成活率调查与补植
旱冬瓜苗木定植1个月后进行成活率调查,有死亡、缺塘的要及时补植,补植时需用同龄大苗。3个月后进行保存率调查。
4、不同经营模式林的营造
(1)用材林
旱冬瓜林木的木材是较好的家具及装修装饰用材。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营造旱冬瓜速生丰产用材林。即用培育1年的Ⅰ、Ⅱ级苗木进行植苗造林,其初植密度为2500株~3000株/hm2(株行距1.5m X 2m或2 m X 2m),5年后保留800株~1000株即可。
(2)混交林
旱冬瓜可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柏类、栎类、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等林木混交,其混交林具有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目的树种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但由于旱冬瓜林木生长较为迅速,与其他树种混交时如采用株间、行间混交则会压制其他树种的林木生长,为此其混交比例一般为30%左右。混交方式宜采用:
①块状混交 在造林地内的沟边、箐边、平坦地段,土地深层潮湿的地段块状种植旱冬瓜林木,而其它地段营造主栽树种的林木。
②带状混交 即旱冬瓜林木与混交树种林木各植2~5行而形成带状混交。
③不规则散状混交 即用旱冬瓜苗进行补植补造。
(3)薪炭林
旱冬瓜林木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在燃料不足的地区,适合于营建旱冬瓜薪炭林,种植密度为1m×1m。定植5~6年后即可采伐作薪材,每公顷林木蓄积量可达24.525~36.78m3,足以满足当地村民的燃料用材。其薪炭林皆伐后可采用萌蘖更新成林,一次造林可重复采伐3~4次。
④林农间作
在旱冬瓜林经营期于行间带状或块状间作农作物,4年一个周期,即前2年在林内间作农作物,后2年闲置恢复地力。一般情况下,在山地坡度超过25°的旱冬瓜林内不宜间作农作物,但在云南省独龙江地区,当地村民在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定植坑与坑之间成品字型排列的方法间作农作物,有效地保持了水土、阻止了林地土壤的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丰产。该经验[14]值得推广。
七、育林期的营林技术
1、林地管理
旱冬瓜造林后至林分郁闭成林约需5年,在此期间要对林地进行割灌、割草管理,以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巩固旱冬瓜造林成果。
在造林当年冬季就要对旱冬瓜林地进行除草抚育一次,此后的3年内每年都要除草抚育2次,至少1次。除草时要注意一不伤根,二不伤皮,三不伤梢,除尽杂草和大石块,培土到林木根部。
3年后旱冬瓜林木的高度已超过杂草,这时就不需再除草了,但需清除灌木及其他影响旱冬瓜林木生长的乔木和藤本植物,以增加林分的透光度。
对立地条件较差的旱冬瓜林地,为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可在幼树生长期进行追肥。付玉娦等的研究提示P肥对旱冬瓜幼树的生长促进作用较大。
2、间伐抚育
林分郁闭后至采伐期,为旱冬瓜林木的成林期,此期间对旱冬瓜林要施以调整林分合理密度为目的的间伐抚育,即定期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使其能更快更好地生长,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旱冬瓜林间伐抚育的强度和周期主要依据经营目的而定,用材林是为增加单位面积的木材蓄积量,缩短林木的工艺成熟期;混交林是为调整林分结构,以求建立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和达到混交树种的速生丰产;薪炭林则是为追求最大的林地产出。此外还应考虑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初植密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好的旱冬瓜林分以及林木生长较为迅速的林分其间伐抚育强度可大一些,反之则小一些。一般情况下旱冬瓜各林种的间伐抚育强度及周期为:
(1)用材林
采用全面抚育法。每隔5年间伐抚育1次,总计间伐抚育2~3次,间伐强度为50%~65%,最终保留800株~1000株/hm2。
(2)混交林
采用带状间伐抚育法。由于旱冬瓜萌蘖力强,为此每隔3~5年要进行间伐抚育1次,在带内保留旱冬瓜林木,清除那些影响旱冬瓜林木生长的萌蘖株,改善林内透光环境;其间伐强度为林木的30%左右;后期应适当控制旱冬瓜林木的数量,一般保留的株数仅为主栽树种的1/3,使其处于从属地位,以免影响主栽树种的生长。
间伐抚育的原则为: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
3、虫害控制
危害旱冬瓜林木的主要虫害是桤木叶甲,又名桤木金花虫(Chrysomela adamsi ornaticollis Chen)及金龟子,他们主要啃食旱冬瓜林木的叶片,使之形成网状,而影响林木的生长。防治方法:
① 在该害虫1~2齡幼虫期、越冬或刚羽化的成虫期喷洒农药防治。
②人工摘除卵块;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摇动树枝震落捕杀。
③保护该害虫的天敌瓢虫、寄生蜂等,以控制其种群数量。
八、采伐与更新技术
1、主伐龄的确定
在一般立地条件下, 2年生的旱冬瓜人工林林木平均高1m,平均地径2cm;7年生的旱冬瓜人工林林木平均高11m,平均胸径11cm;20年生的旱冬瓜人工林林木平均高21.3m,平均胸径23cm,每公顷有林木800~1000株,林木蓄积量250~300m3。但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旱冬瓜林木生长差异很大。如在湿润沟谷地黄壤上生长的9年生旱冬瓜天然林林木平均高18m,平均胸径23cm。而在山地红壤上生长的9年生旱冬瓜天然林,林木平均高仅达13.8m,平均胸径15.9cm,二者的林木蓄积量相差近60%。
旱冬瓜林木苗期生长缓慢,2年以后生长加快,10年前为林木高生长旺盛时期,20年前为林木径生长旺盛时期,25年生左右林木的材积增长达到峰值。因此旱冬瓜人工用材林的主伐年龄确定为20~25年。
但Sharna E等提出:旱冬瓜树龄达15~16年时林木的树皮即出现裂纹,对氮的需求及固氮作用也随之降低,因此旱冬瓜林木的主伐年龄应为15~16年。笔者认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上生长的旱冬瓜林的主伐年龄可适当提早,但根据旱冬瓜林木的生长特性,旱冬瓜用材林主伐年龄定为20~25年较为合适。
2、采伐方式
旱冬瓜为速生用材树种,且天然更新能力强,因此其林分的采伐方式宜采用皆伐和择伐。对林龄相同,林相整齐的旱冬瓜用材林宜采用皆伐方式。皆伐时需按地形划分皆伐小班,以方便集材。
对旱冬瓜混交林则需采用择伐方式,因为旱冬瓜林木一般都比主栽树种的林木早成熟。为不影响主栽树种林木的生长,择伐时应按地形规划好集材道,注意加强对主栽树种林木的保护。
3、更新方式
旱冬瓜林木的更新方式有分萌蘖更新及人工更新两种。
(1)萌蘖更新
旱冬瓜林木具有良好的天然更新和萌蘖更新能力。皆伐或择伐后应及时挖松伐桩周围的土壤,并培土到伐根,以促进伐桩的萌蘖。待新的萌生条长至50~80cm时按三角形选留3株长势强的萌条进行培养。除掉多余的萌条。之后给伐根周围培上50cm厚的土,使萌条有足够的空间长出再生根。此后,随时清除新萌生条。经2~3次间伐抚育后最终保留林木株数达原造林的初植密度即可。
如为带状择伐,则在缺根的地段可就地挖取旱冬瓜根孽苗补植。
(2)人工更新
即人工植苗造林。旱冬瓜林皆伐后第二年春即可进行,当年造林成活率应不低于85%。初植密度为2500株~3000株/hm2,经2~3次间伐抚育后最终保留株数为800株~1000株/hm2。
九、产业化规模经营前景
1、旱冬瓜产业化规模种植的前景
旱冬瓜是典型的多效益树种,其林木的木材可加工为胶合板材、矿柱及作农用材、纸浆材等;林木的枝、叶、干、皮均能合理利用;所营建的林分具有改土增肥、涵养水源、抗烟尘等的生态防护功能。
胶合板材
木 材 茶叶及食品包装用材
农用、家具、木模及建筑装修用材
纸浆材
刨花板、纸浆
树枝及间伐材 薪炭
培育木耳、香菇
生物产物 树皮------提取单宁,作育苗基质
肥田-----含氮2.937%
叶 饲料-----喂猪羊等,氨基酸含量达16种
沼气原料
药用------治腹泻、消炎止血
旱冬瓜林木效益
抗烟尘
能监测大气中SO2含量
生态效益 农田防护,促进农田丰产
绿化荒山,涵养水源
改造低产林地
根瘤及须根固氮增肥,改良土壤
叶为高效有机肥
图9-1 旱冬瓜林木的效益图览
云南省有大面积的华山松、云南松人工林,有的长势不好,并存在着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危险。近年对这部分低产林采用与旱冬瓜混交的方式进行改造。由于旱冬瓜林木特有的增肥改土功效,使这部分低产林的林分质量发生了改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还有267万公顷的中低产林需要改造,这当中有相当的林地改造需用旱冬瓜林木,因而对旱冬瓜种苗的需求量很大。云南省会泽县,1992年试营造旱冬瓜混交林1333万公顷,用苗185万株。取得经验后,现正以每年营造该混交林667~1333万公顷的速度推进。
过去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对自然保护区的依赖性很大,他们常把草果种植在天然林下,给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的保护带来很大的影响。云南省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提出人工营建旱冬瓜林,再让村民把草果种植在其下,取得了成功。不仅提高了草果的产量,还大大降低了草果地的管护成本,受到村民欢迎。推广地区和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并扩展到了茶园管护和农林混作应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森林于自然,这不仅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还发展了地方经济,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这些经验还在继续推广,推广种植面积也将大大增加。
此外在云南省实施的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中也必不可少的需要营造大面积的旱冬瓜林。由此可见旱冬瓜的产业化规模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
2、云南省旱冬瓜的产业化规模种植区划
为使云南省旱冬瓜的产业化规模种植获得稳定的发展,依据云南省旱冬瓜主要分布区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调查资料,提出云南省旱冬瓜的产业化规模种植区划(见表9-1)供参考。区划按高产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不适区4个区进行划分。
表9-1 云南省的旱冬瓜产业化规模种植区划
区别 区域
高产适生区 保山市、大理州中部和北部地区、楚雄州全区、昆明市大部及曲靖市的中南部和文山州北部。
适生区 施甸、凤庆、南涧、双柏、新平、玉溪、弥勒、邱北、文山、广南以南至次适生区以北及怒江州、丽江、昭通市南部地区。
次适生区 梁河、潞西、云县、景东及个旧、蒙自及富宁以南至瑞丽、沧源、景洪以北地区;大理州、丽江和曲靖市北部地区。
不适生区 滇西北、滇东北以北和西盟、景洪以南地区及元江、河口县。
3实现产业化规模种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 加快良种基地建设与良种推广工作
良种是提高林木产出的根本。目前云南省已经初步建成了旱冬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和3个优树汇集区。这只是旱冬瓜良种选育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必须尽快开展优树子代的测定工作,并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让旱冬瓜母树林提早开花结实。在此期间应尽快开展旱冬瓜种源差异的研究和种源区划工作,为云南省旱冬瓜的良种的区划调拨和良种推广工作做好准备。
(2)尽快推进旱冬瓜组培苗的产业化进程
旱冬瓜组培苗能在短周期内实现旱冬瓜良种的规模化培育。因此应尽早开展此项工作,争取在旱冬瓜用材林的营建中实现组培苗良种化。为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的损失及降低育苗成本,旱冬瓜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必须按供种区域作多点设置就近供苗。这也是目前很多国家在用材林培育中应用有效的方法。
(3)制定《旱冬瓜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及《旱冬瓜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的行业标准,以规范、指导旱冬瓜产业化培育工作。
4按经营目的实行定向培育的集约化分类经营
由于旱冬瓜林木具有广泛的用途,故在旱冬瓜的产业化规模种植经营中将需营建不同类型的林分。应根据旱冬瓜各林分类型的特点和经营规模进行定向培育而施行集结化经营管理。如旱冬瓜用材林、薪炭林主要用于提供有形林产品,应按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并根据市场的需求,采用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模式进行定向培育,而采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措施。而旱冬瓜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屏障林,则主要是获取生态效益的公益林,故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依据不同的立地类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以充分发挥旱冬瓜林的各种生态功能。
分类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方向,是林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优化结构,发挥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